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快穿之拒做炮灰

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快穿之拒做炮灰

第079章

书籍名:《快穿之拒做炮灰》    作者:北风吹

  乡试一连考三场,每场三天,就是说要在考场那号子一样的小空间里待上九天九夜,那滋味,真的是酸爽极了,这不仅是对学子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是对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
  当最后一天终于交卷走出考场时,元景抬起袖子闻闻自己衣服上的味道,饶是鼻子有点失灵了,也闻到一股酸味,陶大勇一点不嫌弃自家儿子,跑过来就将儿子背到肩上,让同来的书童将考篮提上,将儿子背到马车上去。
  元景挺享受他爹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等到俞霄和邹蔚廷出来来到马车上时,两人直接躺倒了,不像元景还能坐在那里喝茶吃点心,他们两人好不容易坚持到最后一刻,一放松下来再也支撑不了了,有气无力地看了眼精神头还挺不错的元景,就闭上了眼睛昏睡了。
  元景不着痕迹地替两人把了脉,累着了,倒没有其他大问题,同住的这段时间,他偷偷将灵泉水兑到他们喝的茶水里,所以两人身体情况不算太糟糕,没看有的学子考试途中就被抬了出去。
  回去后俞霄和邹蔚廷被人抬到床上都没有醒过来,可见累到什么程度了,陶大勇张罗着请了大夫给三位考生把脉,自然是元景的情况最好,另两人只要好好休养一阵子也能恢复元气,无需服药,陶大勇这才放下心。
  等俞霄和邹蔚廷醒来后,表示年纪最小的元景反而最有活力,真叫他们妒忌,可想到平时元景在书院里的骑射成绩,两人也只有甘拜下风的余地。
  等到放榜,意外之外又是意料之中的,元景高中头名解元,十三岁的解元,三年前的院试案首,让陶元景这个名字为更多人熟知,俞霄和邹蔚廷同样上榜了。
  两人也不知是孽缘还是怎的,上回院试一个第二一个第三,这回两人依旧是挨在一块儿的,一个第七一个第八,依旧是邹蔚廷压了俞霄一头,将休息过后恢复活蹦乱跳的俞霄,气得牙痒痒,恨不得咬上邹蔚廷一口。
  陶大勇兴奋得手舞足蹈,这时他再没有什么犹豫了,一定要去京城,他儿子这样好的成绩,将来高中进士不在话下,所以按照计划,成绩出来后陶大勇就先一步回陶家村,劝全家一起搬到京城去,元景三人则要先回白鹭书院一趟,向老师汇报他们的成绩,再从白鹭书院回家,到时和家人一起前往京城。
  白鹭书院的院长是个脾气不太好的老头子,年轻时就如此,年纪大了还稍微好一点,也许正是知道自己这样的脾气不适合官场,所以就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进入朝廷之中。
  到了晚年,原本并没想要再收弟子的,谁叫陶元景这个小孩就是入了他的眼,现在元景的成绩也让他高兴,关门弟子没给他丢脸,看看,十三岁的解元,谁能教得出来。
  放榜当日就有人抄录了榜单送到书院,茅院长在元景回来之前已经得瑟了好一阵子了,让另两个副院子恨不得将他撵走。
