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723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女人有点得意。
        李洛摸着她的头发,“你怎么又担心了?对我要有信心。”
        崔秀宁苦笑:“我不是对你没信心。但你现在毕竟身份不同了。”女人指指外面,“有些人想借着裙带关系幸进呢。这时代,谁能说他们错?”
        “你不接受,那就是惧内,我善妒。”
        李洛想了想觉得也是,“我明天下一道圣旨,先把他们的嘴堵住。这样以后就省事了。”
        崔秀宁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ps:本来今日加更的,可今日这章太难写了,又要避免和称王典礼情节相似,好难啊,修改了好久,废了不少功夫。历史文真是最怕写古代礼仪。蟹蟹支持,晚安!

第477章  第659  660节  “圣天子在位,可以出仕亦。”
        二十九岁的李洛做了大唐天子,南国百姓思安久矣,皇恩浩荡之下,人人额手称庆。文武百官加官进爵,也都各大欢喜。
        可是登基仅仅一天的洪武皇帝,第二天竟然下了一道奇怪的圣旨。
        是大封嫔妃的圣旨。
        新皇登基,广选美女大封嫔妃本是例行常事,原本毫不奇怪。可圣天子这道圣旨,当真令天下臣民惊愕不已。
        “奉天承曰皇帝!诏曰:古来天子以后宫阴阳相济,而风调雨顺,社稷稳固也。故天子礼制,以八十一命妇充实后宫,自皇后之下,有妃若干…乃古礼也,朕当效之。”
        “故,封春日之兰为庄妃,封秋日之菊为雅妃,封冬日之梅为洁妃,封夏日之竹为清妃,封清明之雨为润妃,封中秋之月为圆妃,封端午之艾为康妃,封新年之雪为瑞妃。”
        “此乃朕之八妃也,位皇后下,秩同亲王。愿天下妇女,庄雅清洁,圆润康瑞。则大唐阴阳济也。而天下家室兴旺,子嗣繁衍,盛世有望也…”
        圣天子愿天下妇女,庄雅清洁,圆润康瑞!
        唐国公开颁布的大诏,都是传到乡村公所一级,天下咸知。
        此诏一下,不知道感动了多少女子。古往今来,从来没听说皇帝下这种诏书的。
        而在官场,就是再迟钝的人,都知道圣上的意思了。
        尤其是那些文臣,立刻就分析出来。
        封八种事物为妃,煞有其事的充实后宫,看似标新立异,不合礼法,可其实大有讲究。
        圣上有三层意思。一是他借助封八种事物为妃,摆明态度:朕已经主动纳妃了,你们就不要上奏多事了。
        这说明,陛下绝无纳妃之意。谁要再多事,那就是拂逆圣意了。
        谁敢这么干?
        别看唐王和大唐天子前后都是一个人,可陛下一称帝,威压立刻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语,在臣子眼中也更加高高在上,遥不可及。
        这就是天子之威。没人敢抗拒。
        第二层意思,就是勉励天下女子,希望她们庄雅清洁,圆润康瑞。这其实是一种保护,表示对女子的重视。也暗示男子不要作践女子,要让她们庄雅清洁,圆润康瑞。乃是移风易俗也。
        结合圣上之前禁杀婴儿和奖励生女的政令,可见陛下对女子很是关照。陛下认为,天下男多女少,女子太过卑微,导致阴阳失调,大碍盛世。
        第三层意思,就是彰显华夏物德之美,从此这梅兰竹菊等物就更有涵义,一出八个典故,起码用来写诗作词,咏物抒怀就多了不少辞藻。
        比如,在此之前,写一句“麦苗青青陌上栽,不知瑞妃何时来。”肯定是狗屁不通。可是从今以后,这样的诗就没人敢说错了,傻子都知道诗人说的是希望瑞雪兆丰年。
        帝王之心,当真是深谋远虑。一道奇怪的诏书,就能收到这种效果啊。
        这流传后世,也是一个佳话了。
        至于极少数准备大着胆子奏请纳妃,以邀幸进的人,也只能失望了。
        这种人,并不是海东老人,更不是崔秀宁和李洛的学生,而是极少数留用的原元廷和三国的人才,以及后来投奔唐廷的士人。
        比如因为李洛称帝升为乡侯的李签,就准备上奏李洛纳妃。他进入唐廷做官不久,对崔秀宁不熟悉,而且在他看来,天子只有一个女人,实在不合礼制。
        这种世家出身的人,最在意的就是所谓‘礼制’。
        可这道旨意一下,李签哪里还敢?
