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葬元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葬元

第966页

书籍名:《葬元》    作者:武猎

        大唐皇帝一声“徐卿”,意思已经不言自明。
        起码,他们父子不会再衣食难继了。
        作为李洛的熟人,两人很清楚,唐主比起鞑主忽必烈,还是要宽厚不少。
        虽说,擒获他们父子送往大都的正是李洛。可如今计较这些,还有何益?
        当年没有李洛擒获他们,还有刘洛,王洛。元寇一心要灭亡神国,难道是某个将军就能改变的吗?
        两人永远也不会明白,要不是李洛,蒙元还真灭不了他们的“神国”。
        “谢陛下赐座。”龟山父子行礼,这才正襟危坐,坐姿礼仪挑不出一丝毛病。
        “见过皇后陛下。”龟山父子也不忘记向崔秀宁施礼。
        “徐卿何以至此啊。”李洛看着苍老愁苦的龟山,语气感慨,同情之意拿捏得死死的。
        龟山露出苦楚的笑容,以袖遮面道:“启禀皇帝陛下,元廷虽然规定了郡公俸禄,可这几年越发越少,从去年开始,竟然断了俸禄。臣只能变卖字画度日…”
        他还有苦楚难以启齿。为了度日,曾经的皇后,妃嫔和公主,差点依楼卖笑,操持那皮肉生意。幸亏日国大臣们看不过去,只能你一斤米,他一两盐的接济。
        李洛不由皱眉。他记得当初离开大都,可是周济了龟山一家不少钱财,足够他们十几年衣食无忧。
        徐世仁稽首道:“皇帝陛下当年大恩大德,赏赐了不少财物,本来足够支应。可,可陛下起兵之后,鞑子贵人以臣父子与陛下有旧为名,罚了很多钱财。”
        李洛明白了。那些鞑子贵族,应该是看徐家有了钱,找了个借口,夺了他们的身价。
        当然,龟山一家曾经得到自己帮衬,这在大都不是秘密。自己起兵后,他们没了靠山,日子当然会很难过。
        要不是忽必烈还要点脸面,龟山父子应该早被处死了。
        “原来如此。这几年,徐卿倒是受苦了。”唐主闻言说道,“即是来到大唐,从今往后就大可放心。”
        徐家父子顿时竖起耳朵。他们知道,能不能在大唐站稳脚跟,就看皇帝接下来怎么说了。
        “谢陛下隆恩。”两人赶紧再次伏地叩首,做出感激涕零之态。
        “朕就赐你徐家一座宅院,暂时安身。其他之事,朕随后会有旨意。”李洛很大方的表态,“康西!”
        “老奴在!”御前常侍康西立刻趋步近前,素手待命。
        “传旨内政府,封银圆一千给徐山。另,择洛阳三进官宅一处,送与徐山。”李洛一边说一边写下一道赏赐手札,拿出随身印签“洛宁真人”一盖。
        “遵旨!”康西接过赏赐手札,领命去宫中内政府衙门。
        事实上,作为天子身边的中官常侍,康西本身就是内政府的三名堂官之一。但仍然要走程序。
        帝后赏赐臣子钱财,也分等级。价值很大的,往往用国库,需要下敕令或懿旨,需要用玺,还需要下达到财部用部印。
        这种重大赏赐,一般是赏赐对国家有大功的臣子。
        用天子内库的赏赐,往往数额并不大,不需要下敕旨或懿旨,但要有帝后手札,要盖帝后随身小印。
        李洛的“洛宁真人”随身小印,除了在御笔书画上盖印,主要就是用于一般赏赐了。
        按照唐宫制度,天子是不能随口赏赐,而没有任何法律文书的。不然的话,怎么做账?怎么核对库藏收支数目?皇帝说赏就赏,没有相应文书为凭,那就是纵容宫人贪污。
        所以,哪怕李洛和崔秀宁赏赐宫人几块银圆或一斤白糖,也必须要写手札,账目算的门清。
        甚至,内政府还有专门掌管赏赐的衙司。他赏赐什么,崔秀宁赏什么,赏给谁,都要登记在案,一清二楚。
        李洛知道,就是到了清末,慈禧妖婆高兴了一赏赐,也往往是张口就来,然后李莲英等人就指派太监直接去库房拿东西。
        这个过程,就是中饱私囊的好机会。时间长了,宫中库房的账目完全是乱的,没有人知道应该有多少数目。
