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曌帝双龙传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曌帝双龙传

第172页

书籍名:《曌帝双龙传》    作者:于奇正

        今年的压岁钱的用途,他早就计划好了。那就是,去城东茶馆点本。
        茶馆里面说书的内容,通常情况下,都是说书先生自己根据擅长的来编排。也就是说,先生说什么,你就听什么。
        也有一种例外,就是点本。
        只要某个豪客,出得起足够的钱,就能点播某个具体的本子。
        简单点说,就和后世那本网络曌帝双龙传的作者一样,只要打赏一个白银盟,想要给哪个角色加戏,作者就会疯狂给那个角色加剧情。打赏一个黄金盟,让主角于奇正滚蛋换个主角都行。
        小狄英就有这么一颗土豪的心。
        现在咱有钱了,得去让王麻子把本朝开国元老,混世魔王程交金的故事讲三遍。
        到了城东茶馆后,狄英找了张桌子坐下来。并且学着以前看到土豪的样子,把两只脚翘在桌子上,坐在椅子上的身体向后仰去。
        在狄英的设想中,接下来茶馆的伙计就会来撵他起来。
        然后他就露出一个风度翩翩的微笑,淡淡地说:“小爷要点本。”
        再然后,茶馆伙计就会狗眼看人低,态度更加恶劣地撵他走。
        这个时候,自己再换上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从怀中取出银子放在桌面上。
        紧接着茶馆伙计就会换上彩虹屁的表情,将自己带往最前面最中间的那个台子上,并端来各式点心。
        王麻子对着自己抱拳施礼,一声轻咳后说“下面要说的是,由这位狄英小爷点本的”
        然后,自己在全茶馆客人羡慕、仰视的目光中,打开折扇边摇着边听混世魔王的故事。
        剧情完全按照狄英的设想进行着。
        他刚坐下不久,很快茶馆的伙计就来撵他起来了。
        狄英露出一个风度翩翩的微笑,淡淡地说:“小爷要点哎呀卧槽!”
        风度翩翩的微笑先是凝固,接着僵硬。
        钱不见了!
        狄英急忙跳了起来,浑身上下摸了好几遍,最后沮丧地发现,钱真的不见了!
        茶馆伙计很生气,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来蹭书听,不是一次两次了。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来蹭书听也就罢了,现在还来装逼,就是你的不对了。
        于是茶馆伙计非常客气地把他“请”了出去。
        被仍到茶馆门外的狄英越想越委屈,坐在地下大哭起来。
        正好这时带队巡查治安的唐七经过,于是就蹲下身子问他有什么事。
        狄英哭哭啼啼地把事情讲完之后,周围的人们都觉得要么是这孩子把钱拉在家了,要么是偷偷摸摸用了怕家里人责骂等等,总之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话。
        这其中最大的疑点就是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哪来的这么多钱。
        只有县尉唐七,听完全部过程之后,又问了许多细节,嘱咐狄英就留在原地。
        不到半个时辰,唐七便抓了一个人过来。两下指认之后,这个贼对偷窃了狄英的压岁钱一事供认不韪,所窃银钱也全数追回。
        那一刻,狄英眼前的唐县尉的身躯变得无比高大。
        什么混世魔王,什么十八路英雄好汉,那些离现实生活太远了。只有这个秉公执法的官员,是如此的真真切切。
        从那一刻起,狄英便下定了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捕头,成为一个像唐县尉这样的人。
        后来,他真的如愿以偿,进入了衙门。
        只是有一点点美中不足,由于年纪太小,唐七没让他去做危险性较高的捕快的事,而是给他安排的看管监狱的活。
        不过狄英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成为负责缉盗的“不良人”的。
        对唐县尉的尊敬和敬仰,并没有因为年岁的增长或者距离的拉近,而变得淡起来。相反,对唐七了解的越多,心中这份尊敬更加强烈。
        可是现在,这位如师、如父、如兄、如友的偶像式的人物,就这么一下子没了!
        狄英赶到县衙那边时,影帝张有德正在施展演技。
        不得不说,张有德的演技出神入化,几乎让在场的所有人,完全相信了他所要表达的。当然,除了狄英。
        狄英之所以产生怀疑,连他自己都怀疑这个怀疑的理由。
        尽管唐县尉是他的偶像,但实际上这几年来,直接交谈的次数是非常少的。
        因此,几乎唐七说的和缉盗相关的每一句话,都牢牢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其中就有这么一句:很多时候案件的侦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上天的旨意会以一种很奇妙的方式,进入办案人员的脑海中。那就是,你能感觉到有一种力量,指引着你办案的方向。你们,要相信这种力量。
        其实这段话,如果是由来自于后世的于奇正来说的话,两个字就可以解释清楚了:直觉。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直没有机会去办案的原因,狄英之前只有过一次这种直觉,而且到现在都还未能得到证实。
        那一次是因为案犯赵天赐的事情,张明府的处理方式并无不妥,但狄英就是感觉怪怪的,似乎里面有什么更深层次的东西,没有被挖掘出来。
        现在,他又有了这种感觉。而且,比上一次强烈许多。
        他也说不出为什么,反正就是觉得张有德的表现,用“假惺惺”来形容,极为贴切。
        与上次一直未能求证相比,这一次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这种感觉的佐证。

