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849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所以,这一仗大唐输不起,不但要打赢,还要大胜,快胜。
        李洛又下旨给已经到达缅州西部皎漂港的南征水师都督罗昱,令三万水师封锁暹罗南海,切断海宋北上支援的路径,并寻机攻打海宋水师。
        此时已经入冬,北方已经寒冷,可这缅州地处南洋,却温暖如春,甚至还有蚊虫骚扰。
        说起来,这也是最好的南征时节了。
        “咚咚咚咚”
        军鼓一响,将领们顶盔掼甲的鱼贯进入绣着龙纹的中军大帐,大帐中满是按刀警戒的御前侍卫。皇帝一身甲胄的居中坐在大案上,旁边侍立着几个随军文臣。
        甲衣铿锵声中,数十名将领一起下拜,平地生雷般唱道:“臣等拜见陛下!大唐必胜!”
        “平身!坐!”李洛简洁有力的吐出几个字,放下手中的书卷。
        “韦卿,你给诸将说说,这南洋的最新情况。”中军大帐内,李洛对兼任行军司马的御前参事韦素说道。
        韦素一身襕衫,头戴方巾,像煞了一位军师。他站起来,斟酌着环视众将说道:
        “最新消息,素可泰城的暹罗王兰甘亨,八百媳妇国王孟莱,已经得知我大举南征意图。真腊和海宋,自然也都知道。”
        后世暹罗是一国,可此时还是两个独立的王国,类似南北朝。南边的是素可泰国,北边的是八百媳妇国。不过,素可泰占据了大半后世泰国土地。
        “八百媳妇国也要出兵,所以,这次我军对付的,其实是四国。”
        “这次四国联军,陆路以暹罗兵和真腊兵为主力,两国兵马不多,加起来共有甲兵二十万。而八百媳妇国,最多只能出五万甲兵。”
        众将都是点头。这三个小国,总人口加起来估计不会超过六百万,养二十五万兵马,已经很不容易了。
        韦素继续说道:“可这三国还有三万多所谓的护法僧兵,由玛哈达寺庙主主素山统帅。这三万多僧兵是几国寺庙拼凑而成,用护心甲,持铁杵,号称金刚伏魔军。”
        什么?护法僧兵?
        众将都露出轻蔑的神色。
        韦素却提醒道:“诸位将军,可千万别小看了这护法僧兵啊。这三国号称千寺佛国,只有身强体壮的勇武之人,才能出家当护法僧兵。虽然他们临时拼凑,不通军阵,可很是凶悍狂热,自诩以降妖伏魔为己任,单兵战力很是不弱。”
        李洛说道:“你们可听清了?不可小觑这护法僧兵,他们自以为伏魔战死死是升天,乃是去极乐世界的妙门,所以悍不畏死。”
        后世凶名传世的泰拳,和暹罗佛教很有渊源,出招非常狠毒,可以想象,那些护法僧兵不是软柿子,而是被洗脑的寺庙打手。
        众将这才收起轻视之心,“谨遵陛下之言,我等不敢轻敌。”
        “除了这三万多僧兵,还有海宋三万多援军。他们以汉人和越人为将领头目,士卒多是被海宋征服的海岛土著,也是精锐宋军。”韦素说道。
        提到海宋,众人都是神色一凛。
        海宋现在可不弱啊。
        李洛对海宋的情况,了解更多。
        南方两宋合流后,海宋实力大涨。广州小朝廷带了好几万汉人军队去南洋海岛,加上流亡的数万安南人,极大增强了海宋的华夏基本盘。
        这几年,宋主赵昌经营各大海岛,征服土著数百万人,在地盘上设立郡县,软硬兼施的同化土著,大建孔庙,镇压反抗,整军经武,也是一刻没有消停。
        海宋以汉人、越人、日人、高丽人为基本盘,成为一等人。最先投靠的土著为二等,其次为三等,搞出了类似蒙元的制度。效果竟然还不错。
        海宋的统治已经慢慢稳固下来。他们以当年残留的倭寇水师为底子,大造战船,建立起一支三万多人的水师舰队,拥有大小战船七八百艘,将后世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牢牢掌控。
        先不说战力如何,起码规模已经很大了。可以说,如今整个世界范围内,海宋水师是仅次于唐军水师的海上力量。
        这倒不是海宋实力有多强大,而是这些岛屿上的土著实在落后了些。海宋简陋的原始火器一轰,他们就吓得屁滚尿流。
        除了水师,海宋的陆师也超过二十万人,但底层士卒大半都是归化的土著,汉、越、日、丽兵马加起来不到十万。
        这次四国联合抗唐,海宋不断派出了三万多陆师,还出动两万水师助战。
        加上暹罗的三千水师,三国联军参战水师达到两万多人。
        “……因为是国战,所以暹罗、八百媳妇、真腊还训练了十好几万青壮,下发长矛,装备藤甲木盾,号称郎斯坤军。”韦素神色凝重,“如此一拉,三国联军可用兵力,光陆上就有五十万,是我军三倍。而且,他们还占据地利!”
