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乐读窝 > 传记回忆 >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第4页

书籍名:《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作者:罗杰·洛文斯坦

          你不要奢望赚得很多。但我希望到了春天时,你的生意能更景气些。如    
果不行的话,你应该及时抽身,把欠债偿清,维护你的信誉,这比金钱重要    
得多。    
          然而,年轻的城市繁荣了,悉尼也随之富裕起来。到了19世纪70年代,    
奥马哈不仅有了铸铁的建筑物,还有了剧院。到世纪之交的时候,奥马哈耸        
-----------------------  Page  10-----------------------      
立着摩天大楼,筑起了地铁,人口数也膨胀到了14万。悉尼建了个更大的商    
店,并把两个儿子也引入了生意场中,其中小儿子欧内斯特——即后来沃伦    
的祖父——继承了家族经商的本领。他和哥哥同时追求一个女孩,他获得了    
女孩的芳心并娶她为妻,于是,兄弟俩断绝了来往。1915年,欧内斯特离开    
了位居闹市的商店,在城西建了一个新居,命名为巴菲特父子商店。    
          巴菲特再次精明地抓住了时机。奥马哈的居民逐渐迁往河西岸。欧内斯    
特看清了郊区潜在的机会,便开始经营一项信用销售的业务。不久以后,富    
人家的厨师都纷纷打电话来向巴菲特父子商店订货,生意越来越兴隆。而欧    
内斯特还是保持了家族里吝啬的风格,他付给仓储职员每小时的轮班费为2    
美元,再加上一通对最低工资制的罪恶的评价和类似“社会主义的”训诫。    
长得高大雄壮的欧内斯特不仅仅是在经营他的商店——他完全是在对它施行    
暴政。    
          欧内期特的儿子霍华德——也就是沃伦的父亲——对成为第三代杂货店    
店主丝毫不感兴趣。霍华德和欧内斯特一样有着独立思考的头脑,但他显得    
更温和一些,脾气也不暴躁。他在怀俄明的石油管道线上工作,但他真正的    
兴趣是在思维的活动之中。当霍华德在林肯的内布拉斯加大学里念书时,他    
是《内布拉斯加月报》的编辑,他渴望在新闻界任职。尽管他不算十分英俊,    
却有着黝黑的头发和迷人的凝眸。身为此团体的主席,他有选择女孩的标准,    
但在他四年级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除了社交以外其他方面平平的女孩。    
          利拉·斯塔尔在内布拉斯加的一个叫西点的只有2200人的荒凉乡镇长    
大。她的父亲约翰·安蒙·斯塔尔拥有一家周报——《卡明县民主报》。镇    
中大多数人都是德国籍,因而操一口英语的斯塔尔家属于异乡人。    
          利拉的母亲觉得特别孤独,于是她大多数的时间都卧床不起,精神萎靡    
不振。利拉和她的哥哥以及两个姐妹不得不自己保护自己,而利拉还要协助    
父亲经办《县民主报》。从五年级开始,她就坐在高高的凳子上面用手来操    
作印刷,后来又用上了活字印刷机。有时当列车在西点停站时,她就冲上车    
让乘客填写新闻栏目。每到星期四,这个瘦小的女学生就站在巨大的印刷机    
旁边,紧紧抓住新闻印刷品的纸张,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将它们逐一拉出来。    
就在这段时间,利拉患上了连续剧烈的头痛,正逢其民主报紧张经营之时。    
          利拉16岁从高中毕业以后,不得不为了筹集在林肯的学费而工作了三年    
多的时间。她出现在霍华德·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是想在《内布拉斯加日报》    
找一份工作。她当年的经历使她语言辛辣,也使她有一种苦涩的幽默。她很    
美丽,有着仅5英尺高的娇小身材、柔顺的性格以及富有光泽的卷曲的褐发。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的“专业就是结婚”——对于一个面临着将返回西点的    
