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648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这步棋看上去是无用的废棋,萧隐怎么可能被这么浅显的离间计蛊惑?这不是徒惹人笑么?
        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萧隐要是接受封号,那就摆明了要和李洛为敌,他肯定不会这么干。这贼子不可能接受梁国国主的封号,大元也不会真心赐予他这个封号。
        萧隐一定不会接受。
        可萧隐不接受是一回事,李洛则一定会对萧隐更加戒备,两方关系就会破裂,从而促使萧隐与伪宋和大理结盟。
        忽必烈要做的,就是促使这一天早点到来,早点让南方几国火拼,让他们没有休养生息的机会,给大元更多的时间。
        朝会结束后,忽必烈再次留下了伯颜,君臣开始密议。
        “火器仿造的事,进行的怎么样了?”忽必烈问。
        伯颜看着忽必烈那犹如苍狼期待猎物的眼神,小心翼翼的回奏道:“进度并不快,很不顺利,主要是没有缴获,看不到实物啊。”
        忽必烈的神色顿时有点失望。
        伯颜心里打个突,冒着冷汗继续说道:“不过,要是全用铜,炮是可以解决,那火铳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可是这火药的威力,却提升有限,也就比之前的药强一点。”
        “战场上逃回来的人说,叛军火器爆炸声很响,威力很大,但闻气味,看烟雾颜色,应该也是用了炭末,硝石和硫磺。”
        忽必烈沉吟了一会儿,“你的意思是说,用的料都差不多,主要是几种料的配方不对?”
        伯颜道:“大汗明见,应该就是配比的问题了。可奴才让火药匠人反复尝试,发现虽然配比不同威力不同,可却一直没有找到更好的配比。“
        “有个老匠奴告诉奴才,可能还和用料的纯度有关。奴才询问了很多制药的老匠奴,有个匠奴告诉奴才,说有次火药爆炸,有一罐药的爆炸格外凶猛。”
        忽必烈蹲下来,向牧人那样坐在地上,皱着花白的眉毛思索,缓缓说道:“大元的火药配比都差不多吧,为何那一罐药的爆炸格外猛烈?道理在哪呢?”
        伯颜惭愧的说:“奴才也问不出所以然,那奴才也想不通哪里不对。但他肯定,那一罐药的爆炸威力要大得多。”
        忽必烈猛然站起来,“那个火药作坊在哪里?朕要去看看爆炸的地方。”
        伯颜道:“在保州(保定)军器局。奴才刚从哪里回来不久。”
        忽必烈知道,保州军器局有北方最大的火药作坊,还制造火箭,喇叭火炮,炸罐,突火枪等火器。
        “走吧我的伯颜,希望得到长生天启示,让朕发现一些有用的东西。”忽必烈说走就走。
        一个皇帝亲自去火药作坊视察,对火药如此上心,自从火药诞生数百年来,估计也没有第二个了。
        保州离大都很近,驿道又好走,忽必烈轻车简从,率领侍卫骑马,下午就来到保州。
        之后,直奔保州城北的火药作坊。
        这个火药作坊在一处军营附近,而军营本身也是为了看管火药作坊。
        忽必烈亲自到来,吓得里面的火器匠人胆战心惊,一个个跪伏在地,头都不敢抬。大批怯薛侍卫立刻把守各处,防止有人突然放火引爆火药。
        “吴初四,你这老奴在哪?”伯颜巡视了一眼满地的匠奴,用生疏的汉话问道。
        一个五旬有余的汉子颤抖着抬起头,脸色苍白的拱手说道:“老奴吴初四,见过大汗爷爷,见过相爷。”
        忽必烈点点头,很随意的坐在一个小凳上,很和蔼的用流利的汉话问:“吴初四啊,你不要怕呵。朕听说,你见过一贯火药爆炸,威力非同一般?”
        吴初四松了口气,心道皇帝还真是和蔼,一点也不凶狠。与此同时,他也激动的难以自抑。
        这可是天子啊,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今日却和自己说话了!
        这要传出去,有多少人会羡慕自己?
