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快穿之拒做炮灰

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快穿之拒做炮灰

第088章

书籍名:《快穿之拒做炮灰》    作者:北风吹

  穆成安伸手将元景拉到自己身边坐下,微笑道:“不用担心,我敢来,自然是不怕事的。你放心,接下来不用我做什么,他们就坐立难安等不及了。”
  元景心里一惊,会是谁?大皇子,二皇子还是三皇子?或者说三人都要动了?
  穆成安给元景倒了杯茶:“看着吧,这三个都不是好东西,都会动的,让他们先自相残杀一阵子再说,谁叫老家伙一直不立太子,让下面的皇子斗成乌鸡眼似的。”
  元景笑了笑:“就算立了,也一样会斗的吧,先齐心协力将太子拉下马,再互相争斗。”
  九龙夺嫡之类的戏码前两世听得太多了,立太子又如何,还不是两废两立,最后圈禁到死的。
  穆成安就是来看看元景的,与他说说话心情就会变好,马车在城里绕了一大圈,最后才停在陶家门口,穆成安在车上目送着元景进入府中,才下令返回。
  临下车时,他叮嘱了元景一句,最近无论府上还是自己都小心些,他会安排几个人在暗中护着府里的人,元景一点没推辞,因为这是穆成安的好意,还事关家人的安危。
  半个月后的一日,元景明显感觉到京城上空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一点就爆的那种,他从衙门回来后便让人关紧门户,他爹也在前几日让元景从庄子里叫回来了,因为他去衙门的时候,家里就女人小孩,有他爹在总能周全些。
  老太太和小宋氏没察觉出异样,可从城外回到京城的陶大勇,却感觉外面大街上的气氛与之前不同了,私下里担心地问儿子:“元景,这是要发生什么事了?不然不会特地叫爹回来,让爹一直待在家里。”
  元景看看外面的天空,乌云密布,就跟此刻的京城形势一样,不知多久才能云开月出。
  他低声说:“爹,圣上病重,这个年纪可能撑不了多长时间,但到现在还未立太子,所以……”
  陶大勇浑身一颤,这是皇子们在夺权了?元景按住他爹发颤的手说:“爹别担心,咱家小门小户的,只要不出去,我们府上绝对安全,爹可别让奶奶和娘发觉异常。”
  “对,不用担心,爹不担心。”陶大勇努力镇定,他是一家之主,不能带头慌乱。
  这夜果然出事了,老太太那边刚睡下,元景就被外面的马蹄声惊动了,他走出书房,看到乌一一身黑衣立在围墙上面眺望皇宫方向,见元景出来回头瞥了他一眼,然后从墙上跳下来,将外面看到的情形说给元景听。
  正说着,陶大勇也跑出来了,他还没睡下。
  也是这晚,他才发现陶乌的不一样,这哪里是普通的长随,可这时的陶乌却给他带来了安全感。
  拉拉儿子,小声问:“这陶乌真的是长随?”
  乌一能听到,当听不见,元景笑笑:“爹,除了陶乌,咱们家还有人在暗中保护,爹,儿子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爹只要知道有他们在,咱家绝对安全就是了。”
  说不清楚?是不知道怎么说吧,听到的乌一面无表情地腹诽道。
  竟然还有人?陶大勇竟然不怕了,好奇地往四周张望,可黑乎乎的连个影子都看不到,当然他绝不怀疑儿子的话,这是儿子在外结识的朋友吧,这个朋友真好,竟将这样的高人借给儿子保护家人,陶大勇觉得改日应该好好谢谢儿子的朋友。
  “爹你回去守着娘和元泽吧,外面有我。”
  “好,你也小心,有事就叫爹。”陶大勇这回安心多了。
  这一晚后来闹的动静越来越大,不仅有马蹄声,还有人在皇城外就交上手了,还有人声与火光,老人本来就觉浅,所以老太太还是醒了,这时小宋氏在陶大勇安抚下已经好了不少,进去跟老太太说了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将老太太吓得不轻。
  好在一家人都在一起,没少经事的老太太到底是稳住了,她要吓坏倒下了,最怕的就是两个孙孙了,就是为了两个孙孙,她也得撑住了。
  元景还将府里的下人叫了聚到一起,一直守到了后半夜,外面的动静才平息下来,老太太他们不觉得,元景却从风中嗅到血腥味,这一晚没少死人。
  元景煮了安神茶,侍候他家人喝了睡下,安神茶很快发挥作用,包括陶大勇都睡去了,就元景一人依旧和乌一留在外面。
  乌一看元景除了关心家人,从始至终都不见慌乱,跟他以往见识过的文人可一点不一样,好奇地问:“陶少爷不担心外面的情况吗?”
