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乐读窝 > 传记回忆 >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第9页

书籍名:《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作者:罗杰·洛文斯坦

围的西北四十九街上。房子由刷白的砖块砌成,前面有一个敞开的门廊,还    
有一个直通屋后的斜坡车道。这是朴素的年轻国会议员的典型居室——理查    
德·尼克松一家是他们家的邻居——从马萨诸塞大街走过来只有几步路。房    
子后面尽是成片的树林。    
          沃伦的新生活就围着他在  《华盛顿邮报》那份工作转着。现在他满13    
岁了,他登记了他的收入并提交了纳税申报表——他坚决不要父亲纳这笔税    
款。    
          但是,除了他的送报工作以外,沃伦觉得一点都不开心。在艾丽斯迪上    
初中,他给老师招来不少麻烦,而且学习成绩也平平常常。由于他在班上年    
龄算小的,又跳过一级,因此他一惯戴着眼镜置身于社会主流之外。他总是    
不修边幅,连校长都提醒利拉该好好给他修整一番了。    
          在第一个不快乐年头的6月份,沃伦逃走了——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的反    
叛。他和密苏里国会议员的儿子罗杰·贝尔,还有一个好朋友,一起搭车往    
宾州的赫希去了。沃伦知道那儿的一个高尔夫球场,觉得他们可以在那儿逗    
留几日当当球童。但这是头一遭——经济不再是他的动机。成天和家人呆在        
-----------------------  Page  20-----------------------      
一起,呆在华盛顿这个鬼地方简直让他快疯了——所有这些都让他快疯了。    
          孩子们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到达了目的地,甚至连牙刷都没带,就在新区    
酒馆的一个房间里住下了。一大清早,他们还没来得及出门就被警察截住了。    
贝尔个儿不高,而沃伦和另一个男孩却身高近6尺。从远处看起来,贝尔显    
得年龄很小——警察担心他是个被绑架的受害者——于是抓住了3人进行了    
一番盘问。有谁能想象得出,沃伦这个仅有14岁的孩子,油嘴滑舌地向警察    
申辩着他们的无辜,却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只字不提。最后警察把他们放走了,    
但他们却像泄了气的皮球,于是当天就搭车回家了。    
          看上去沃伦没再想过要继续他这种半心半意的反叛行为。他在学校突然    
用功起来,显得非常驯服。引用他姐姐罗贝塔的话而言:“反叛”对于他来    
说“是一个言之过重的词”。    
          但是霍华德和利拉感到震惊,尽管他们在沃伦返回华盛顿后对他很和    
蔼,霍华德打定主意要及早阻止他这种反抗的行为。他告诉沃伦他必须提高    
他的成绩,要不然就得放弃他的送报工作。    
          这句话像是给沃伦的成绩打了一剂补药。他不仅没有放弃,他的送报路    
线反倒扩展了许多。他很快从《时代先驱》那儿得到一条路线,《时代先驱》    
是与《邮报》竞争的早报,它的路线所覆盖的区域与沃伦送《邮报》的区域    
完全一样。正如巴菲特后来回忆道,如果一个订阅者取消了一种报纸而订了    
另一种报纸,“第二天我就会容光焕发。”不久,沃伦拥有了五条送报路线,    
每天早上有约500份报纸要送。利拉早上起床给他准备早餐,沃伦五点二十    
分以前便出了家门去赶开往马萨诸塞大街的公共汽车。偶尔当他病倒的时    
候,利拉帮他去送报,但她从不走近他挣来的钱一步。利拉写道:“他的积    
攒是他的一切,你根本不敢去碰他装钱的那个抽屉,每一分钱都必须好好呆    
在那里。”    
          沃伦把韦斯特切斯特公寓看作皇冠上的宝石,这座公寓座落在教堂大    
街,是一座由红砖砌成的八层的有尖顶的建筑群。他很快建立了一条值得年    