        相对而言,唐宫的内库管理极其严格规范,采用的是后世财务制度。宫中任何用度,收支和财务都要分门别类,各有账目,很难作假。
        所以,龟山父子听到赏赐固然高兴的连连磕头谢恩,却也惊讶皇帝赏赐还专门写手令用小印。
        他们当年做天皇时,也经常在宫中赏赐臣下,可往往只是随性开口而已。甚至,前面赏赐多少东西,后面自己都忘记了。
        如今看到大唐天子的做派,两人不禁有些汗颜。
        以小见大,由此可见皇帝处事,当真事无巨细大有章法。简单一个赏赐,就能看出大唐吏治如何了。
        “今日是除夕,安家之后,你们好好过个年。年后,朕自然有旨意到。”李洛说道。
        对于亡国之君,李洛一直比较宽厚。能用则用,能养则养。只要没有威胁,李洛不介意让他们当个富贵闲人。
        这也算是为后世积德。万一有天大唐灭亡,李氏也不至于太凄惨。
        “臣谢陛下隆恩,万岁…”徐家父子热泪盈眶的谢恩。
        大唐皇帝念旧,他们总算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了。
        至于恢复“神国”之念,两人早就不抱幻想。他们虽然不知道曾经的神国今日的瀛州如何,却知道以唐主的手段和胸怀,瀛州百姓的日子差不多哪里去,要复国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陛下,微臣恳请,拆分瀛州为二。”徐山忽然鼓起勇气说道。
        这就是表忠心了。
        “哦?拆分瀛州?嗯,徐卿说说看。”李洛笑吟吟的说道。
        他本就有拆分瀛州的念头,只不过不是当务之急,还没有实施罢了。龟山能主动提出来,倒是识相的小机灵啊。
        徐山正色道:“瀛州南北下场,何止千里,其实并不算小国…小州,不便于大唐治理。微臣以为,可将本州关西,连同筑紫岛(九州岛)和四国岛,设为一州。关东和陆奥以及北方虾夷岛,另设为一州。”
        李洛点头,“徐卿亦中原后裔,熟知经典。以你之见,州名为何?”
        徐山回答:“西为瀛州,以京都为首府;关东和北方,名为伊州。因为,其境内有名山曰伊吹山,是以名之。”
        “瀛州,伊州。”李洛缓缓点头,“伊州之名,甚美。那关东和本州之北以及虾夷岛,就设为伊州。”
        他觉得很不错,决定采用这龟山天皇的建议。
        “还有,你侄女徐姈(姈子公主)如今是临安太上道宫天师道官,你可以去临安看望她。嗯,她知道你来洛阳,应该会来拜见你。”李洛提起已经成为大道官的徐姈。
        “陛下隆恩,如同再造,臣感激涕零!”徐家父子真的很感激李洛对姈子的照顾。
        等到龟山父子陛辞出宫,李洛神色古怪的对崔秀宁笑道:“想不到号称万世一系的日国天皇,今日竟然跑到我们面前打秋风,表忠心。后世狂妄的日国,也成了大唐州郡。”
        崔秀宁也有些得意,“可不是么?瀛州百姓汉化很快,几乎全部成为天道信士,快和汉人没有分别了。除了瀛州,交州的汉化更快。现在的交州(安南)人,已经与汉人无异。”
        “那当然。”李洛毫一副理所当然的神色,“交州本就是华夏一部分,被中原王朝统治千年,才独立多少年?他们本就是汉人后裔。”
        崔秀宁道:“高丽的汉化也很快,要不了几年,和汉人也没啥分别了。本地州郡,汉化最慢的,是缅州和象州。这两州要全面完成汉化,起码还要二十年。不过,两州百姓,对大唐还是很认可。”
        李洛点头,“这符合我的预期。缅州和象州,二十年内完全汉化就成。至于南阳都护府、恒北都护府、吕马罗三州,本就算殖民地,多久汉化我不在乎。”
        崔秀宁也认同,“这些地方,汉化太快反而不是好事,和本土要有分别,还要防止技术扩散。”
        按照李洛的设定,这些地方什么时候完成汉化,才有资格成为本土,百姓才有资格成为正式国民。不然,永远是二等人三等人甚至四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