        郎斯坤,蛮语为王之子民,这朗斯坤军当然就是民兵了。
        正规军二十五万,护法僧兵三万多,海宋援军三万多,再加十好几万民兵,差不多五十了。
        当真算是国战!
        “如今,敌军主力布置在八百媳妇国的清迈。清迈之东,便是缅州。那里左边和右边都是大山,前面是大河,进可攻退可守。而联军以暹罗素可泰国王甘兰亨为帅王,中军大帐设在双龙寺。”
        韦素说着,打开一幅地图,顿时南洋各国的地形图,就展现在诸将面前。
        韦素指着一个地方,“这就是清迈,敌军在此布置了四十万人。以丛林河流为依托。而且,三国坚壁清野,疏散百姓,准备很充分。这一仗,并不好打。”
        “此地是南征必经之路。若我军不由此南下,改从海上进攻,那么敌军主力就可乘虚攻入缅州,直入滇州!”
        “若我军由此处南征,势必要在清迈不利之地形,与敌军决战!”
        李洛看着地图,若有所思。三国联军主力所在,其实就是后世的金三角地带。
        那里是地形复杂,被夹在坤丹山脉和英坦昂山脉之间,西边还有怒江天险,北部宾河横锁,是缅甸出入泰国的路上要道,扼守南洋丝绸之路。
        韦素说完,就退到一边。
        李洛说道:“诸卿也都明了局势。眼下军略,有方案二。”
        “一是直接渡过怒江,沿坤丹山河谷行军,直抵宾水。渡河与敌军决战,败之,先灭八百媳妇国,再继续南下,攻占素可泰城,灭暹罗!最后,回师东进,灭真腊!”
        “二是,渡过怒江,由英坦山南下,绕过敌军主力,攻入吴哥城,先灭真腊。再西渡湄公河,进攻素可泰城,灭暹罗。最后北上回师攻灭八百媳妇!”
        李洛放弃了用水师运载陆军在暹罗南海沿岸登陆的策略。
        那么多陆师,水师战船根本运不了。就是能运,这这战略也是舍近就远,还需要翻越暹罗西海岸的山谷密林,长途跋涉,智者不为也。
        “你们都说说,这两个军略,应该选哪个。”李洛让诸将讨论。
        已经很成熟的颜隼率先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应该先灭八百媳妇!陛下第一个方案才是上策。因为倘若先灭真腊,那我军就要往东多走数百里,多花六七日行军。而且,我军一旦往东,敌军完全可以抽调兵马,北上进攻大唐空虚的缅州。”
        李洛点头。这第二个方略,本来就是他故意拿出来考教诸将的。
        果然,接下来诸将都认为,应该选择第一个方案,南下先灭八百媳妇,不建议先灭真腊。
        先灭八百媳妇,也利于切断真腊和暹罗的联系,更有利于各个击破。
        但问题是,要执行这个方案,就必须攻破敌军重点布防的怒江。怒江在暹罗被称为萨尔温江,是一条大河,并不好渡过。
        但,这已经是最稳妥的方案。
        “传令,修整三日,十八日拔营,南下渡过怒江!”李洛下令,“宗昼!”
        “臣在!”缅州牧宗昼站起来。
        “用来渡江的船只浮桥,准备妥了么?”
        “回陛下话,已经全部准备妥当,只等大军征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