  到小弟子面前,茅院长很端得住,该鼓励的还是要鼓励,当然该泼冷水的还是要泼冷水,乡试能中解元,并不代表接下来的会试就能高中,何况茅院长对自己弟子的要求可不仅仅是高中进士,作为他的关门弟子,不入一甲都叫丢他的脸。
  依茅院长的意思,叫弟子再等上三年,参加下一届的会试,到时进第一甲的把握会更大点,而且弟子才十三岁,就算明年十四岁考中进士,在别人眼里年纪也太小了,不会太过重用他,反而不利,可他弟子已经决定了,他又能怎么办?只好依着自己的弟子了。
  “该教的老夫这三年里都教给你了,到了京城,就去找你的三师兄,这里有老夫写给你三师兄的信,你另两个师兄如今都在外放,人不在京城,以后回来了再联系不迟,正好也让你三师兄给你指点一下。”
  元景接过信,给老师深深行了一礼,老师给他的帮助极大,不仅在读书做人上,还有以后进入官场,老师的人脉也会给他铺路,所以这个年代的人才不会轻易收弟子,收了就跟自己儿子差不多了,如果以后元景犯了事,同样作为他的老师也会被连累。
  “老师放心吧,到了京城我会听三师兄的话,正因为我年纪小,就算考中进士,别人也会觉得我年纪小没什么拉拢价值,能让我不被卷进京城的漩涡之中。”
  茅院长捋着胡须笑了:“这也有道理,看来你的年纪有弊也有利,端看你如何做了,去吧,老师等着你的好消息。”
  身为元景的老师,茅院长又岂会不知表象和年龄是会骗人的,他的学生啊就算不是人精,也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沉稳,也是因此他老人家没有一味阻止元景上京赶考,因为知道学生这么做必定有他的道理。
  元景再拜了拜,然后转身出去。
  俞霄和邹蔚廷决定跟元景同进同出,一同前去京城参加会试,就算考不中,就当一次锻炼罢了,尽管他们两人互相之间嫌弃得很,但不可否认,外人眼中他们三人就是书院里的铁三角,做什么事都是一块儿的。
  三人相约京城会面,然后各回各家。
  元景满载荣耀回到陶家村,那日喜报送到陶家村时就让整个村子沸腾了,他们村的陶元景成举人老爷了,还是头名解元,以后是不是要成状元爷了?
  村民们激动得奔走相告,让附近的村子各种羡慕妒忌恨,这样的天才怎就没出在他们村子里呢。
  等到元景回村,陶家村好好热闹了几日,这次大办流水席,还是由族长出面带头办的,元景更没反对理由了,何况老太太已经答应一同前去京城了,再回来不知什么时候,当然要让老人家在离开前尽兴一下。
  王氏都能酸出汁来了,可不得不堆起笑脸待客,否则不说老太太,就是陶家村那些族人都能喷死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她看着这样风光的侄子,反而想起她那卷了钱财逃离出走的女儿,如今在外也不知是生是死,谁知道当年的事是怎么回事,难道就能听凭侄子片言之辞?
  幸好元景不知道王氏脑子里的想法,当然他对王氏这个大伯娘的观感本就不太好,看她将她那儿子宠成什么模样了,就这样还无比自信她那儿子以后能出人头地。
  热闹过后,一家子坐下来商量前去京城的事,老太太和小宋氏对京城那天子脚下的地方有向往也有敬畏,虽然同意去了,但想叫陶大勇和元景先行过去,他们不是女人就是孩子,现在一起过去只会添麻烦,不如等那边安顿好了,陶大勇再辛苦一趟,回来接了他们同去。
  元景想想也有道理,毕竟老太太年纪不小了,弟弟年岁还小:“这样一来,就是要辛苦爹了,让爹来回奔波,途中要受累了。”
