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乐读窝 > 传记回忆 >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第2页

书籍名:《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作者:罗杰·洛文斯坦

难以得到什么快乐,他不收藏艺术品或时髦的汽车,而对汉堡包情有独钟。他住    
在木制结构的房子中,并在同一条街道工作。他的消费爱好是工作,或者正如他    
所称的,是游说。正是因为如此,他揭示了交易的秘密,他将会因此而流芳后世。        
-----------------------  Page  6-----------------------      
                                                                        前言        
                                                                                                                      罗杰·洛文斯坦    
            我是以一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该公司为巴菲特所控——的长期    
    投资者及《华尔街日报》十几年的财经记者身分开始研究沃伦·巴菲特的。    
    理论上,本书既有投资者对专业的通晓,又具备记者的客观性。至于这些愿    
    望是否能够实现,则需要读者来作出判断。    
            我于1991年秋开始创作这部书,当时巴菲特正致力于挽救所罗门兄弟公    
    司。对于我的创作,巴菲特告诉我,他不会给予任何帮助,但也不会横加干    
    涉。他还特别保证,不鼓励也不反对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素材。他信守诺言,    
    但是,巴菲特允许我引用他撰写的大量文章,这就是极其宝贵的资料来源。    
            本书的完成得益于对众多合作者的来访,这里有巴菲特的家人、朋友、    
    助手及其他人,我感谢其中的每一位人,除极少数人要求不署名外,资料来    
    源在正文中或角注中都有说明,只是有时资料出处为大家所熟知时才未做注    
    解,例如,涉及巴菲特和另一方大多数来加注明的对话或事件,就是来访另    
    一方的结果。    
            我要特别提到几个人,罗克珊·勃兰特、肯·察思、鲍勃·戈德法布、    
    斯坦·利普西、芭芭拉·莫罗和查理·芒格经我多次求助,伸以援手,他们    
    进行调查的态度足以与最出色的记者相媲美。巴菲特的姐姐多丽丝、妹妹罗    
    伯塔和他的三个子女苏茜、豪伊、彼得都是忠诚的家人,为我了解巴菲特家    
    族提供了极其宝贵与慷慨的帮助。    
            在计算机时代,《华尔街日报》的布鲁斯·利维、《奥马哈世界先驱报》    
    的詹妮·豪瑟、斯蒂芬·阿拉德证明优秀的图书馆员依然不可替代。同时,    
    我也感谢《华尔街日报》的编辑们,对我请长假创作本书,他们表现得异常    
    宽容。    
特别感谢敏锐而宽容的读者——尼尔·巴斯基、罗伯特·古德门、安德鲁·洛文    
斯腾、杰弗里·塔内巴姆;我的代理人米兰里·杰克逊从一开始就看好本书,我    
对此十分感激;本书编辑安·戈道夫给予了毫不掩饰、十分准确的批评。没有这    
些,本书将远差强人意,而对于年幼的孩子马修、扎卡里和埃立森,这部书的创    
作历经了他们一半的岁月。(我也一直想念你们。)最后,必须提及的是我得之    
于父母的一些禀赋,其中就有父亲对金融的酷爱和始终如一的道德观念。        
-----------------------  Page  7-----------------------      
                                                          巴菲特对我的教益        
                                                                                                                                比尔·盖茨    
            罗杰·洛文斯坦写沃伦·巴菲特的传记时,曾声明不对此书带来的后果    
    负责。洛文斯坦透露,他长期投资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该家公司在巴    
    菲特的管理下,32年间,股票价值由每股7.60美元攀升至30000美元左右。    
            在评论洛文斯坦的这部著作时,我也必须声明不对本篇文章引起的后果    
    负责。谈到沃伦·巴菲特,我难以客观或冷静,因为我们是挚友。最近,我    
    俩刚携妻子同去中国度假。我觉得,他的笑话令人捧腹,他的饮食——一大    
    堆汉堡和可乐——妙不可言。简而言之,我是个“巴菲特迷”。    
            成为“巴菲特迷”实乃轻而易举,而众多《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的读者无疑也会加入这一行列。洛文斯坦的著作    
    坦率地记录下巴菲特非凡的一生。虽然该书并未充分地表达出巴菲特的风    
  趣、谦恭和魅力,但他的独特个性却已跃然纸上。恐怕每一位读者掩卷后都    
    会这样想,“嗯,我喜欢这家伙。”    
            大家都对巴菲特的职业生涯略知一二,而这部著作提供了更多有趣的细    
    节。洛文斯坦追溯了巴菲特的一生:从  1930年出生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    
    哈,到11岁初次购买股票;从受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的传奇人物,证券教授本    
    杰明·格雷厄姆,到27岁时创建自己的帝国。巴菲特对自己投资购买的股票    
    向来是三缄其口,而对于投资理论却开诚布公,即在最低价格时买进股票,    
    然后就耐心等待。沃伦曾在信中向合伙人解释道,“我们的投资原理就是:    
    别指望做大生意。如果价格低廉,即使中等生意也能获利颇丰。”    
            读者可以从洛文斯坦笔下了解到巴菲特如何控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    
    司,并向其注入资金,而最终目标是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该书历数沃伦脚    
    踏金融界及其他具中等经济潜力的行业时——如一些主要报纸,伯克希尔向    
    控股公司的发展及其投资原理的转变。现如今,伯克希尔麾下所属产业包括:    
    喜诗糖果连锁店、《布法罗新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并且拥有美国捷运、    
  ABC、可口可乐公司、嘎耐特通讯社、吉列公司和《华盛顿邮报》的主要股份。    
    其在CEICO公司的股份也举足轻重。    
            读者看后,可能会感到在商业及投资方面受益非浅,但理论是否能成功    
    地付诸于实践则难以确定。沃伦的天赋在于他能够洞察先机,要做到这一点,    
    只将沃伦的格言铭记在心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沃伦大量的格言值得背下来。    
            例如,沃伦谈到投资时喜欢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就好比打棒球,    
    要想击球成功,就必须要挥棒,这可能会击出好球,也可能会失败。当你手    
    执球棒时,不必考虑每一个投球。换言之,不必对每种股票或每次投资机会    
  都了如指掌,假如有些股票没有购买,而升值极快,也不必为此扼腕叹息。    
    沃伦认为,一生中,只要击出二十几个好球足矣,当然做到这一点,要进行    
    大量的分析研究。    
            沃伦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当他投资某家公司时,总是阅读所能找到的    
    全部年度报告,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及策略。一旦买下某家公司或公司股票,    
    沃伦就不愿再易手。    
巴菲特的另一句格言反映出他对长期投资的热情,“你投资的企业,即使在傻瓜    
的管理下,也应该能正常运转。因为总有一天,这个傻瓜也会明白的。”        
-----------------------  Page  8-----------------------      
                                                                            1奥马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