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780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李洛亲率大军西征,将通过关陇古道,过陇山,攻略整个陇西。
        当年,武侯就是通过六出祁山,入关陇古道,经街亭,征伐关中。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
        这次出兵的战略目的,就是尽占整个秦国故地,封锁河西元军和塞北元军进攻秦地的通道。
        如此,关中才能真正的固若金汤。
        陇右后世属于甘肃,可现在属于陕西。可以说,后世整个甘南,全部是陕西行省的地盘。元廷在陇右设置巩昌都总帅府,下辖有平凉、临洮、庆阳三府十五州。
        冬月十三,大军到岐山,过五丈原,李洛亲自祭祀武侯。
        冬月十五,李洛的大军行进五百里,来到陇州。陇州已经被改名为陇安县,划归凤翔郡管辖。
        出了陇县,就是关陇古道了。
        守长安必守陇右,守陇右必控河西。晚唐,河西、陇右失守,吐蕃逼近陇山,大军直逼长安,掐断了丝绸之路。
        李洛的行军路线,计划从长安到陇安县,出大震关翻越陇山,通过固关,沿马鹿、关山草原,过长宁驿,清水,达秦州天水,这是最便捷的一条路。
        这条道路在晚唐时为抵御吐蕃人,曾故意破坏过,或道中植树,或巨石塞路,但元廷后来又大力修复过,现在仍然比较好走。
        汉朝时,陇山古道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寨,很是发达热闹。
        冬月十六,李洛出陇山,来到大震关。但见陇山逶迤,关城巍巍,古道森森森。这里是西出陇山的第一个关隘,也是丝绸之路最东边的关隘。
        此地,之前商旅每天络绎不绝,驼铃悠扬,很是热闹。可是自从李洛进攻关中,唐元大战,烽火四起,关陇古道立刻变得冷寂起来,不复之间商旅往来的盛况。
        大震关早被元军主动放弃,此时阆然无人。唐军大摇大摆的入关,修整半日,就进入山中古道。
        这就是关陇古道了,周初的武庚就是通过这条道,被武王放逐到陇右。秦人是被周武王放逐的殷商后裔,秦人东来,就是通过这条山道进入关中。
        李洛骑马行走在关陇道上,看见路边古拙的石雕、残破的条石,以及关隘旧址,不禁心怀古之幽思。
        诗经中与关陇道有关的,李洛所知的就有其中有车邻、小戎、蒹葭、驷驖四篇。唐代李白、王维、岑参、高适等也皆有诗篇。
        秦人东进,张骞通西域,光武灭隗嚣,武侯征关中,唐玄奘西行取经都和这条古道有关啊。李洛这样雅盗,后世还来过这里找宝,还在路边的古驿遗址找到过几块唐朝石刻,停留过一段时间。
        陇山九回,不知其高。关中汉子服兵役西征戍边,到此瞻望,莫不悲思。
        李洛看到匆匆赶路的唐军将士,不禁想起杜甫秦州杂诗,轻轻吟出其中两句“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面露怜悯之色。
        随侍的司录郎中孟徽见状,立刻记载:“二年冬月十六,上过大震关,入陇山道,悯古来将士戍边之苦,诵杜工部秦州杂诗。”
        随侍的韦素也赶紧说道:“陛下乃仁君圣主,武伐暴虐,德也。况陛下公正严明,爱惜将士,必不使关西老将,望月听笛,驻马落泪也。”
        这韦素可真会说话啊。
        李洛微微一笑,“卿多妙语,朕始知之。”
        韦素的这番话,出自王维的陇头吟,其中有““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王维这首陇头吟,是说将士常年出征,却得不到应有的封赏,替他们感到不平,讥讽朝廷赏罚不公。
        而韦素说李洛必然不使“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表面看是夸赞李洛爱惜将士,赏罚分明,但其实也是巧妙的谏言李洛。
        能谏言,还能说得这么好听雅,也就是臣了。
        冬月十八,大军终于通过元军放弃的固关,前面豁然开朗。竟是一大片高山草原,一眼望去,天苍苍野茫茫,白云悠悠,缓坡起伏,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著名的关山草原了。
        秦汉隋唐的战马储备,这片草原贡献很大。冠军侯击匈奴的战马,就出自关山草原。
        原本,这片草原拥有十多万匹战马。可是元军在关中大败后,元廷陕西巩昌都总帅府官员惊慌之下,立刻将关山平原的战马,全部转移到北边的甘肃。
        巩昌都总帅府,听起来名头吓人,可之前兵马都调入关中,被唐军歼灭,此时可谓极度空虚,不得不指望北面的甘肃行省。
        而甘肃元军本来实力雄厚,驻扎了重兵集团。可如今全部调往了西域镇压四大汗国故地,眼下只有几万兵马,还不是精锐,根本挡不住挟大胜之威,兵锋正锐的唐军。
        大都调兵的圣旨传到遥远的西域,再调兵马回甘肃,一来一回起码几个月,根本来不及。
        可以说,无论是陕西巩昌都总帅府,还是北面的甘肃平章衙门,都没有多少兵力可用了。远水不解近渴,谁能料到大元在关中败得那么快,那么惨?
