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694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幸好被及时找出来烧死。
        仅仅一天时间,鼠疫奸细大案就告破了。
        忽必烈这张牌还没有开始炸,就熄火了。
        旱獭虽然携带鼠疫病菌,但旱獭本身是很难发病的。就是旱獭死亡,死于鼠疫的也不多。
        萨郎完全是用自己的手段,人为的让旱獭发病。他其实是用原始的技术,来破坏旱獭的免疫力。虽然他不知道病理原理,却有这个经验。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特殊人才”。
        所以,很快有大特务亲自来觐见崔秀宁。
        “老师,有用的口供都挖出来了,的确是元廷奸细…”这个名叫方直的大特务,是崔秀宁第二批学生。
        四五年的特务经历,资格已经很老。但方直没有执行过外勤任务,而是执掌审讯处。此人和乔布,都是特察局内部以狠辣著称的特务。
        特察局内部有言:方直方直,人无全尸。乔布乔布,令人绝户。
        不少元廷官员,将领和豪绅,都死在他的手里,死前还被挖出所有的价值和财物。张弘范死前,就被他折磨的不成人样。
        所有见不得人的酷刑,让犯人品尝一边,偏偏不让犯人死。
        此人还别出心裁的发明了专门对付女犯人的酷刑,结果崔秀宁知道后阻止了他,还训斥了他一顿,让他不要滥用酷刑。
        方直知道自己不太讨老师喜欢,但还是来求见。
        “老师,这个萨郎,能不能不杀?”方直很恭敬的说道。
        崔秀宁眼睛一眯,“你想用他?”
        方直见老师神色不善,赶紧跪下,“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学生得知,此人善于以旱獭传播瘟疫,可是个大大的人才,此才难得……”
        这也叫大大的人才?
        还此才难得?
        崔秀宁差点被气乐了。
        用旱獭传播瘟疫,的确是极其偏门的“人才”。可是,唐国能用这种人?
        用来对付元军?
        瘟疫这东西可是双刃剑,历史上蒙古军队这么干,也伤过自己。一旦大瘟疫爆发,还怎么控制?
        实在是太过不择手段。
        “不行!”崔秀宁想都不想的就拒绝,“此人必须明正典刑,绝对不能留着这个祸害。留着他,就是一桶火药,虽然会爆炸。”
        “完成所有口供后,交给三法司,走流程审判,明正典刑,让所有人看看,涨涨见识和教训!”
        “诺!”方直不敢再啰嗦。虽然他凶狠毒辣,可对崔秀宁的话一直奉若圭臬,不敢有丝毫质疑。
        这也是崔秀宁为何明知他太过残酷,还继续用他的原因。事实上,特察局审讯处这么重要的部门,也的确需要方直这样的人坐镇。
        方直退下后,崔秀宁拿着口供,来到凌虚阁给李洛,“果然是元廷奸细,都在这里了。”
        “这么快!”李洛有点惊讶。
        从案发到破案到拿到口供,还不到两天时间,可谓神速。
        这还是崔秀宁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办案,却让李洛认识到一个优秀刑警的素质。
        通过不多的线索,剥茧抽丝,周密推断,迅速虚拟出最合理的犯罪场景,第一时间锁定侦破方向,从而将城内城外四个分工不同的奸细一举擒获。
        漂亮!