  陶大勇摆摆手:“不碍的,爹就是有把力气,到时元景你就定心读书好了,你奶你娘和弟弟的事就包在爹身上。”
  自元景回来后,牛牛就成了他的小尾巴,这时也偎依在他身边跟他娘都丢在一边了,分明分开那么长时间,可这小不丁就是记着哥哥跟哥哥亲近。
  听懂大人话的不小点嘴巴撅得能挂油壶了:“那牛牛又要跟哥哥分开一段时间啊。”
  这话将几个大人都逗乐了。
  元景离开前,送了批书放在村学堂里,供学堂的学生借阅和抄录,陈夫子那里也送了几本对科举有帮助的书籍,是他闲时从书院中抄录的,有些书在外面可不好找,也有他自己整理出来的,给孙文敏寄了一份,孙文敏看了后信心倍增,准备参加下一届的乡试。
  在陶玉珠重生前的那一世里,原身将未婚的陶三丫给带去了京城,给她说了一门好亲事,这辈子元景与以前的陶三丫现在的陶二丫接触并不多,虽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孩子,却并不想走原身的老路,将陶二丫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样劳心劳力,最后还未必能得到王氏的感谢。
  但离开前他跟奶奶单独说了会儿话,等到元景和陶大勇父子离开陶家村后,老太太就强硬地压下王氏的反对,大刀阔斧地给陶三丫陶三丫将亲事都定了下来,因为老太太跟元景一样不相信王氏,而老大又是个耳根子软的,到时被王氏一煳弄就由着她作主了,将剩下两个女儿卖了都有可能。
  当然不是指王氏真卖女儿,而是嫁女儿时只看重面子不重里子,指不定嫁到什么扯后腿的人家,只要给的聘礼多,而那些聘礼肯定都用在她的宝贝蛋子身上,到时闹出什么事情来,还不是要她的乖孙出面收拾。
  王氏恨得牙痒痒,以为老太太要去京城了,就没人能压在她头上,没想到临走前还弄了这么一出,自己的女儿自己都作不了主,她对两个女儿订下的人家一点不满意。
  老太太还留了一手,将这两户人家下定的礼全放在了族长那边,交待陶大柱,等成亲时那些东西全给两个丫头陪嫁了,不准留下半点,别叫人家认为陶家要靠卖女儿才能养儿子。
  陶大柱倒将他娘的话记在心上了,不然他娘说了,以后别认她这个娘。
  老太太还叫族长以后盯着点王氏,族长也的确不放心,能教出那么一个恶毒又胆大妄为的姑娘,这根子说不定就是王氏这个娘身上,为了陶元景,为了整个陶家村,当然要将王氏给看牢了。
  王氏恨得牙痒痒,哪里想到这一切背后是由元景指使的呢,不然啃了元景这个侄子的心都有了。
  这时,元景和他爹跟随一个商队终于到达京城外面了,看着高大的城墙,父子俩一样激动,就是激动的内容不太一样。
  元景摸摸心口的玉佩,他终于来了,他终于又要与穆成安见面了。
  古代时空就是这点不好,这三年里没有任何办法取得联系,而且镇北王的身份本身就敏感之极,元景心说,就算来到京城,他与爱人之间要有段时间只能偷偷摸摸地往来了,不过总比无法见面来得好,所求就这么低。
  京城的繁华非文昌城可比,看得陶大勇眼花缭乱,想想以后要在这里生活又非常激动,父子俩带元景的书童陶梓先住进一家客栈,再慢慢寻摸住宅。
  “对了,爹,你找房子的时候不用担心银钱,这是两千两银票,不够的话爹再问我。”在家的时候,元景都没机会将这笔钱拿出来,现在想想,还是少拿点出来,免得吓坏他爹。
  可就这样,陶大勇也吓了一跳:“两千两?哪里来的?”
