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曌帝双龙传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曌帝双龙传

第456页

书籍名:《曌帝双龙传》    作者:于奇正

        这片地域相当之广阔,东部从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一直拉到长江江岸一带;西部一直到夷陵以东,包括长江以南的松滋、公安县一带;北面到随州、钟祥、京山一带;南面以长江为缘。
        其中有山林、川泽等各种地理形态,并有一名为“云梦泽”的湖泊。“云梦泽”因此湖而得名,二者并非指同一概念。
        先秦时期,由于汉水和长江所带来的泥沙填充,原始地貌开始改变,云梦泽演变为平原到湖沼的地貌景观。
        当时云梦泽两侧有两大平原。这两大平原在春秋时代已有村落出现。
        到秦汉时期云梦泽汉江北岸部分已化为平陆。
        云梦泽西部接纳了大量江水带来的泥沙,不断向东发展,形成汉江陆上三角洲。
        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云梦泽几乎囊括了整个江汉平原地带。
        又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汉平原就是云梦泽演化而来。
        而汉川,正处于江汉平原的腹地。这么看来,两代楚王到这里来游玩就是情理中事,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狩区。
        不仅如此,于奇正还想起了另外一件与“云梦”这个地名有关的事。
        在后世,有一个非常重大的考古发现,就是“睡虎地秦墓竹简”。
        从一个叫做“喜”的秦朝官员墓中,挖掘整理出了1155枚秦代竹简,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
        而秦律十八种就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方面的内容。
        而这个睡虎地秦墓竹简,就是出土于云梦县。
        想到这里,于奇正不由得心里猛地一动。

512.云梦与汉川4
        在海市蜃楼的环境下放大陶罐里的字,然后用炎帝珠让两个陶罐上的字准确点说其实是偏旁部首,相互移形换影重新组合成完整的字,才能够真正解读出里面的内容。
        也就是说,现在一下子就有三个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第一件事就是必须得到现在被唐五所抢走的那个陶罐。
        第二件事是必须得到炎帝珠。
        第三件事是即使得到炎帝珠,也要掌握其中能够制造海市蜃楼和移形换影的方法。
        那么银羽娜扎说的“来巫山”的意思就很容易推导出来了。
        要么是炎帝珠,要么是炎帝珠的使用方法,这两者必有其一在巫山。
        而巫山的确信位置也已确定,即紧邻着竟陵县的汉川县。按照典籍所载,即为“云梦之泽,荆台之上。”
        之前说这些的时候,于奇正就一直觉得“云梦之泽”这个词好像很熟悉。
        经过一番回忆,他记了起来。在后世时,地理老师为了表示这门学科是最神奇的学科,大为感叹过沧海桑田,就是举了云梦泽这个例子。
        江汉平原地势低下,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贯穿其中,构成典型陆上三角洲景观。在地壳下降时期形成巨大洼地,加上江水累积而成巨大湖泊。
        据左传、国语、子虚赋等相关点击记载,先秦时期楚国有一名为“云梦”的楚王狩区。
        春秋时,梦在楚方言中为“湖泽”之意,与漭相通,由于长江泥沙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分,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着浩瀚的水面。
        这片地域相当之广阔,东部从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一直拉到长江江岸一带;西部一直到夷陵以东,包括长江以南的松滋、公安县一带;北面到随州、钟祥、京山一带;南面以长江为缘。
        其中有山林、川泽等各种地理形态,并有一名为“云梦泽”的湖泊。“云梦泽”因此湖而得名,二者并非指同一概念。
        先秦时期,由于汉水和长江所带来的泥沙填充,原始地貌开始改变,云梦泽演变为平原到湖沼的地貌景观。
        当时云梦泽两侧有两大平原。这两大平原在春秋时代已有村落出现。
        到秦汉时期云梦泽汉江北岸部分已化为平陆。
        云梦泽西部接纳了大量江水带来的泥沙,不断向东发展,形成汉江陆上三角洲。
        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云梦泽几乎囊括了整个江汉平原地带。
        又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汉平原就是云梦泽演化而来。
        而汉川,正处于江汉平原的腹地。这么看来,两代楚王到这里来游玩就是情理中事,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狩区。
        不仅如此,于奇正还想起了另外一件与“云梦”这个地名有关的事。
        在后世,有一个非常重大的考古发现,就是“睡虎地秦墓竹简”。
        从一个叫做“喜”的秦朝官员墓中,挖掘整理出了1155枚秦代竹简,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
        而秦律十八种就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方面的内容。
        而这个睡虎地秦墓竹简,就是出土于云梦县。
        想到这里,于奇正不由得心里猛地一动。

513.  更重要的任务1
        睡虎地秦墓的M11墓葬主人叫“喜”,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
        秦王政元年,喜年仅17岁即登记名籍为秦国服徭役,在秦王政三年、四年和十三年曾三次从军。
        这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这个喜,是在秦始皇他老爹秦昭王当政的年代出生的。按照时间推算,他比秦始皇嬴政大了四岁。
        嬴政是十三岁登基,那一年喜十七岁,登籍服役。并且在秦王政三年、四年和十三年曾三次从军,参加过多次战斗。
        不过和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相比,他的成就可以说微乎其微。历任安陆乡史、安陆令史、鄢令史、治狱鄢等职务,反正就是低级官吏。不过他的职务都是与刑法有关,这一点就很有意思了。
        众所周知,秦之所以能统一六国,“法”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亲身经历了始皇亲政到统一六国的整个过程的喜,可以说是经历了秦最辉煌的时代。
        作为在这个时代参与对秦意义最大的“法”的执行者,他的记录就具备很特殊的意义了。
        于奇正之所以突然心里一动,是因为想到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因为睡虎地竹简内文为墨书秦隶,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
        这就很有点意思了。
        要知道,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是在他统一天下之后的事情。
        而他统一天下时,是秦王政二十六年。什么时候死的呢?秦王政三十七年。
        那楚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呢?秦王政二十五年。
        云梦是谁的地盘呢?楚国的。
        也就是说,这叫“喜”的官员,是在新的“占领区”任职的。
        那这中间就有个问题了。
        喜任职的时候,文字并没有统一。当地楚人用的还是由“虫文”进化而来的“鸟文”。
        作为一个掌管法律的官吏,你的判决书百姓都看不懂怎么办?
        第二件事就是睡虎地竹简里面,除了法律制度和行政文书,还有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这就更加有点意思了。
        这个喜要记录下这些医学和占卜之类的玩意干什么?这和他的本职工作并不相干啊。
        还有,为什么晚年秦始皇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到达了痴迷的地步?尽管受了很多方士的欺骗,但他还是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成神成仙是存在的,只不过是一直都没找对路。
        最后还有一处最为令人不解的地方,为什么他从亲政起就大举修建骊山陵?
        这就很矛盾了。既然那么想当神仙,应该是往天上飞啊,为什么又要往地下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