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曌帝双龙传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曌帝双龙传

第416页

书籍名:《曌帝双龙传》    作者:于奇正

        而李台现在许诺的,就是第三种了。
        尽管没直接说死,但以太子身份上表,重量级别完全不同。退一万步说,即便当今圣上未能同意,也相当于给朝堂上下的大臣们表面了一个态度:此人是太子极为器重之人。
        一旦太子登基,此人便是青云直上。
        简单点说,无论是否封爵成功,于奇正都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红顶子商人”,或者说“红顶子工匠”。
        到时候,不管哪里的官府需要做什么营造,只要他找上门去,那还能有什么话说?
        苏、赵二人心中不免喜忧参半。
        喜的是,太子对于奇正这个态度,充分说明了太子对荆州城营造一事的重视程度。
        如果真的如于奇正所说,按时按质的完工,于奇正本人得到封赏不说,自己二人多少也算是立下了功勋。
        忧的是,万一不能按时完工,二人作为主管官员,即便不受到责罚,至少也是在太子面前留下了个“办事不力”的不良印象。
        两人心里不由得暗暗责怪,老三这也是太贪功了。
        就算你六个月能完工,你还是按照原计划说十个月怎么了?
        就算你想在太子面前表现表现,你就说个八个月也有点余地啊!
        现在一下子就把话给说死了,将来再没有任何的转圜余地。
        他们不知道的是,李台这么高兴的原因就在于现在这个回答是六个月。
        京城那边传来密报,圣上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现在全靠御医们精湛的医术和最好的药物吊着一口气。
        这口气什么时候断,是一天、一个月,还是一年两年,现在谁也说不清楚。
        为此太子的母亲,当朝皇后也是暗自忧心如焚。
        圣上这么个情况,儿子又在外面,这中间有多少风险,她心里如何不清楚。
        可这话又没法明着问皇上,只能等机会。
        终于最近等到了一个适当的机会和圣上提起这事。
        圣上考虑了一会之后,给出的答复是如果荆州城那边半年内能完工的话,可以考虑让太子回来协助处理一下政事。因为这样的话,虽说还没完工,但有个比较明确的时间概念,也能封住朝中那些别有用心人的嘴。
        得到这个重要消息之后,皇后立即着人星夜疾驰,将消息送给了李台。
        也就是说,六个月这个时间节点,对于李台现在来说,简直就是一条生死线!
        结果今天于奇正鬼使神差,偏偏说出的就是六个月,怎能不让李台欣喜若狂?若真像是苏胡和赵谦之像的那样留余地的话,哪怕你说七个月,对李台来说都完全意义不同了。
        更何况,现在于奇正肯立下军令状,这更是让李台吃了一个秤砣。
        只要能回到京城,特别是现在父皇让自己上朝协助处理政事,顺理成章继位当上皇帝,赏赐一个爵位算的了什么?!

461.江湖、黑话、说出来
        于奇正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和太子的这番对话产生了一个多么惊爆的后果。
        拿到于奇正军令状之后,太子李台就令人立即送往京城。
        明日早朝时就会有大臣出班启奏太子英明神武,来荆州督造,不过短短三月时间就将全部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接下来只要当地军民按照太子的部署去执行,就会比原计划提前至少半年完工。
        作为最高指挥者,其主要作用就是在于大战略的部署。
        现在大战略已经部署下去了,而且连负责督造的匠人头领都立下生死军令状,足以证明荆州城的部署是上下奇心,绝对可以完成的。
        也就是说,太子已经圆满的完成了本次督造的使命,继续停留在那边,无非就是看那些工匠具体操作,实在是杀鸡用牛刀。
        更何况,荆州城刺史赵谦之、折冲都尉苏胡都是忠勇卓绝之臣。只要上面能做出好的决策,由他二人去执行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为国计想,宜调太子于其他地方,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这个奏章肯定也有人反对。
        反对者的理由也非常充足: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任何大的战略都是由小的战役组成的。任何一个小的战役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战略的成败。
        不到最后关头,谁都无法判定成败。
        太子睿智,已制定下好的战略。但若是太子不能坐镇,下面的人未必能执行好。
        荆州城营造失败事小,令太子失信于民事大啊。
        故而,现在正是关键时刻,切不可调太子于其它地方。
        事实上,无论赞成的还是反对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其他地方”指的是哪里。
        对于站出来要太子回京和反对太子回京的人来说,这就是一场豪赌——把自己整个家族都押上的赌注。
        “咳咳咳咳,尉迟啊……”皇帝直接点名一直没有吭声的尉迟将军。
        尉迟将军出班道:“臣在。”
        “长孙来了没?”皇帝又点了名。
        长孙丞相出班奏道:“微臣在。”
        “咳咳咳咳,”皇帝又叫了:“杜卿、房卿、高卿。”
        杜、房、高三位大臣出班奏道:“微臣在。”
        朝堂所有大臣全部低下头不敢大喘气了。
        要知道,当朝二十四开国功臣,除了不在京城或者已经过世的,现在在朝堂之上的就是这五人了。
        圣上这时候钦点他们出来,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不是开玩笑的意思就是,一旦圣上和这几个人的意见达成一致,那么恐怕今天当场就有人头要落地了。
        “刚才所议之事是关于太子的事,几位爱卿于国家是柱石之臣,于我李某是兄弟情份,为何却一言不发啊?”皇帝边咳边笑着说道。
        五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眼光都落到长孙丞相身上。
        长孙丞相不仅是开国功臣之首,更是长孙皇后的长兄,当今国舅爷是也。
        两侧文武百官,无不是大气都不敢喘,大家都深知接下来注定了很多人的仕途,乃至全家族的命运。
        “启禀圣上,”长孙丞相缓缓开口:“太子如何安排,乃陛下家务事,臣不敢置喙。”
        这话一出,满朝哗然。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大家心里都知道是那样,但是绝对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就拿太子来说吧,从明面上来说就是“国家”的事。历朝历代,为此与君王誓死力争或者各种进谏的大臣可不在少数。
        也就是这样,才形成了“皇权”与包括“相权”在内的官僚体系的平衡。
        长孙丞相这句话,无疑是直接撕下那层遮羞布,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站在皇权这边。
        “好好好,咳咳咳,”皇帝长声而笑。
        笑了好一阵之后,指了了刚才进谏的两位大臣,又指了指五功臣,笑着说道:“其实啊,你们的态度就在他们两个人之中,我说的没错吧。”
        五人慌忙跪倒在地,既不能说是,也不能说不是。
        “尉迟啊,你还记不记得三十年前我和你说的那句话?”圣上笑着问道。
        尉迟将军当然记得。
        那一年讨伐窦建德,因为窦建德士气甚旺,一时不得克敌。
        当时还是秦王的圣上决定亲自去挫敌锐气,当即要带三五随从前去窦建德营前挑战,众人无不劝阻。
        秦王指着尉迟将军说道:“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听到这话,尉迟将军血脉沸腾,当即与圣上前往敌营。
        离窦建德大营还有三里时,他们就与窦建德的游兵相遇。
        圣上大呼曰:“我秦王也。”
        引弓射之,毙其一将。
        窦建德军中大惊,乃出五六千骑逐之。
        圣上边撤边用弓箭射杀数人,而在他身后持槊护卫的尉迟将军竟然连杀十数人,两人一路将追杀的窦建德骑兵引到埋伏圈里,尽数歼灭,终不负“百万众若我何”之豪情。
        不过,现在在这朝堂之上,众臣之前,尉迟自然是不能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