  元景逗他:“难道你怀疑你家主子的能力?”
  乌一黑线,他怎会怀疑主子的能力?可这跟陶元景有什么关系嘛。
  元景噗哧一乐:“我相信王爷能处理好这一切的。”
  当天边微熹,宫里敲起了丧钟声,元景和乌一互相看看,皇帝驾崩了,这说明大局已定了吧。
  “乌一你出去看看吧,我留在府里布置一下。”
  “好。”乌一很干脆地翻墙出去了,元景则将吩咐家里的下人,将不该出现的颜色都收起来。
  老皇帝真的驾崩了,元景这时才想到,那些个皇子,现在活着的还有几个?因为他才想到,要将九皇子捧到皇位上镇北王当摄政王的话,那前面几个皇子也不能留下来了,否则为什么不扶持前面的皇子要扶最小的一个?
  元景倒没觉得穆成安的手段过于狠辣,这是政治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这种,没什么对错的立场,只是,将来史书上会如何评价穆安成?虽然人死后一了百了,可元景依旧不忍心穆成安死后留下的只是骂名。
  他唯一能帮穆成安的就是竭尽全能,在以后的数十年里将大夏建设得更好,为穆成安这个摄政王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太阳升起的时候,乌一回来了,也带来了外面的详细的情况,半夜,大皇子和二皇子三皇子全部动手了,皇宫里不说血流成河也差不多了,外面的打斗也正是三位皇子的人互相碰上了打了起来。
  二皇子死了,三皇子残了,大皇子只受了些轻伤,但四五这两位成年皇子在毫无防备之下都死在这三位皇子手下,皆是一击毙命,老皇帝当场气得一命唿呜,连遗命都没来得及交待。
  镇北王关键时分带人镇压了这场叛乱,并且一直处在深宫中几乎没了存在感的皇后,这时也站了出来主持后宫,她宣布将九皇子记在她名下成为嫡皇子,命镇北王统摄朝政,扶幼子登基,一直到幼子成年再还政于皇帝。
  皇后非常强势,将以为机会来了一直闹腾的六七八三位皇子的母妃镇压了下去,有嫡皇子在,在她们的那些庶皇子什么事?
  当镇北王满面红光不见一丝病态地带兵出场时,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被镇北王骗过去了,镇北王哪里是病弱?甚至这天夜里的混乱也不知有多少镇北王的身影,连他和皇后什么时候勾搭上的都毫不知情,这夜宫变之后,京城和皇宫又完全落在镇北王的把控之中,他们还能说什么?
