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573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巴措玛兰。”忽必烈又叫出一个名字。
        “大汗。您的仆人巴措玛兰,已经恭敬的站在您的面前了。”一个脸上带着高原红的高大臣子出来说道。
        他的眼睛很大很黑,不是蒙古人那样的细长眼,乃是地道的吐蕃人长相。
        “我的巴措玛兰啊,”忽必烈道,“朕需要你带着朕的旨意回到吐蕃,告诉国师,告诉高原上的各部头人,让他们带着他们的勇士,准备好牦牛干和青稞糍粑,南征吧。让他们在松藩集结。”
        “瓯呀。”巴措玛兰恭敬的说道,“如您所愿我尊敬的大汗。高原上的勇士,已经很多很多年没有进入川蜀了。”他的神色多少有点兴奋。
        吐蕃帝国分裂后,各部首领相互厮杀,一片散沙,又被西夏压制,的确很久没有攻打汉人的地盘了。
        现在,难道不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么?不光是立功的机会,也是吐蕃人发财的机会啊。
        果然,忽必烈露出一丝冷厉的笑容,“高原上的勇士太苦了,去汉地走一走,就当是散散心。就怕勇士们舍不得回高原啊。”
        留梦炎等汉人听的心中砰砰乱跳,大汗这是要利用吐蕃人为刀,去南方打仗了。
        吐蕃军队到了南方,必定是一场浩劫啊。
        “段弘信。”忽必烈又点了另一个名字。
        “大汗!”一个英气勃勃的青年出列。此人年约二十出头,却已经是三品高官,当然出身高贵。
        “段弘信,你回大理去吧,告诉你的父亲,让他三月之内亲率各部大军,攻打东南。这,是朕的圣旨。”忽必烈说道。
        “诺!”段弘信肃然领命,“微臣谨遵圣旨”。
        终于不用再当人质,终于能回去了!
        段弘信恨不得仰天大笑。不过,他面上的神色却丝毫不露。
        忽必烈看着一脸忠谨之色的段弘信,心中冷笑。
        哼,你们父子不是一直想恢复大理国吗?朕给你们这个机会,看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本事。
        段弘信是个人才,忽必烈是很欣赏的。不过,虽然他早发现段氏父子的野心,却也一直装作不知道。
        有野心的刀,有时才是一把可以利用的好刀。段氏父子有野心正好。反正他们父子逃不出自己的手心,再如何也翻不了天。
        吐蕃人是这样,大理人也是这样。
        以忽必烈的敏锐和精明,他如何看不出来李洛如今已经成了气候?叛军如今气势如虹,火器犀利,又得到南方财赋之地和汉人民心,已经不是能轻易消灭的了。
        加上赵良钤和萧隐,他很清楚这场仗没有几年根本打不完。哪怕再有信心,他也不能着急。
        蒙古勇士是金贵的,色目人也很忠心,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随便消耗。那就先用汉人打,用吐蕃人,大理人,土司蛮子打。
        等到这些人相互厮杀流干了血,这大元朝的天下还是蒙古人的。大不了蒙古大军最后出来收拾局面而已。
        就是整个南方打的稀烂也在所不惜,只要最后赢得的是大元,一切都不算什么。
        这只不过是他第一张牌罢了。作为蒙古大汗和大元皇帝,他还有很多张牌可打。他倒想看看,打到第几张牌时,李洛等反贼才会完蛋。
        “如今秋高气爽,草黄兽肥,正是猎人们最高兴的时候。”忽必烈战意焕发,顿时来了兴致,“传令,明日去飞回泊林苑大猎!可以挽弓的女眷,也可出行!”
        “喳!”众官一起领命。
        “凡是可以挽弓射猎的女子,皆有赏!”忽必烈笑道,“我蒙古女子,也不能忘了骑射的本事!蒙古姑奶奶,要有姑奶奶的样子!”
