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快穿之拒做炮灰

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快穿之拒做炮灰

第093章

书籍名:《快穿之拒做炮灰》    作者:北风吹

  不管如何,陶家人终于接受了侍卫成安就是摄政王穆成安的身份,尽管两者天差地别。
  第二日,穆成安再度登门,他一眼就看出三位长辈待他的态度不同,向元景看去,身份曝光了?
  元景点点头,已经说开了,穆成安露出欢喜之色,走上前扶住老太太胳膊,开口道:“奶奶,不如我们去屋里说话吧。”
  老太太觉得腿软,小宋氏干脆跟陶大勇一块儿,对摄政王的身份还是有些敬畏的。
  老太太抬头看到穆成安眼里的小心与诚恳,忽然又放下心来,虽然他是摄政王,但如孙儿所说,真的是将他们当成家人和长辈敬着,否则堂堂镇北王和摄政王需要讨好他们陶家人吗?
  这样一想老太太的心就定下来了,拍拍穆成安的手,说:“好,我们回屋说话,元景也来。”
  于是穆成安和元景一左一右一起扶着老太太进屋,陶大勇和小宋氏面面相觑,得,进去吧,陶大勇挺了挺胸膛,可不能给元景露怯,否则儿子在摄政王面前岂不是平白矮了一头?这可不行。
  陶元泽和狄毓瞧得稀罕,想要跟进屋看看是怎么回事,关键时刻,乌一非常给力,将陶元泽和狄毓给引开去了,又叫人守着,不让人打扰了王爷和陶家人说话。
  穆成安将老太太扶到主位上,又请陶大勇和小宋氏坐到两旁,牵起元景的手,恭敬地说:“奶奶,爹,娘,”叫得陶大勇和小宋氏胆颤,“从今后你们就是我穆成安的家人,谢谢你们能同意我和元景的事,请你们放心,除非我死,否则我不会放开元景的手,会一辈子和他一起走下去。”
  说完,穆成安就拉上元景一起跪下了,陶大勇连忙要阻止,元景止住他爹:“爹,这是我们该磕的头。”
  老太太拍板:“好,那我老婆子就受着,要是王爷以后敢叫我大孙子受委曲,我老婆子就是做鬼也饶不了王爷你。”
  “好,奶奶一定要好好看着我们。”
  穆成安和元景一起给三位长辈磕了个头,这个头磕头老太太眼里闪出泪花,她真的看到了王爷的诚意,是诚心想要跟她大孙子过日子的,否则王爷什么身份地位,有必要做到这个地步吗?
  “好,好,快起来。元景年纪还小,以后要叫王爷多多担着些。”老太太叮嘱道。
  穆成安笑着看向元景,承诺道:“奶奶放心,一直以来都是元景帮我良多,不管是别人,还是我自己,都不会叫元景受委曲的。”
  两人要怎么相处,总不能还像现在这样偷偷摸摸地往来吧,穆成安和元景就说了搬家的事宜,老太太和陶大勇这才知道元景之前提买新宅子的用意,原来一早考虑好了,这也是个办法,关起来门,两家宅子中间打通了,他们在家里怎么过日子外人都不会知道,也用不着知道。
  穆成安虽然想让全大夏的人都知道元景是他穆成安的,但也知道公开出去后会带来不少麻烦,最直接的就是让人瞧不起元景,以后不管他做出什么成绩,别人都会认为他是奸佞,而不是靠自己真本事爬上去的,便是在史书上留下的也只会是这样的名声。
  影响他名声不说,还会影响到陶家人,等他将来和元景百年后,穆家没有继承人没关系了,可陶家的后人还会接受世人目光的非议,更有可能叫陶家人被皇帝忌惮上。
  所以,就这样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好了,只要这人是自己的就可以了。
  陶家人也知道世人接受不了这样的关系,要不是怕元景以后会孤苦终老,他们也不愿意见到元景和一个男人在一起,这关系传出去元景得到的只会是骂名,他们可舍不得。
  再回到京城里,陶家便着手搬家了,狄师兄带着夫人一起过来帮忙,因为隔壁就是镇北王府,狄师兄还有些担心,但又想到摄北王如今挺赏识小师弟的,便觉得没什么的,而且这地段挺好,有摄政王镇着,没人敢惹事。
  狄师兄可不知道,这宅子早让穆成安开了个门连通镇北王府。
  当陶家搬进新居的时候,穆成安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将穆晋轩这个过继来的嗣子从族谱上除名了,连同陶玉珠一起被赶出了王府,曾经的不可一世的小王爷,如今却成了一介庶人,还是个一条腿残了的庶人。
  这件事穆成安早就想做了,何况元景要住进来了,总不能再让穆晋轩和陶玉珠留在府里碍眼吧,将他逐出府,将原来的安插进来的下人都清除干净了,以后他就能和元景在府里安生地过日子了。
  京城里的人都在看戏,其实不少人都在打赌,摄政王什么时候才会将穆晋轩逐出去,毕竟当年先帝这一手可够恶心人的,就是宗室也无话可说,尽管穆晋轩身上流着先帝的血。
  虽然有些事情没有说开,但宗室和勋贵圈子里隐约都知道,穆成安这个镇北王不能生育,造成这一结果的就是先帝,目的就是为了镇北王手里的兵权,这手段可够恶毒的,不仅恶毒还要恶心人,将自己的私生子过继给镇北王,换了他们忍到先帝驾崩就到头了。
  尽管宗室猜到穆晋轩是先帝的血脉,但谁让先帝没有正式承认他的身份,所以宗室里也没人站出来维护他的身份,穆晋轩倒是想过要认回过继前的父亲那位被戴绿帽子的郡王,可郡王叫人大门紧闭,就是不认这个儿子,穆晋轩又能怎办?
