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全景玛雅

乐读窝 > 外国小说 > 全景玛雅

第2页

书籍名:《全景玛雅》    作者:西尔瓦纳斯.G.莫莱

子和数不清的巨大的萤火虫就倾巢而出。

        佩滕的气候比南部高原温暖,比北部尤卡坦地区湿润。这里雨季很长,从5
月一直延续到11月。阵雨在所谓的旱季2  、3  、4  、5  月里也并不稀少。这里的
降水量很高,从北部佩滕地区的70英寸到南部危地马拉山系的约150  英寸逐渐递
增。这里的水从不结冰,所以,即使是冬天强烈的北风也只能使温度降至华氏50
度左右。最热的是4  月和5  月,雨季到来之前,那时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大约华
氏100  度。

        尽管今天看来这里是美洲新大陆上最不适于人类生存的地区。但是对于古代
玛雅人来说这里似乎是他们最理想的生存环境。那里有广阔的适于农业耕作的土
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可以用来做食物、制作衣服、调配药品,并且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当地生产的石灰石是建造房屋的好材料;不仅仅是因为它很容易
用木质或石质的工具开采(这是古代玛雅人能够开采的惟一石料),还因为它坚
固耐用,不怕自然风雨的侵蚀;燃烧后它就变成了熟石灰;并且在整个地区都可
以找到易碎的、粗糙的石灰石岩层。就像今天我们使用砂石料一样,玛雅人把这
些石灰石加工成灰泥。

        最早的石料建筑和石刻纪念碑是在乌瓦夏克吞地区发现的,这里距离北部的
伊策萨佩滕湖东边40英里。在这里还发现了用玛雅象形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日期,
这一历史遗迹大约是公元425  年留下的。

        200  年来,玛雅文化从佩滕北部中心地区传播开去,直到它覆盖了整个尤卡
坦半岛、附近的山谷和南部山脉的北麓——就是在这里,玛雅文化进入了古典主
义时期,在公元8  世纪达到了它的巅峰,被称为玛雅文化的黄金时代。

        北部尤卡坦半岛平原

        从佩滕高原到半岛的北半部,茂密的森林渐渐地变成了灌木丛。从南向北延
伸,树木变得越来越矮小。巨大的桃花心木、人心果树、西班牙香柏和木棉树渐
渐地被低矮的树木所取代,灌木丛也越来越浓密了。

        美洲蒲葵沿着半岛的东海岸线茂盛地生长着。在内陆稍远一点儿的地方,
有一个狭长的、手指形状的延伸地带,生长着南部热带雨林,树林里有桃花心木、
西班牙香柏、人心果树和其它的阔叶树。这片高大的森林一直延伸到尤卡坦的东
北角。

        半岛的南半部低洼而平坦,一般腐殖质不超过几英寸深。这与佩滕地区的土
质截然不同,佩滕的腐殖质可以达到两三英尺深。这里有大面积的多孔的天然石
灰石露天矿,并且,由于雨水直接通过多孔的石灰石渗透到地下,这里几乎不存
在地表河。

        一行海拔很低的山脉,不超过300  英尺高,从半岛西海岸线的查姆坡同向北
到坎佩切,又转向东北方向经马夏努城,延伸至东南方向直至尤卡坦北部中心地
区的楚克卡卡布。经当地人识别,这些山是萨拉尼亚和普克。

        这里只发现了有数的几条河流和湖泊,那些河流细小的可以称之为小溪。半
岛北半部最大的水体是巴卡拉湖,它坐落在昆塔纳罗的东南部,有35英里长,仅
6  或7  英里宽,那里有几个小湖,还有三条小河,它们比流入大海的最小的浅滩
还要小一些。

        在东海岸线上有两个比较大的海湾:阿苏辛和埃斯皮瑞图山托,两个海湾相
对来说都很浅。当海湾延伸到危地马拉边缘的南部坎佩切和昆塔纳罗的时候,开
始出现沼泽地,不过春天里它们通常都是干燥的。东部和西部的山脉朝着南方伸
展,越来越高,到了北部的佩滕地区,山体就达到了海拔1000英尺,甚至更高。