第二百四十六章  逻辑、疑点、来了虎
        关于唐县尉被害一案,张有德的判案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基础,那就是:王豹是最后一个见到唐县尉的人,并谋杀了他。
        而狄英从时间线上来计算,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疑点。
        根据酒楼酒保等相关人证指认,王豹在酒楼将唐七灌醉之后离开。
        按照老曹所讲述的,王豹押解冯金环来大牢的时间。两相比较之后,时间线是吻合的。
        也就是说,王豹取得伪造本之后,立即动身找到冯金环并前往大牢。
        这一点应该是没有疑义的。
        疑点就在于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
        按照目前卷宗所录,王豹接下来的行动轨迹是这样的:
        将杀手冯金环顺利送入大牢之后,便返回酒楼寻找唐七。
        而这时唐七已经酒醒,并对王豹产生了怀疑,当即前往县衙。
        两人在半路相遇。
        王豹趁唐七不备将其刺杀之后,抛尸于县河中。
        然后又赶回县衙去探听风声,发现事情暴露后,便立即回家准备潜逃。
        刚好被催债的倪大虎堵住了,在送往县衙的途中畏罪服毒自杀。
        这就与狄英所经历的有出入了。
        因为他遇到了唐七和杨浩。根据他的计算,应该差不多正好是王豹送冯金环进大牢的时间。
        自己帮唐七拿来干净衣服后,唐七和杨浩一起离开。
        从他们三人见面的地点,酒楼和县河是在同一个方向。
        而他们所走的方向,与完全相反。
        那也就是说,王豹这个时间,是不可能与唐七“半路相遇”的。
        接下来,姑且不管唐七和杨浩是去做什么,只以时间来推断。
        狄英这几天已经把当时的情形画成了图,并亲自沿着那条路走了好几遍。
        除非当时唐七就转身往酒楼方向,否则王豹绝不可能遇到并杀了他,然后抛尸县河,再回到县衙大牢门口探听消息。因为时间上不允许。
        回到刚才那个节点,就又有疑问了。
        杨浩找唐七干什么?
        如果情况紧急,为什么唐七遇到自己后,会等着他帮自己拿衣服?
        如果情况不那么紧急,为什么唐七不干脆自己回家一趟?
        狄英并没有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对任何人说,因为这件事涉及到的人,是杨浩。而杨浩背后,是县令张有德。
        他也想过一个问题,如果张有德真的有鬼的话,为什么会没想到自己遇到杨浩这件事?以他那么细心的人,必定会想办法在卷宗中补上这个漏洞。这又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