  最死不瞑目的,元景想就是老皇帝了,他防了镇北王多少年,最怕的就是镇北王的犯上作乱,可最后镇北王真的如他犯上作乱了,他却什么也做不了了,可以说,镇北王走到这一步就是被他逼的。
  等陶家人都起床后,外面的秩序已经恢复了,除了依旧有士兵巡逻外,夜里混乱的痕迹一点都看不到了,只是出来活动的人并不多,原来摆摊贩的人家也不敢出来了,因为还搞不清外面的情况。
  逐渐的,宫里的情况一点点传了出来,当然是穆成安想让老百姓知道的情况,比如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犯上作乱,诛杀其他皇子,老皇帝被他们活生生气死。
  比如镇北王带兵镇压了叛乱,并谨尊皇后之命,扶持嫡皇子九皇子登基为帝。
  老百姓听到这些反倒安心了不少,镇北王啊,那是大夏的大功臣,有他在,不管是京城还是边疆都不会乱了的,他们还能过上太平日子。
  那些夜里没敢出来的文武百官,则都懵了,只是一夜之间,京城的天就变了,了解老皇帝性子的官员都敢打赌,如果老皇帝知道皇后将朝政大权交给镇北王,令他统领朝政为摄政王,估计气死了又能气活过来,然后再气死过去,交给谁都不可能交给镇北王。
  可现在宫里宫外都被镇北王的人把守着,朝堂上也不知有多少站在镇北王身后的官员,他们敢说什么?没见皇宫门口的血渍还没洗干净呢,脖子上的脑袋不想要了?
  所以这场老皇帝与镇北王的争斗,最终还是以镇北王赢了而告终?
  夜里就清洗了一批站队皇子的坚定分子,因而到了白天,跳出来的官员并不多了,就是那些官员的声音也不响,没产生多大的水花。
  而且摄政王当朝的第一日,除了交待礼部准备新帝登基事宜,就是加大对江南省的整治以及灾后治理,一项项措施交待下去后,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的官员都闭紧了嘴巴,镇北王做事比起老皇帝还有那几位成年皇子都实在多了,有镇北王在,江南省很快能从水灾阴影中走出来。
  老皇帝丧事过后,礼部就紧锣密鼓地准备幼皇帝的登基仪式。
  那日,元景也有幸第一次见到年幼的小皇帝,被皇后,不,如今的太后抱在怀里坐在了皇位上,接受百官的朝拜。
  元景心道,穆成安是早就跟没有皇子的皇后达成协议了吧,原本这皇后在宫中默默无闻,关起门来自己一人过日子,真的跟不存在似的,可现在皇后站出来,大臣们也无话可说,如今这宫中可不就是她的声音最大,那些妃子往日再得宠,皇后的头衔就能压下她们了。
  当丧钟敲响时,依旧和陶玉珠在王府内互相折磨的穆晋轩,一下子愣住了,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这样的丧钟只代表一个信号,那就是皇帝驾崩,这怎么可能?
  “来人!快来人啊!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陶玉珠也跑出去叫人,然而这个院子早被穆成安命人封锁住了,没有他的准许,连只苍蝇也休想飞出去,所以困在里面的主子下人都只能凭借钟声来推断外面的情况,并且胆颤心惊。
  任穆晋轩如何叫喊,他的人都出不去,也没人告诉他外面的消息,这时候他才慌恐起来,不仅仅是对腿残的不安。
  外面的种种谣言他早就听在耳中,并且从圣上对他的态度来看,知道谣言十有八、九是真的,他与三皇子他们一样也是位皇子,虽然过继给镇北王府后让他无法靠近皇位了,但相比起争夺皇位失败的皇子来说,他又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世袭的异姓王且手握兵权,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他其实很享受这一身份带来的便利,所以他才理直气壮地进宫要求悔婚,退了原来那门亲事,让皇上给他重新赐婚,因为他知道皇帝对他有愧疚,这份愧疚又化为对他的纵容,将他的路提前给铺好了。
  所以他知道他最大的靠山就是皇帝,可是当皇帝驾崩了呢?他还能像过去那样肆意,连镇北王这个老子都可以不当一回事?
