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651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所谓诗言志也,这襄阳公主其人若何,已经不言自明了。
        此女也很小心,写完之后,就将两首容易表露心迹的诗焚了。
        明志焚诗,萧畾经常这么干。
        …………
        此时的益州,到处都在筛选新兵,到处都是豪族的愤怒和凄惨。
        新任益州均田使的大特务乔布,用刀子逼着冯家、张家等豪族,以及各大寺院和各家土司,让他们交出大量的土地,钱粮,人口。
        敢说一个不字,格杀勿论。
        开始还有人武装反抗,带领私兵壮丁作乱,但都被杀的人头滚滚。不少盘踞益州百年的豪族和大寺院,都被武力镇压,烟消云散。
        最难对付的还不是好组合寺庙,而是各家土司。
        这些土司之前就出兵随吕文焕东征,由于全军覆没,他们的武力受到极大削弱。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们的武力仍然不可小觑。
        乔布一不做二不学,一边发动蛮族百姓,一边分兵铁血剿杀土司的反抗。
        整个益州都在百姓的喜气洋洋,和镇压反抗的腥风血雨中。
        到了三月下旬,反对派们终于被杀怕了,纷纷主动就范。川西和川北的密宗大寺院,很多僧人都放弃土地,逃入吐蕃。
        以此同时,八万分到土地的新兵也开始训练,各级官衙官吏也全部到位。唐国总算在李洛的铁腕手段下全面掌控了益州。
        “大王,这是均田令后的簿册,请大王过目。”成都州牧衙门内,益州牧杨汉明进来呈现新的簿册。
        李洛兴致勃勃的拿起来一看,发现数目和旧簿册相差很大。
        各族人口,含僧侣共有五百二十余万。已经超过南宋全盛时期的三成。唐国的人口统计极其严厉,遗漏隐藏的人口应该很少了。
        田土由十七兆增加到四十二兆,包括水田,旱地和牧场。
        凡是农户,全部分到了耕地,凡是牧民,全部分到了草场。均田令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就在偌大的川蜀全面实施完毕,当真是雷厉风行。
        各地的赈济也在如火如荼进行。赈济用的粮食,当然是来自豪族,寺院和土司。
        “不错。汉明,益州两年之内就交给你了。沅儿很快就会来成都,你们夫妻也能团聚了。”李洛心情很好,“益州百废待兴,你先辛苦两年,等到益州初治,你再回京。”
        杨汉明笑道:“谢兄长。兄长放心,臣弟一定会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尽快组织流民返乡复耕。”
        李洛点点头,“你是自家人,我当然信你。益州乃重地,倘若元军突然绕道吐蕃攻打,打不赢就不要勉强,赶紧带沅儿回来。土地丢了可以再打,你和沅儿可不能有个三长两短。”
        杨汉明心中一暖,“谢兄长。兄长,臣弟请在播州推行改土归流和均田令。只有这样,播州百万百姓,才能沐浴王化。”
        李洛拍拍小舅子的肩膀,“你是播州之主,却能主动推行均田令和该土归流,真是难为你了。如此高风亮节,古今能有几人呐。”
        杨汉明肃然道:“男儿当心怀天下,不能以一己之私而奴役百姓。割据一隅作威作福,又岂能长久?播州注定很小,可大唐却能很大。臣弟此生,只想辅助兄长,成就千古伟业,求得青史有名,这岂不是比闭守播州的守土之犬,要强过百倍?”
        他这话,可谓直剖心迹了,将自己的私心也坦然道出。
        他的私心就是:青史美名。
        这个私心,格调当然比割据播州威权自用要高得多,也是他心甘情愿主动交出播州的理由之一。
        李洛道:“你心昭昭如明月,我早已俱知。汉明,好好做,只要大唐在,你杨家的富贵尊荣就在。你我君臣相得,郎舅相契,当为后世佳话。”
        这就是承诺了。平心而论,李洛对这个妹夫非常满意,崔秀宁很有眼光,竟然能发现杨汉明。
        杨汉明长揖道:“臣弟得郡主下嫁,得兄长信重,待之以骨肉,付之以重任,自当竭尽忠诚,以图报效。”
        他也是由衷感激李洛夫妇。不但把他带来海东,还把自己喜爱的李沅嫁给自己,又能让他担负重任,让他能一展所长。这不光是救命之恩,还是成全之恩,也是知遇之恩呐。
        要不然,他还是一个流民,估计已经饿死了,哪有今日的风光?