        元朝是汉代以来妇女地位最高的时代,蒙古女子地位很高。
        蒙古法典严禁欺辱女子,认为连可汗也是女人所生,禁止汉人溺杀女婴,典卖妻妾,蒙古还严禁逼良为娼。如果女子自愿为娼,那么全家都要佩戴绿头巾,意为“娼户”。
        这也是绿帽子的来由。
        在蒙古风俗下,蒙古健妇也可上马杀敌,随军出征。忽必烈此时忽然下令女子参与大猎,显然不是兴之所至那么简单。
        ps:各位,今天就到这了。还有卷宗要看。虽然本书命运多舛,但有一直跟读支持我的朋友,加上新编辑看好本书,给了十月十三的首页大封推,我一定会努力写下去的,不然会辜负支持我的书友大人们。晚安!蟹蟹支持!明天8000+更新!

第538、539  李洛归来,深宫夜话
        唐四年八月二十四,晴转小雨,西北风。
        今天,我终于得到李洛即将回来的消息。
        多日的担忧,烟消云散。
        每次他出去打仗,就算计划周详,情报给力,也总忍不住提心吊胆,生怕万一有个差池就回不来了。
        哎,今年的中秋,又是在外打仗啊。
        临安百姓们甚至自发的庆祝。李绵汇报,整个两江民间,到处都有人在庆祝唐公大捷。
        李洛连打几次大胜仗,陈淑桢也拿下了福建,形式看上去一片大好。但我很清楚,最难熬的日子还没有过去,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大仗要打。
        林必举告诉我,火药库存已经空了。海东这几个月新产出的火药不到十万斤。
        几个月之内,火器难以大规模使用。
        陈淑桢今日送来了福建人口簿子,数据并不精确,估算人口四百万,今年又要增加海量的赈济粮。
        这三个省加起来有一千多万百姓需要赈济,全面恢复战乱后的生产怎么也要等到明年,要想不饿死人,需要拿出两千万石赈济粮啊。
        白花花的大米每时每刻水一样往外流,搁谁不心疼?
        真是不当家不知道当家难。
        还有军器生产,恢复耕种,肃反治安,新兵训练,情报管理等一大摊子事要过问,生怕下面的人干不好。
        委任县令以上的官员,全部要亲自见一面,做了性格分析才放心用。
        妈蛋,劳碌命。
        忙得不要不要的。以前在海东治理一百万人,机构人员很精简。可现在要管三千多万人,目前的班子明显忙不过来了。
        男人赶紧称王吧,称了王,完善了各机构,搞个有规模的政府才行。
        今天珊瑚和颜婵都开始叫我王后了。我说,名位是大事,不能随便称呼,君上一日不进位唐王,我一日不是王后。
        不过,要说不期待也是矫情。那可是王后啊,你当是假的?
        下午发了一道命令,将海东的家人接到临安。
        老子称王大典,子女都没有当工具人摆设出来,不像话。
        义父和李沅都来信说,大儿子快要不记得我了。
        至于他爸,那就更不用说,一定早就忘得干干净净。
        这父母当的…真的太差劲了。
        今天还接到消息,播州的妹夫杨汉明,决定八月二十五动手,就是明天。
        十天之内,肯定有消息传回。
        但愿计划顺利,不要出了篓子才好。
        …………
        “夫人!君上回来了!离临安城不到二十里!”女侍卫石珊瑚兴冲冲的进来汇报,俊俏的脸蛋上红扑扑的满是兴奋之色,“城中百姓很多人自发的去镇塘门恭迎君上了!”
        “快到镇塘门了?”崔秀宁赶紧站起来,吩咐更衣。
        君主亲征回,后必亲迎之。李洛这个唐国国君凯旋回城,她这个夫人肯定要亲自去迎接的。这是礼。
        很快,崔秀宁就一身盛装,乘坐符合礼仪的青鸾翠軿,打着仪仗出宫。
        与此同时,临安城鼓楼的的鼓声也咚咚敲响,大队的仪仗队伍身穿礼服从宫中鱼贯而出,还有一头头大象,一只只丹顶鹤……以及林必举为首的官员。
        迎接李洛的仪式,早就准备就绪,就等李洛回来了。
        而镇塘门附近,已经人山人海。
        警士,侍卫,禁卫军也早就到位,警跸道路,维持秩序。而临安郡守府的官吏,也已经黄沙铺地,清水洒街。
        钟鼓乐器陈设在城楼之上,众官员,仪仗队伍出城排列,红地毯铺出数十丈,城门楼上张灯结彩,看着既喜气洋洋,又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