        由于很少的降雨量和强大的地下排水能力,通常半岛的北部地区十分干旱。
除了海岸线上的几个湖泊和几条细小的盐溪外,惟一的一条地表河由塞诺特(c
enotes)和大型自然泉汇聚而成。幸运的是,它们通常数量众多,尤其是
在北端。塞诺特是一种自然地理结构,一般形成于地表石灰岩崩塌,暴露出地下
水体的地方。它们的自然直径一般可以达到200  英尺,甚至更大。它们的深度则
取决于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在北海岸线附近,这种地下水埋藏在低于地面15英尺
的地方,可是到了南部,同一水体的地下水就可能达到100  英尺深。

        在一个像北部尤卡坦那样缺水的国家里,塞诺特是决定古代聚居区位置的决
定性因素。哪里有塞诺特,哪里就会建立起一座聚居区。在古代,塞诺特是最重
要的供水来源,即使到今天也是如此。它是决定尤卡坦古代人群分布的最重要的
单一因素。

        必须指出的是:尤卡坦半岛南部和北部地区的自然特征逐渐融合。南部高大
的热带雨林逐渐被北部低矮的树木和浓密的灌木丛所取代。半岛南部经济作物的
特征,除个别几点外,都可以在北部的同类作物中找到。对于动物来说,南北方
之间也有这个特点。

        在玛雅盆地这个独特的地理环境中,世界最早的文明发展起来,可是,尽管
尤卡坦半岛并不适合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和人类聚居,玛雅神职人员达到
的智力水平的高度似乎不是依赖于富庶的经济支持。这个地区脱离了人类交通的
主要路线,被灌木丛和沼泽封闭起来。也许正是这种地理位置上的离群索居允许
它从好斗的邻居们的激烈竞争中解放出来。地区的岛国性质也助长了玛雅地区行
为传统上的封闭性。至少是允许了促使伟大的哲学和艺术传统发展所必须的知识
和信仰体系的充分发展。

        /*  3  */  第一章笃信宿命的民族(1  )

        玛雅语人口的数量及分布

        不同部落的说玛雅语的印第安人的总数略少于200  万。仅在危地马拉一处就
发现了100  多万说玛雅语的人,但他们散布于洪都拉斯和英属洪都拉斯、尤卡坦
的墨西哥州、坎佩切、恰帕斯、塔巴斯科、维拉克鲁斯、圣路易斯波托西和昆塔
纳罗州。

        古玛雅语和欧洲的罗马语很相似,众所周知,今天的罗马语经过近两千年的
发展演化和普通的拉丁语已经不同。然而,说到玛雅语,我们尚未找到足够的证
据明确地证实它的起源,对这一问题有关学者们众说纷纭。对于玛雅语应该分为
多少类,以及它们目前的分布状况等问题,都还没有定论。

        在有关玛雅语言的众多理论之中,有意见支持一种关于起源的三分法:(1  )
最开始的危地马拉—尤卡坦体系,分布于南部高地(危地马拉)和北部盆地(尤
卡坦半岛北半部)。(2  )恰帕斯体系,分布于恰帕斯高地、塔巴斯科、墨西哥,
穿过佩滕南部、危地马拉,直至洪都拉斯西部。(3  )维拉克鲁斯北部盆地霍斯
特坎及附近圣路易斯波托西东部的小山。

        在表格1  中,详细说明了这种关于玛雅语系分类和分布的三分法。这一表格
列出了这个体系的每一个语言群落,和每种语言群落的分布情况。在1940年讲玛
雅语的人口数量估计有200  万。古典主义时期玛雅语是当代玛雅语的母体。

        考古学和语言学研究都有新进展,这些新进展说明,早在玛雅文明发展起来
之前,霍斯特卡人就已经从原初的玛雅语民众中分离出来了。

        玛雅语的特性

        很可能从古典主义时期开始(公元317  ~889  年)人们就已经开始应用某种
玛雅语了。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地方口音,但是从南部高地向北遍布整个尤卡坦半
岛,人们都在讲同一种语言。

        A。M。托泽这样说道:

        玛雅语民众地理分布上的一致性是十分明显的。这一点可以从对比中显现出
来,那乌亚特尔语移民散布在美洲中部的大西洋沿岸,甚至远在南部的巴拿马峡
谷也可以发现说那乌亚特尔语的人。玛雅人似乎十分满足于生活在同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