轻的亨利·福特借鉴的“装配路线”。他总是将每幢楼的报纸一半放在第八    
层电梯平台上,另一半放在四楼。然后他就在各幢楼之间徒步穿梭,一层楼    
一层楼地把报纸放在每户门前。到了收费那天,他会在前台放个信封,免得    
他还得挨家挨户去收。    
          当巴菲特家回到奥马哈度夏季时,沃伦把他的送报工作托付给了一个朋    
友:沃尔特·迪尔,然后教他如何去做。迪尔还记得:“你面前堆着那么大    
一堆报纸——就像一座山。但其实它只用花你约一小时外加一刻钟的时间。    
这的确是一条很棒的路线,所有的建筑物都通过地下相连,你根本不用走出    
去。”    
          考虑到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线来提高利益,沃伦同时也在公寓里兜售杂    
志。其中的秘诀在于能在恰当的时机征询订阅。巴菲特回忆起他的某些顾客    
  “总是把他们的杂志放在楼梯口。你可以通过撕下地址标签来通知他们订阅    
期满了。就这样,我就对每个人的订阅期限了如指掌”。    
          尽管公寓被视为非常高贵的地方——沃伦在电梯里碰到过杰奎琳·布维    
尔——他还是会遇到赖帐的问题。战时的华盛顿,人们频繁地搬进搬出,有    
时就会忘了付钱给他。于是沃伦就和电梯间女孩们达成一项交易,她们可以    
得到免费的报纸,而一旦有人要搬走,她们就会向沃伦提供消息。    
          简单地来说,沃伦把他的送报路线做成了一项大生意。他每个月可以挣        
-----------------------  Page  21-----------------------      
到175美金——这可是许多全天工作的年轻人的收入——而且积蓄起来每一    
毛钱。在1945年他只有14岁的时候,他取出利润中的1200美元,将它投资    
到了内布拉斯加的一块40英亩的农场上。    
          对于沃伦在华盛顿的那几年而言,二次世界大战的弊端真是无处不在。    
在学校里推销着各种公债,在家里挂着用于灯火管制的窗帘。然而,战争对    
他几乎没有任何直接影响。唯一的例外是在1945年8月,当时巴菲特一家正    
在奥马哈避暑。沃伦听到了有关广岛的消息,他和邻居杰里·穆尔对原子弹    
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穆尔回忆说,沃伦对此非常关心。他以一种绝不动    
摇的,令人恐慌的逻辑来看待它,就像看待宗教一样。“我们谈论着——这    
一场景历历在目——就在我家前面的草地上。他很害怕连锁反应造成的后    
果,……害怕它可能给世界带来的灭顶之灾。”    
          回到华盛顿之后,沃伦在伍德罗·威尔逊家中适应得稍好一些。他的送    
报路线让他得以从思乡病中摆脱出来。他也开始结识了一帮新朋友,就跟在    
奥马哈一样。他组织一队人马收集高尔夫球,他自己也是一个相当出色的高    
尔夫球手,并且加入了校队。    
          罗伯特·德怀尔是高尔夫球教练,同时也是沃伦树立起来的另一个教师    
典范的形象。德怀尔觉得沃伦很有意思——热情但不鲁莽。他把沃伦带到跟    
踪器那儿,然后教他如何读懂每日比赛表。沃伦上完一年级后的那个夏天,    
德怀尔和沃伦碰巧在第一流明星大赛去打高尔夫球。天开始下雨了,于是他    
们钻进德怀尔的车里打开了收音机收听比赛。纽约佬——棒球重击手查理·凯    
勒获胜了。德怀尔说:“如果你给我20比1的胜负,我打赌他打了个本垒打。”    
沃伦说:“我赌1块钱。”当然凯勒是打了一个本垒打,在另一个赌局中德    
怀尔输了20美元。    
          然而他们俩人都很清楚的是,沃伦比他的教练挣的钱多。当沃伦几乎连    
刮脸都还不会的时候,他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奔波,为自己事业的起步做    
出努力。他如饥似渴地读着每一本可以搞到手的商业类书籍,钻研着保险业    
报表,为他的送报路线操劳着。唐纳德·丹利也是威尔森的学生,后来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