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590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就连传闻中的流民,也没有见到。
        虽然田地大多没有种庄稼,但百姓们的面貌都不错,到处都在修建水利,城墙,还有什么道宫。
        很显然,唐王李洛在大规模的赈济百姓!
        一打听,到处都在称颂唐王李洛的,李洛在江南成了万家生佛。
        进入临安之后,她发现临安的繁华远超汉阳和开京。这说明李洛建立的唐国绝不简单。
        尤其是城中见到的唐军,以及维持城中秩序的警士,更是让李蕙质狠狠吃了一惊。
        李蕙质虽然不懂兵事,但作为顶级门阀的贵女,眼力见识还是有的,李氏也不缺精锐家兵。
        可和她见到的唐军相比,无论精气神,曾经让她自傲的李氏精锐都相形见绌,黯然失色。
        果然不愧是数次大败元廷大军,席卷江南的精兵啊。
        李蕙质都无心观赏临安城的醉人风华,她打听之后吩咐马车径直来到凤凰山下的宫城之外,直到被唐国禁军拦住。
        李蕙质看着眼前巍峨的宫殿,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这个宫殿,曾经是大宋的皇宫,如今,归李洛所有了。
        那个所谓的“五哥”,竟然走到这一步啊。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万一他真有坐天下的一天,会如何对待李氏?
        正在李蕙质忐忑不安间,忽然看见一道熟悉之极的身影,正不慌不忙的走出宫城大门。
        竟然是甄良秀!
        她不是早被家族发卖了么?
        怎么到了临安,还出现在这里?
        难道…李蕙质无暇多想。异乡见故人应该是心生欢喜才是,可是李蕙质见到甄良秀却很是尴尬。
        毕竟甄良秀是被家族冤枉后发卖出去的。
        “甄尚院!”李蕙质还是呼唤一声,走下豪华的马车。
        甄良秀也看见了李蕙质,她微微一笑,客气而矜持的说道:“李娘子,大王命我来接你入宫相见。”
        什么?
        李蕙质一愣。她想不到,甄良秀被发卖出家族后,竟然被李洛收留,还当了女官。
        真是世事无常啊。
        再打量一眼甄良秀,发现这曾经的甄尚院气色更好,也更雍容了些。
        很显然,她过的更好了。
        李蕙质心中不禁有些酸涩。
        “那就谢过甄尚院了,请多关照了。”李蕙质拘谨的笑道。高丽等级极其森严,这要换了以前,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甄良秀点点头,一边带李蕙质入宫,一边温和而淡然的说道:“李娘子宽心便是,大王既然恩准求见,总不会是坏事。”
        李蕙质心中叹息的说道:“蕙质谢甄姨提醒。”
        没过多久,甄良秀就带着李蕙质来到一座高耸巍峨的楼宇之下,赫然正是望江楼。
        “大王正在楼上,李娘子请随我来。”甄良秀让李蕙质通过女侍卫的检查后,这才带她登上望江楼。
        足足登了九层楼,才终于来到楼顶。
        好高!
        李蕙质眼前一片开阔。那种俯瞰江山,目尽风云的高远之感,让她刹那间浑身起了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舒畅无比。
        一个身穿一袭燕居白衣,头戴玄色幞头的男子,正静静的坐在天窗之下,闲适无比,漫不经心的看着深秋的天空白云。
        他明明是个活生生的人,但此时坐在那里的感觉,却似乎融入到这周围的天空白云,江山秋色之中。
        李蕙质恍惚了一下,终于确定这就是李洛。
        ps:今晚就到这了。满地打滚求票求支持!这榜单啊!朋友们,帮我冲冲啊,嗷呜!晚安!欢迎自动订阅!方便的话帮男女主角点个赞比心,早点升到六星哦。最后一个小群,不能再炸了:1121036794订阅的朋友可加。

第554、555节点  惊世之谜…各有所图!(盟主加更9000字)
        “仁州李蕙质,见过唐王。”李蕙质深吸一口气,上前鞠躬见礼。
        “免礼,坐吧。”李洛风轻云淡的说道,“三妹海路漂泊,一路辛苦了。”
        李蕙质心里一松,露出那种既温暖又恭谨的笑容,“谢过五兄。”
        李洛道:“我知道你的来意,我也直说了。你可知道,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的始祖和共祖?”