  最后还是宗室的两个老王爷私下商量了一下,就这么放着也不像话,所以想了个折,叫人牵了马车,将穆晋轩和陶玉珠一起送到了远离京城的一个小庄子,从此就让他们在庄子上过生活,并叫人看住了,不能让他们离了庄子。
  这样既维护了宗室的体面,又不会将摄政王得罪了,谁都知道,摄政王对穆晋轩厌恶得很,不可能看着他过上好日子的,所以就这样吧,叫他远离京城不再出现在京城碍了摄政王的眼,等哪天皇帝成年亲政后,再看皇帝是不是会想起这个没认回来的皇叔吧,说实话,他们并不看好。
  宗室出面安置穆晋轩和陶玉珠的方式叫穆成安挺满意的,元景知道这个结果后便彻底将陶玉珠这人抛在脑后了,因为他知道穆晋轩在将陶玉珠从牢里带出来后,就以折磨陶玉珠为乐,在穆成安成为摄政王后更是如此,这陶玉珠能活上几个年头都未为可知呢。
  这时,元景制作的几样农具在皇庄里也通过了一轮试验,效果非常好,在让俞尚书过目后,又报到了摄政王那里,摄政王再请将众大臣同游皇庄参观这些农具,当他们看到利用脚踩的打谷机快捷地打谷子里,纷纷夸赞,有这样的打谷机,对地里劳作的农民来说可省力不少。
  有改进的曲辕梨,方便灌溉的水车,还有其他的农用工具,都叫这些大臣惊叹,这居然又是陶元景带着工部的工匠改进制造出来的。
  摄政王主张向大夏各地推广开来,由县衙带头,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老百姓使用,争取在秋收之前加工赶制出一批打谷机来。
  这次摄政王没再给元景加官进爵,毕竟元景年纪在这儿,升得过快太招眼,穆成安相信,凭元景的本事,以后加官进爵的机会多着呢,不急于一时。
  白日里,两人之间还一个是摄政王,一个是汇报工作的五品工部官员,可到了晚上,各自从皇宫及衙门里回来后,先是穆成安穿过中间那道门来到陶家一起共进晚饭,用完晚饭后,穆成安就牵着元景的手将他带回王府里了。
  如今王府的下人早就被总管和心腹敲打过一顿,陶大人就是王府里的另一个主子,大家都管好自己的嘴巴,否则王爷不会留情面的。
  过了段时间,王府里的下人便习惯了,说实话,陶大人比起多一个王妃好侍候多了,再说他们王爷无法有孩子,与其娶个目的不明的王妃回来,还不如找个情投意合的人,只要王爷高兴就好了,谁都看得出来,自从陶大人住进来后,王爷的心情每天都好得很。
  这天穆成安又将元景拖回卧室中好好恩爱了一番,云雨过后,练出内力又有灵泉水调理过身体的元景,也受不了瘫软在床上,只能用眼瞪这个似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坏家伙。
  穆成安心情极好地抚摸怀中人光滑的后背,手渐渐地往下滑去:“再这么看本王,本王又得把持不住了。”
  元景将头埋进枕头里,磨牙:“你起开。”
  声音也沙哑了,叫起来就跟猫一样的,挠得穆成安心痒痒的,要是看心爱的人真的受不了了,他还能再战三个回合。
  穆成安咬他的耳朵,细细密密的,酥得元景的脚趾头都翘起来了,穆成安在他耳边低低地说:“嗯?本王的表现不够好吗?这样宝贝你还会嫌本王比宝贝你老吗?”
  元景勐地抬头并捂住耳朵,瞪大眼睛:“你是为了这个?你知道这话?”
  感情这些天一得空就将他往床上拖,不将他榨干就不罢休的架势,都是缘自他对家人说的那句话?等到现在再跟他算账?