        事实上,李洛的圣旨等于是救了这些人的仕途。要是他们真上奏了,崔秀宁一定会让他们丢官罢职。
        甚至根本不需要崔秀宁自己出手,她的学生就能主动把他们的官位搞掉。
        “后党”可都在盯着他们呢。
        大唐帝后一体,伉俪情深,当然不存在所谓的“后党”。可绝大多数都知道,皇后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
        话说李洛做了天子,消息传到武当山,喜得紫霄宫一个道长拊掌大笑,“好了好了!唐王做了天子,天下太平可期了!”
        一个小道士道:“师尊,我们数年不出山,不问世事,为何师尊似乎知道天子来历?”
        那道长笑道:“为师在元廷为官时,和这位洪武帝颇有渊源。此人是陇西人氏,李唐后裔,不想今日果真成了成果,续了他李家的江山。”
        “你们不知,这位得窥天机,是个大有福报之人,为师数年前,就看出他有帝王之气。难得的是他崇道,以道君化身老子为祖,这人间大道又要昌盛了!”
        道长说完,即刻吩咐弟子收拾行囊,准备出山,去拜见大唐天子这位故人。
        越州(浙江)吴兴,山林间的钱家宅院内,一个中年士子画完一副《洗马图》,说道:“装裱起来,老夫要带走。”
        被吩咐的青年士子问道:“父亲大人将往何处去?”
        “去江陵。”中年士子回答,放下画笔,看着窗外的山色秋光,神色恬然中大有舒展之意。
        “大人为何忽的要去江陵?”青年士子似乎猜到了什么。
        中年士子站在窗前,负手抚须说道:“圣天子在位,可以出仕亦。”
        此人就是吴兴八俊之首的钱选。吴兴八俊之一的赵孟頫投元入仕后,钱选很是不屑,与赵孟頫绝交,数次拒绝征辟,绝不入仕元廷。
        可他是宋朝进士出身,怎么可能没有政治抱负?怎么可能不想做官?只是不想做元廷的官罢了。
        赵良钤起兵在广州恢复宋廷后,他曾去投奔过,任梅州知府。可是很快就发现,小朝廷主政的还是那些不务实事的货色,和当年如出一辙,根本没有汲取教训。
        钱选猜测小朝廷必不长久,心灰意冷之下辞官北归,隐居田园,优游林下,以五柳先生自况。
        其时,李洛已经占据江南,自称唐王。种种举措大得百姓民心,有一统南国的实力,可钱选并没有投唐。
        原因很简单,他是均田令的利益受损者,他是士绅大户。
        钱家虽然不是豪强劣绅,并没有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可也是妥妥的大田主,不是那种耕读传家的寒士。
        所谓寒士之家,一般也就是几十亩甚至十几亩土地,靠着耕读立业,并没有完全脱产。
        可钱家有良田数千亩,佃农上百户。均田令一下,钱家被没收九成田产!
        这还是钱选乖乖配合了。要是不配合甚至举兵顽抗的,比如吴兴第一豪族沈家,早就身死族灭,族人最好的结局就是为奴。
        按照唐国的《均田令》,大户人家,最多只能保留三百亩田地,除非你有爵位有封田。不然,就算当了宰相,没有爵位在身也不能超过三百亩。
        这么算,他几千亩田,最后只剩下三百亩,可不就是被没收九成?
        所以,利益受到如此损害,钱选当然不会投奔唐廷。
        很多士绅在唐军的武力下屈服,从大地主变成小地主,心中深恨唐廷,深恨李洛,不少人发誓永不仕唐。
        但钱选此人终究格局不俗。他虽然心疼家族损失巨大,却也知道站在天下的角度,这是正确的,是救世良方,是变法惊雷。
        李洛敢冒着得罪天下士绅的风险这么干,那是为了黎民百姓,乃是尧舜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