  低头看到自己的残腿,穆晋轩突然害怕起来,他不知道接替皇位的会是哪个皇子,但不管哪个皇子上位,都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纵容他的。
  不对,他还有救,不管哪个当皇帝都对镇北王府的兵权忌惮得很,所以希望这兵权重回皇室手中,他就是其中一枚重要的棋子,所以不管是哪个皇子继位,都要靠他来继承镇北王府的王位和兵权,等他掌上兵权,在位的皇帝也不可能不重视他的。
  对的,就是这样,忐忑不安中的穆晋轩如此安慰自己。
  可没两天,有消息送进了这座院子,这当然是穆成安的有意行为。
  “什么?九皇子继位?镇北王扶持幼帝登位统摄朝政?这怎么可能?”穆晋轩尖叫起来,“不,我要见父王,你们快带我见父王。”
  这怎么可能?镇北王不仅没有被夺兵权,还更进了一步成为摄政王,等九皇子成年还有十几年,这就意味着这十几年只要镇北王不死,就是大夏朝最有权势的人。
  早知如此,他往日就该好好讨父王的欢心,而非不将他当回事,动不动就进宫求见陛下,让陛下满足他种种要求。
  守院子的人将他的话传出去,很快新任的摄政王传话过来:“老实待在院子里养伤,本王政务繁忙,不要给本王增添麻烦。”
  原话一字不动地传过来,让穆晋轩整个人萎在床上,穆成安连见他一面的耐心都没有了,会不会……哪一天连他这个世子之位都给废了?
  不要!
  陶玉珠同样要疯了,上辈子本该死了的镇北王到现在还没死,不仅没死还当了摄政王,而且继位的根本就不该是话还没能说清楚的九皇子,而是三皇子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很清楚镇北王父子间名存实亡,关系不睦,可仗着穆晋轩受陛下宠爱,所以也没将注定要死的镇北王当回事,可早知道镇北王要当摄政王,她会早早讨好奉承了。
  为什么这一辈子什么都变了?陶元景提前几年来到京城高中探花,该死的镇北王没死成了摄政王,本该意气风发的穆晋轩却成了废人瘫痪在床上。
  陶玉珠觉得天眩地转,对未来和自己的命运终于迷茫起来。
  ***
  元景依照穆安成的交待,选择了一个适当的时候将水泥的存在,告诉了工部左侍郎俞大人,也就是俞霄的伯父,当然俞大人并非投靠镇北王的,但相比起原来的工部尚书,这位俞大人到底是能干实事的。
  水泥的出现让俞大人看到了自己升官的前途,对于陶元景这个侄子的好友更有好感了,这天他连忙叫来元景:“快,跟本官进宫,陛下和摄政王要我们进宫详细说说这水泥的作用。”
  得,元景知道这是在走程序,将水泥正式亮相于百官之前。
  原本元景将水泥弄出来就交给穆成安全权处置,没想贪这份功,毕竟他也是照搬后人的成果。
  只是穆成安却不这样想,这份功劳是元景一人的,谁也别想贪掉,大夏的百姓也该记住陶元景的名字。
  于是这才有俞大人在朝堂上进献水泥一物的出现,穆成安当堂表示重视,让水泥的制作者为大家讲解水泥的功效。
  元景理了理官服,随同俞大人一起进宫,顶着众多官员的目光,落后俞大人几步上前行礼,刚要跪下就被叫起,那声音自然是元景再熟悉不过的穆成安的声音。
  “你就是去年的探花郎?果然好相貌,听俞大人说水泥正是由你带着工匠制作出来的,就由陶大人来给大家说一说水泥为何物吧。”
  元景不知该作何表情,有这样夸人的吗?当着别人的面夸他好相貌?
  可其他官员却觉得再正常不过,他们还记得去年殿试的情景,这探花郎就是由先帝钦点的,没想到一年多过去,这探花郎长开了后更加出色了,让人见之难忘,如果这水泥真能发挥大作用,这位探花郎要高升了。
  元景只能跟着穆成安作戏,当成第一次见摄政王,扯开嗓子,用那清润的嗓音开始介绍水泥的作用,可用来铺路,坚比石块,可用来筑堤,牢固程度与投入成本都非以往能比,还可以用于修建房屋建筑诸如此类,用途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