  穆成安一手托着自己的脑袋一边冲元景挑眉:“宝贝你说呢?本王总得身体力行地向宝贝证实,本王还没老呢。”
  元景没好气地扑进这人怀里掐他的脖子,让他收回这话,不知道自己是为了安抚家人挖空心思找理由的吗?没想到还跟自己计较上了。
  结果可好,将自己投怀送抱了,想再逃开也来不及了,于是又被穆成安像煎咸鱼一样翻来覆去地折腾,因为穆成安练武练了多少年,凭元景的身手想摆脱?再等个二十年再来看吧。
  于是这夜房里的动静总也不消停,第二天,元景毫无意外地起不了床了,而得到满足的穆成安却神气爽地前去上朝了,还顺便去工部给元景请了个假。
  为什么是摄政王亲自来给陶大人请假?瞎问什么,不知道如今摄政王跟陶大人是邻居么,顺便捎个话的事不挺简单的么,而且陶大人几次办的差事都得到了摄政王的另眼相看,平时会走动就很正常了。
  于是在百官眼中,摄政王和陶大人的关系越来越好了,陶大人在朝堂上也越来越出色,官位一路上升,没人觉得这是摄政王对陶大人的特别偏爱,那些政绩放在哪一个官员身上,晋升的官位都不会比陶大人来得低,反而因为陶大人的年纪,大家看得出来,摄政王还有意压一压陶大人的。
  摄政王摄政期间,大夏朝得以飞速发展,朝廷建立了专门的水军,用来抵御沿海的海盗保护沿海百姓,等到海船在外面转了一圈带回大笔财富时,整个朝堂哗然了,他们没想到海外这么富裕,也让大夏的商人看到了海外的商机。
  但随即对外通商衙门的正式成立,让对外通商纳入正轨,该衙门就是由陶元景牵头组成,最后成为朝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给朝廷的国库贡献了非常丰厚的财富,让摄政王连年降低百姓的税收,再加入找到几样产量极高的粮种在大夏推广开来,百姓的日子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好。
  元景凭此功绩官位再度得到提升,逐步地爬到能站在穆成安身边的位置上,担当起小皇子老师的同时,又在穆成安支持下成立了皇家学院,并向各行省推广开来,真正实现有教无类。
  通过海贸,如今朝廷非常富裕,所以有钱砸在教育上面,元景还将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女童身上,成立了专门的女子学堂,同样是从京城往外辐射推广,虽然起初遭到排斥,但只要起了个开头,会逐步地被大众接受。
  对小皇帝的教育元景也是兢兢业业,他不希望将来小皇帝与摄政王有对上的一日,小皇帝也依元景的愿望,在他与穆成安的教育下长大,尤其是元景来自后世的许多观念让小皇帝的眼界变得宽广,让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当小皇帝二十岁那年大婚之后,穆成安就将朝政交到了皇帝手上,元景依旧在朝堂上担着要职,而穆成安则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军队,同时领兵出征扫清大夏四周的边患,让大夏再不受外族的骚扰。
  不是没人在皇帝耳边念叨不该再让镇北王掌兵,镇北王狼子野心,说是还政于皇帝,但只要兵权一日不放手,就随时可能取而代之。
  说实话皇帝原本也的确有些不安,但对镇北王的感情却挺深,元景教导他的这几年的工夫没白费,镇北王在皇帝心目中是如师如父的存在,也是皇帝崇拜的对象,他希望有一日能像镇北王一样强大,带领大夏走向盛世。
  但他参与进了皇家军事学院的成立和工作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步明白镇北王的用意,皇家军事学院就是为大夏培养武将的,而培养出来的武将,忠于的是朝廷和大夏的百姓,而非忠于镇北王一人,可以说,皇家军事学院的建立,最先打破的就是镇北军的权威。
  所以有元景配合,皇帝扛住了所有的反对声,站在了镇北王身后支持他的一系列动作。
  当大夏周边肃清时,回到朝堂的穆成安,干脆利落地交出了兵权,转身进了军事学院当一名授课老师,等到元景四十岁那年,正是壮年的时候,跌破所有大臣的眼睛,他居然也向皇帝辞官,希望能进入皇家学院担当教职一席。
  要知道此时元景已做到了一品大员的位置上,并获封靖海侯爵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最壮年的年纪说退就退了,皇帝几次挽留,可元景态度坚决,皇帝只得作罢,将皇家学院院长的位置交给了他。
  这时候,陶元泽也早早进入了朝堂,他最后真的走的是武将这条路,比起元景,他在读书上少了几根脑筋,但在兵法与习武上却颇有天分,穆成安领兵在征战时,他也加入进去了,并获得不少战功,回到京城后又进入军事学院进修,毕业后得到皇帝的重用。
  陶元泽娶妻后在长辈的期盼下,果然三年抱俩,最后生了四子三女,最小的儿子被抱到了元景身边,这时元景也有闲心养小孩了。
  陶元泽的妻子没有任何怨言,随时都能见得到小儿子,何况抱到大伯膝下,将来能够继承大伯的爵位,谁能拒绝得了一个侯爵的爵位?
  这一世老太太很长寿,一直活到了八十七岁高龄,才在儿孙的环绕下于睡梦中去世,没受半点病痛的折磨,她是笑着离开的,最让她放不下心的大孙孙,也终于有了孩子承欢膝下,而且大孙孙和镇北王比任何夫妻都来得恩爱,她没什么放心不下的了。
  她可以去地下告诉没有福气的老头子了,她这辈子有最好的孙孙,让她活成了许多人羡慕妒忌的老太太,八十大寿就连皇帝也来给她做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