妇女而言,这并不是一门不切实际的课程。    
        霍华德雇佣了她,并且很快就提出和她约会了。两人都被对方深深吸引    
着。当霍华德临近毕业时,他向她求婚了。约翰·斯塔尔是一个很有涵养的    
人,他本希望女儿能念完大学,但他还是给了这对年轻人最深的祝福。在1925    
年圣诞节的第一天,冒着零下10度的严寒,两人的婚礼在西点举行了。据利    
拉在给孙子们的回忆录中提到,霍华德后来曾对她说:“和你结婚是我做过    
的最好的交易。”因为当地没有度蜜月的风俗,所以婚礼一结束,两人就直    
接坐上了去奥马哈的汽车。    
        霍华德曾经有一份在报界的工作,这也正是他所梦寐以求的。但是他父    
亲的一位朋友在保险公司给他找了个周薪25美元的职位。霍华德放弃己爱的        
-----------------------  Page  11-----------------------      
消息在当时还沸沸扬扬了一阵。正如利拉所说:“他服从了父亲的意愿,因    
为是父亲资助他念的大学。”    
        夫妇两人搬进位于巴克大街的一座有壁炉的二层白色平板房中。对于利    
塔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开端。被一个残疾的母亲带大的她,没有任何家庭    
主妇的经验。由于霍华德要用车,于是利拉在做临时秘书或打印工作时就搭    
乘公共汽车,然后她得走回家做一大堆家务活儿。最初几年,她有时每周比    
霍华德挣得还要多些。    
          1927年的时候,利拉做了眼部手术。此后她的头痛又复发了。第二年,    
当她的第一个孩子多丽丝出世时,利拉发烧达到了105度  (华氏),几乎吓    
坏了所有的人。两年以后,夫妇俩又添了个儿子:沃伦·巴菲特。那是1930    
年8月30日,潮湿的夏季里,一场暴风雨撕碎了98度的高温。    
        从最初开始,沃伦就超乎年龄地谨慎。他学走路时总是弯着膝盖,仿佛    
这样可以保证他不会摔得太惨。当他母亲带着他和多丽丝去教堂时,多丽丝    
会到处乱跑以致于走丢了,但沃伦则会乖乖地坐在母亲旁边。他被利拉称为    
  “一个很少带来麻烦的小孩”。    
        在沃伦两岁时拍的照片上,他是个结结实实、皮肤白皙的小家伙。他穿    
着系白鞋带的小靴和白色短袜。一只手里握着一个立方体型的积木,浅浅的    
笑脸,深深的双眸。他的头发起先是金黄色,后来变成了赭色,但他的性情    
却没有任何变化。他从不在不熟悉的地方乱逛,也不惹是生非或寻衅滋事。    
比沃伦小3岁的罗贝塔常常保护他,使他免受附近的小霸王的欺负。有一次,    
霍华德带回家一些拳击手套,还约来个男孩与沃伦交战。利拉回忆道“他们    
压根儿就没有用到过那些手套。”沃伦天性如此好静,于是激起了他姐姐和    
其他人对他的一种本能的保护心理。沃伦似乎天生就不会打架。    
          沃伦的最初几年也正是家里最困难的几年。当时霍华德是联合街道银行    
的证券销售商,而吝啬的欧内斯特认为这是一个很不确定的职业,他在给沃    
伦的叔叔克拉伦斯的信中写道:    
        我对股票了解得相当透彻。也就是说,任何辛辛苦苦积攒起钱直到自己    
50来岁的人要是在股票市场上投资,那他绝对是个轻率的傻瓜,而不只是有    
可能是一个傻瓜。    
        霍华德在旁边信手写道:“这真是对我事业的吹捧。”但是不到一年,    
欧内斯特的预言灵验了。1931年8月13日那天——也就是离沃伦的周岁生    
日不到两周时——他的父亲下班回家,带来了他的银行倒闭了的噩耗。这是    
大萧条时期的一幅鲜明的“忠诚”被彻底粉碎的场景。他的工作泡汤了,储    
蓄也落空了。欧内斯特给他儿子一些时间宽限来偿还杂货店的债款——这对    
于霍华德而言是一枚苦果,因为他继承了家庭对借钱的蔑视。“维护你的名    
誉,这比金钱重要得多。”霍华德觉得前景非常黯淡,于是他考虑要举家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