        至于平时当奴才生活有多难熬,地位有多卑微,他此时完全忘记了。
        吴初四哪敢怠慢?赶紧小小翼翼的颤声说道:“回大汗爷爷的话,奴才的确见过。这火药爆炸并不稀奇,所以在作坊内都是小罐存放。去年清明,有一贯火药不慎被引爆,威力很大,还炸死了一个人。”
        忽必烈问:“那罐火药和其他火药有甚么不同么?”
        吴初四豆大的汗珠立刻滚落下来,吓得连连磕头:“奴才实在不知…伯颜相爷也问过奴才,奴才想了很久也想不出…”
        忽必烈温言道:“不要怕。你慢慢想就是。还有你们,也想一想,那罐火药有甚么不同。”
        可是众匠人苦思冥想半天,也想不出头绪,无不战战兢兢,汗出如浆。但他们都肯定,去年清明那罐药爆炸,的确威力不同。火药作坊多次发生过爆炸,从来没有那一次响。
        忽必烈有点失望,但并未发怒,说道:“带朕去看看那个爆炸的仓库。”
        很快,忽必烈就在众人的带领下来到一个宽敞的仓库,看到一罐罐的火药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每一罐都用泥土围子围着,一旦一罐不慎失火爆炸,也不易波及其他火药。
        忽必烈找到那个去年清明爆炸过的地方,左看右看的瞅了半天,并没有发现异常。
        忽必烈还没有放过,甚至亲自趴在那处泥土围子里面看,也没有发现异常。
        这个尊贵的老人只好无奈的抬起头,刚好瞅见头顶一个窟窿。
        嗯?屋顶破了一个洞?
        忽必烈又看看其他地方,只有这处上面的屋顶有个窟窿,其他地方没有。
        一个窟窿…去年清明…
        汉人的清明节,那是雨纷纷啊。
        这上面又有个窟窿…
        一道灵光从忽必烈脑子一闪即逝,似乎让他抓住了什么。
        可是,他又觉得很荒唐。
        火药最怕水,一旦受潮就哑了,所以火药需要干燥存藏,很少有受潮的。
        没道理受潮的火药威力更大。
        但忽必烈还是要问一问在场的匠奴。
        “要是火药湿了,是不是不会响?”他自己也觉得这问题问的很可笑。
        火药匠们面面相觑,皇帝这话问的…火药潮了肯定打不响啊!
        可是忽必烈这看似荒唐的话,却提醒了一个匠奴,让他猛然想起多年前的一件旧事。
        “大汗爷爷。”这匠奴有点兴奋的跪下,“奴才想起十几年前的一件旧事。那年过年,奴才做了一些炮仗。有一串不慎打湿,也就没有燃放。”
        “奴才本来以为无用了。可到了元宵时,奴才家的小子点了那串炮仗,声音更响。当时奴才没有在意。现在想起来,是不是和受潮有关?”
        忽必烈心中一喜,他好像真的明白了什么。
        火药威力变大,肯定是和受潮有关。但受潮的火药当时肯定打不响,可是等到再干燥后呢?是不是就不同了?
        难道就是这么简单?
        “你们,将一些火药淋湿,等到干燥后再试试吧。记着,到时要仔细看看,打湿后又干燥的火药,到底有什么不同。”
        忽必烈下令道。要是这么尝试还是没有发现,那就是他相差了。
        接着,忽必烈又询问了一些铁管火铳和铜管火炮的事。匠人们又告诉他,火器威力不行,除了火药不行,以及容易炸膛不能多放药外,和火器漏气也有关系。
        要是造出足够坚固的枪管炮管,再尽量不让装药的地方漏气,那威力就肯定不同了。
        “好!你们想法子给朕摸索。只要造出厉害的火器,朕重重有赏!别说解除奴籍,就是给官人做,朕也舍得!”忽必烈笑道,“朕是最爱惜人才的。”
        众匠人一听,喜不自胜,一起激动万分的跪下磕头。
        忽必烈传旨,从即日开始,这里的匠人改善待遇,伙食钱提高两倍,口粮翻番。同时严禁主管官吏盘剥欺凌他们。
        匠人们泣不成声的千恩万谢,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但伯颜很清楚,倘若将来没有进展,那么这些人的命运会比现在还要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