        李洛看了看口供,果真是忽必烈秘密指使。
        “萨郎…千刀凌迟吧。”李洛放下口供,“其他三人,五百刀。行刑的时候,要让全城城都知道,让全天下都知道。还有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全部公布出来。”
        “让唐国百姓以后加倍小心。还有,人口流通管理要加快落实了,身份证件的制作要赶一赶。”
        崔秀宁抱着胳膊,端着一杯茶,“卫生防疫机制也要赶紧完善起来,不能再拖了,我们不能不如宋朝。”
        宋朝防疫机制,已经初步完善。
        古代,瘟疫对人口的打击很大。事实上,以宋代的农耕技术,要是土地没有兼并,没有平均七八年一次的瘟疫,华夏起码能养活三亿多人,还能养的不错。
        可现在多少人口?南北各民族加起来也就八千多万。这八千多万人还养的不好。
        李洛点点头,“寡人已经有了章程,娘娘请看。”说完扔过来一个册子。
        崔秀宁拿起来一看,原来李洛新设了赡养孤寡的大唐慈恩院,还在州郡县三级,设立专管卫生防疫的司医局,司医处,司医堂衙门,受地方主官和司医寺双重管辖。
        一旦某地发生疑似瘟疫的事件,当地村正和坊正必须在隔离的同时,火速上报。然后,由地方主官和司医衙门共同组成防疫行营。
        防疫行营有权调动征集本地医师,药材,借调外地医师药材,必要时也可调动驻军协助。
        但,防疫行营设立运作的同时,必须汇报上级衙门和朝廷。
        李洛还规定了黄芪,黄连等具有抗菌效果的药材,以及石灰,烈酒,酸醋等用来消毒和隔离的物资。
        这些东西,各地都要有一定储备。
        除此之外,李洛还设立专管天下环境卫生的环保寺,将城池中的清城所,纳入环保寺的管辖。
        相应的,州郡县也要设置环保局,处,堂。乡村环保,由所有乡村官吏共同负责。一村不净,追责村正。一乡不净,追责乡正…
        城池乡村的粪便,沟渠,必须定时清理疏通。
        环保寺还掌管山林水泽。规定不能滥砍滥伐,不能污染河流,人畜尸体必须尽快深埋,春夏两季不许打猎。
        规定的并不多,也不难做到。
        当然,作为法规,一旦违反,就要服劳役,修路修桥修水利。
        崔秀宁看了看,补充道:“该建一所全国性的医科大学了。”
        李洛问:“海东医院和医学堂的人力资源够么?”
        海州拥有唐国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最好的医师,那是两人五六年的成果。
        海东的医师,虽然还是中医,但理论上已经有些像后世医师了。在崔秀宁有限的理论引导下,这几年海东医学水平已经超过中原。
        崔秀宁把所能知道的,也能说出来的医学理论和方法,全部整理出来给了他们。
        虽然她知道的并不多,但对于这个时代的医学界,绝对都是颠覆性的。
        可以说,警察出身的崔秀宁,是海东医学之母。
        而那些中医理论丰富的传统郎中,算是海东医学之父。
        两者结合,竟然摸索出一条新中医的路子。使得中医得到很大的优化改良。
        尤其是分科制度,让海东医院的治疗水平大幅提高,效率也大大提高。
        崔秀宁道:“海东医学堂已经毕业了两批,四五百人的医师队伍还是能抽调出来的。”
        这四五百人都是当年选拔的有志从医的苗子,经过三年的学习后,又在海东医院从业。
        李洛道:“几百人,设立一所医科大学足够了。不过,不能叫医科大学,太现代化了。就叫大唐医道学宫。”
        医道学宫?
        崔秀宁有点好笑,这名字好听,而且霸气,可是怎么听怎么古怪。
        李洛神色很认真,“医道,也是道的一部分,发扬医道,也符合大唐以道治天下之本。”
        “你越来越古化了。”崔秀宁笑道,“那就大唐医道学宫吧。几百人全部调过来做医道教授。分为骨科,儿科,妇科,脏腑科,五官科,肌肤科…”
        李洛叹口气,“只能分成这几个科了,已经很不错了。”
        第二天,连接几道诏书就颁发下来。
        尤其是要在各县设置大唐慈恩院的诏书,顿时让各地百姓更加欢欣。
        大王,果真是圣人降世啊。
        大唐新政,又迈出了一步。
        三天后,萨郎等四个奸细,被特务们折磨的半生不死之后,押到临安街头,凌迟处死。
        观刑的百姓人山人海,看着台上受刀惨叫的四个奸细,人人拍手称快,咬牙切齿。
        因为这四个奸细,临安差点要爆发大疫!那会死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