        郎君两人正在说话,忽然益州监察御史陈羽进来。
        “大王,前次元廷使者出使梁国,这次梁国又派人来成都了。萧隐想要嫁女给大王,说什么结为秦晋之好。”陈羽神色古怪的说道。
        陈羽说是益州监察御史,其实还干着特务的行当。
        李洛狠狠愣了一下,萧隐这是要用美人计?
        “梁国使者还有多久到?”李洛问道。
        “禀大王,估计还要两三日。”
        李洛道:“寡人无意再纳侧妃,但接待梁国使者的礼节,还是不能太怠慢。”
        陈羽暗中替老师松了口气,继续说道:“萧隐忒是可恶。他竟然异想天开,想把女儿交给大王为后,还想要大王废后。”
        什么?
        李洛气的差点笑出来,让我废后?
        萧隐啊萧隐,你知道我的王后是我什么人么?你知道我是什么人么?
        还想让我劈腿,来个第三者上位?老小子你真可行啊。
        虽然李洛绝对不可能抛弃崔秀宁,但不能就此说明萧隐糊涂。
        因为,刘秀就干过废黜结发妻子郭圣通,改立阴丽华的事。史书上这么干的帝王,太多了。
        能做到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君主,并不多。
        倘若李洛不是穿越者,而是个古代土著,这样的事不是干不出来。
        萧隐这招并不低级,只是他不知道完全用错了对象。
        “看来,是要开始灭梁了。”李洛眯着眼睛说道。
        这段时间,萧隐小动作很多,要么是为了窃取火器,要么是想要结盟赵宋大理,要么就是大建水军。
        而且,再萧焱用武力逼迫豪族纳粮的情况下,梁国的粮食危机已经得到缓解,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梁国可是有一千多万人口。随着政权的稳定,也会越来越强大。
        但是,不能光明正大的以武力灭梁。一来北方强元尚在,虎视眈眈。二来也会让汉人自相残杀。不到逼不得已,李洛不愿意这么干。
        那就只能继续推行“鸠占鹊巢”的计划。
        “陈羽,告诉梁国的自己人,让他们加快计划。”李洛冷然道,“以你所见,何时能吞梁?”
        陈羽道:“他们已经掌控了梁国大半军权,朝中也有了很大势力。但还不足以轻易吞梁。主要是,我们在梁国京都的武力还不够。地方州县上的权柄,大多还在萧隐掌控之中。臣估计,要是不大打出手,最少也要一年才能全部准备好。”
        李洛嗯了一声,这点时间,他还等得及。
        三天后,梁国礼部尚书刘辅之,终于来到成都。可他仅仅在成都待了半日,就脸色难看的离开。
        李洛,竟然毫不犹如的拒绝了!
        刘辅之一走,李洛就对杨汉明笑道:“萧隐必定以为是我轻视他的女儿,其实是我真无心纳妃。”
        “大王,益州的科举,今年还开么?”文天祥进来说道,他刚接待完士子。
        李洛沉吟着说:“大唐科举内容,自与前宋不同。倘若开考,寡人担忧无人过关,那就是笑谈了。”
        文天祥道:“民间舆论,半在士林。以臣所见,大王可将考试推到十月,便于收揽士林之心。若是今年不考……”
        这男人说到这里指指东边,“萧梁可是已经开科举了,还是前宋制度。臣担心到时会有很多士子去梁国。”
        李洛深以为是。文天祥想的很周到。他要是今年不开考,那很多士子真会跑到梁国去考。按说这种目光短浅的士子他不在意,可说出去终究影响不好,让他这个唐王丢面子。
        “那就依先生所言,先宣布科举内容,再发科考教材,让他们传抄。十月开考,嗯,有半年学习,应该很多人能过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