  “当然是我赚的啊,这事陶梓也知道。”陶梓是孤儿,被元景买下后就随了他的姓,给他取名时正好看到一颗桃树,就给取了这样的名,反正陶梓觉得挺好听。
  陶梓点头,他就是少爷的脑残粉,快人快语地将来钱的方式告诉陶大勇了:“少爷种花很厉害,种出来的花一盆能卖几十两甚至更多呢,少爷种的花都托俞少爷还有邹少爷卖给那些大户人家了,少爷说那种附庸风雅的人的钱最好赚。”
  “所以真是元景你赚的?”陶大勇托住下巴重复道。
  陶梓用力点头证实。
  陶大勇长吁一口气后又高兴起来,果然自己儿子就是能干,不仅读书厉害,赚钱也厉害,他们全家一起养羊又种草药,这三年来挣的钱加起来还没元景一人多的,这次来京城,他娘将大部分积蓄都交到他手里了,足足八百两,他本以为够多的了,可谁料放在儿子面前根本不够看的。
  陶大勇无比骄傲,本想给儿子留点,岂料元景说他身上还有点,够他用的,陶大勇只当有个几十两的,哪里想到还有一千多两。
  有了这两千两银子,陶大勇对买房也多了几分信心。
  于是接下来,元景去拜访师兄还有联系俞霄和邹蔚廷两位同窗,陶大勇就四处奔走寻找宅子。
  元景的三师兄姓狄名融,明明是个文人,看上去却像个武人,当然只是外表像而言,要知道他当年可是状元出身,他一见到元景就高兴地摸摸他脑袋,这样的小师弟在他眼里跟他儿子没差了:“好,好,接到老师的信就一直盼着你什么时候来京城,现在总算来了,跟老师信里写的一样。”
  元景看到三师兄也颇觉亲切,便问了:“老师信里怎么说的?”
  “哈哈,老师说四个弟子中,唯有元景你生得最好看。”
  元景无语之极,老师这样形容他好吗?他眼里最板正不过的老师,私下里跟师兄居然这样皮的。
  可在狄融眼里,小师弟可不就是长得唇红齿白的,这得再过几年,准保将京里的小娘子迷倒一大片,当然最后的结果绝不是狄融能意料到的。
  狄融还将自己儿子叫来与师叔见面,元景看到师侄过来时师兄眼里明显的嫌弃眼神,大约明白他对自己的喜爱了,因为师侄跟师兄几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大概师兄就喜欢生得像他这模样的。
  元景听老师说过三师兄家里的情况,不怪师兄长得这般模样,因为师兄的父亲就是位武将,师兄是那个家庭里的一个异类,从小不喜弄武反而喜文,对自己的相貌也很不喜欢的,哪想到儿子跟他一个样,最让他糟心的是,儿子居然喜欢习武甚过习文。
  当初儿子出生时他存了多少期盼,还给取名狄毓,就希望有个钟灵毓秀的儿子,只可惜事与愿违。
  但也许是生在武将家里的,尽管走上了文官这条路,但三师兄性子明显受了武将的影响,很是爽朗。
  小师侄虽然只比自己小了两岁,但元景还是带了见面礼的,自己雕刻的一块玉石,师侄双手接过,然后咧嘴一乐:“谢谢小师叔。”
  这性子也跟师兄一个样,没被他爹的嫌弃给打击到,对他爹嘴里经常念叨拿来衬托他蠢笨的小师叔,也一点没有妒忌。
  “现在住在哪里?老师可千叮嘱万嘱咐让师兄我照顾好你。”
  “先在客栈里,我爹正在外面找房子,打算置办好了将家人一块儿接过来。”元景如实回道。
  “那行,师兄知道你是个不缺银子的,师兄也让管家帮你四处看看,有了好的让这小子给你送个信。”老师早向他炫耀过小师弟养花的本事,对了,他家里还有两盆花就是小师弟养的,因而狄融也没跟小师弟客气。
  “好啊。”元景没有推辞。
  师兄如今在户部当差,坐到了从四品的位置,凭这一点元景就知道,师兄爽朗归爽朗,可情商之类的一点不差,不然凭他一个武将家里出来的,也不能用短短数年能在文官队伍中走到这个地步。
  等元景回客栈,陶大勇也正好回来,拉上元景就往外走:“元景,爹看中一处宅子,元景你也觉得好的话就能定下来了。”
  这运气真好,才看了几所宅子这么快就有相中的了?元景有点怀疑,等到了那处三进的宅子,看到里面的布局摆设还有中人说的价格,元景悟了,这分明是有人故意将这座宅子送到他手里的。
  会是谁?除了穆成安不作他人想了。
  元景心里美滋滋的,当场就将这座宅子买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