        甘肃行省平章衙门这段时间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将关山草原的十多万匹战马,转移到遥远的凉州一代,都不敢留在巩昌陇右。
        这个情报,李洛早就知道,所以当他看见空旷的草原时,并没有失望。
        “陛下,这关山草原,当真是一片宝地啊!”随征的旅帅唐牧叹道,“我大唐有了这块草原,何愁没有战马和骑兵!”
        同样随征的颜隼笑道,“你不知道,益州西北的松潘草原,也在我大唐手里。加上这关山草原,大唐就有了两大草原!”
        松潘草原也是高山草原,原本是吐蕃的地盘,面积和关山草原相当,方圆都超过百里。有这两个草原在手,唐军的确不再发愁战马了。
        李洛纵马跑上一处熟悉的缓坡,驻马瞭望草原,不禁有些感概。
        之前,他就曾站在这个地方,欣赏草原风光,和他一起来的,是他的那个师兄。
        他记得,当时夕阳西下,草原上秋风浩荡,一个身穿田野工作服的男子,正迎着夕阳往前走。那男子一手举着单反相机,一手拎着一把刀,回头对他露出灿烂的笑容。
        “师弟!快点!晚上我们在草原深处夜宿!敢不敢?和古人同眠啊!”
        还是这片草原,哪怕到后世,这里仍然水草丰茂。可是中间却隔了七百多年的漫长时光。
        此时也是夕阳,草原上霞光万丈,壮美无比。李洛迎着夕阳眯着眼睛,似乎有点恍惚,仿佛又看见那个男子,站在缓坡下回首微笑。
        师兄
        想起这个人,李洛说不出心中是何滋味。
        这是一个带自己入行,曾经帮过自己太多,曾经像兄长那样关爱自己的人。
        可是他从崔秀宁嘴里知道,师兄就是出卖自己的人,是崔秀宁发展的眼线。
        是这个男人,让自己的“光辉事迹”被警局全盘掌握,还给警方提供了大量证据。要不是穿越到古代,他应该还在吃牢饭,肯定没有出狱。
        呵呵,师兄啊,你出卖了情同手足的师弟,可那又如何?你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你不是被师父利用,就是被执法者监视,你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可是我呢?我做了皇帝,掌握千千万万人的命运,也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你,不能!
        李洛心情复杂的收回思绪,传令道:“今夜,在此宿营!两日之内,必须穿过关山草原!”
        “诺!”
        唐军即将来袭的消息,最先传到秦州天水,顿时让秦州官员一片慌乱。
        “镇守官人!不得了!伪唐大军来袭!已经过了关山草原,估计马上就要出关陇道,直扑清水县了!如何是好啊!”
        秦州知州朵失塔赖匆匆忙忙的冲入达鲁花赤古尔不花的官署。
        朵失塔赖,听起来地地道道的蒙古名字,可他其实是汉人,本名王成。
        达鲁花赤古尔不花,才是真正的蒙古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