        李蕙质肃然道:“此乃柱下家世,不敢片刻相忘。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之始祖,乃道君老子。两族之共祖,秦国御史大夫李讳昙。”
        李洛点点头,“善。你我皆是柱下子孙,先世渊源,本出一家也。”
        柱下子孙是什么意思?
        是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区别与其他李氏的称号。
        因为老子李耳当过柱下史,所以老子也被尊称称为“柱下”。柱下子孙,当然就是老子的子孙。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都是老子的后代,就自称“柱下子孙”,和其他李氏相区别。
        李世民曾对赵郡李氏说:“朕乃柱下子孙,与尔系出一源。”并多次强调柱下子孙的身份。后世那些认为李世民是鲜卑人的学者,却只当看不到。
        为什么要强调?因为李姓人口繁盛,源头很多,陇西李和赵郡李只占其中少数,当然要强调区别了。
        两族共祖都是李昙。李昙生两子,长子李崇,效力秦国,乃是陇西李先祖;次子李玑,效力赵国,乃是赵郡李先祖。两族自此分野。
        真要论起来,陇西李和赵郡李的确就是一根藤下来的。这也是为何唐朝后妃没有赵郡李氏女的原因。
        而仁州李氏是赵郡李氏分支,迁到半岛不过数百年。
        李洛继续道:“仁州李氏助我良多,我此生不忘。虽说李氏告发了我,但那是为了自保,我也能理解。就算有朝一日我能恢复中原,也不会和李氏为难。你回去告诉伯父,都是柱下子孙,让他宽心就是。”
        虽说他当年拿出骨瓷换取了仁州李氏的认同,但没有李签提携,没有门阀子弟的身份,李洛再怎么折腾,也绝无可能有今日的成就。
        甚至,早就被人干掉了。
        李蕙质站起来,敛衽一礼,“有五兄这句话,小妹就放心了。”
        李洛道:“你回去告诉伯父,仁州李氏,系出中原,不可被小国同化。倘若有朝一日回归中原,那是最好不过。此话之意,伯父必知。”
        他这话当然话里有话。但李蕙质未必能听出来。但李洛相信李签兄弟一定能明白。
        倘若他恢复天下,高丽必将不复存在。李氏愿不愿意为他所有,能不能抓住机会,那就不是他的事了。
        “是。”李蕙质乖巧的答应,她从袖子里取出一张礼单,双手奉上说道:“五兄,这是小妹的礼单,请过目。”
        李洛拿起礼单,发现是几座瓷窑。
        李蕙质解释道:“玉瓷本来就是五兄的,这几座瓷窑,就送还五兄了。”
        李洛摆摆手,“几座瓷窑而已,值当什么?我就不要了。”
        “那五兄可需要这个?”李蕙质又取出一张泛黄的丝帛,“父君说,这是一张图,或许五兄将来用得上。”
        这张图关系甚大,非同小可。来时李签告诉她,让她用心观察江南,观察李洛的唐国治下,倘若看出李洛有成事的可能,而又对李氏抱有善意,那么就取出这张图。
        要是李洛没有善意,或者没有成事的可能,就不要送出此图。
        “这是……”李洛有点好奇的接过来一看,入手处感到这方丝帛很是古老,而且是三角形,再仔细一看,倒似时一块衣角,在某人身上撕下来的。
        图上画着一座高山,山下一片松树,树的后面,是一座墓碑。
        画风非常简约,也就寥寥数笔,但笔力精湛,意境超脱,一种悲怆的凄凉之意扑面而来。
        上面还有一首诗,字迹奇拙潇洒,道是:
        “天石落西荒,夕颜落日亡。萧瑟松间墓,八字郁金香。”
        诗的意思,乍一看很直白,可仔细琢磨,却难解开其中意思。这是一首隐喻诗,还是一首带有密码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