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乐读窝 > 传记回忆 >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第25页

书籍名:《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作者:罗杰·洛文斯坦

          巴菲特不愿失败,他不下太高的赌注,也就是说一点只计1美分,除非    
他认为他们这方有优势,他像对待25美分一点的牌那样认真地去打。    
          巴菲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打牌的方法,他会盯着一副牌,然后像一部    
机器那样计算点数。“他不带任何感情,”詹姆斯·科列,一位律师和偶然    
的牌友说,“它对他来说是数学。”    
          在打出第一张牌之前,巴菲特会计划好整个牌局,筛去可能出现的坏机    
会。凯·克特尔,一位人寿保险员回忆说:“沃伦总是坐在那儿想呀想,直    
到他想清楚整副牌中每张牌都在谁那儿为止。我带我父亲去玩过一次——他    
几乎快疯了。”    
          巴菲特却一直是如此地严密分析——不同寻常地严密。表面上看起来他    
情感的摆钟没有别人摆得那样远,没有什么力量促使他表现出一种情感;如:    
愤怒、沮丧、莽撞,或是其他超出于他惯常的浸透着百事可乐的饱满精神的    
情感。他总是很具逻辑性,而且脾气温和,总在同一条弧线划定的界限之中。    
          巴菲特对苏茜非常依赖,由她来付帐,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凡是他范    
围之外的东西,都是由苏茜来处理的,特别是,苏茜使沃伦避开了他的母亲。    
甚至在成年之后,每当他看到那老太婆,他都会战栗或变得沉默,陷入一种    
令他束手无策的痛苦中。他极力避开她,在全家团聚的时候,他会在用餐完    
毕之后借口说他要“小憩片刻”,然后退身而去。    
          有一次,当利拉要离开时,她和她的儿子经过一条大厅的通道。当她想    
和孩子吻别时,沃伦转身走开了,剩下他妈妈满眼泪水地留在那儿。但是除    
了这种很少机会的相遇外,苏茜总是护着他,替他挡驾。苏茜会去和利拉谈    
话,这样沃伦就不用去了。    
          沃伦对苏茜的需要是可以察觉到的。一次,他们在华盛顿拜访他姐姐多    
丽丝时,苏茜在早上6点的时候被一阵钻心的憩窒炎痛醒了。在去医院的路    
上,尽管苏茜是病得很重的人,她还在极力安慰沃伦。沃伦对医院怀有一种    
极大的恐惧感,因而看上去显得比她更无精打采一些。    
          即使在平平常常的一天,当苏茜走进房间时,沃伦的脸都会为之一亮—    
—是他情感的流露。她用手指梳理着他的头发,帮他系好领带,坐在他腿上,    
紧紧抱着他。她是他的支柱,有可能是指苏茜对他童年经历的抚慰性的探寻。    
沃伦有一次宣称“苏茜一根根地清除了荆棘”。而苏茜提起沃伦的时候,仿    
佛他是一个脆弱的孩子需要她的保护。她会对孩子们暗示,他有些方面是他    
们所不知晓的——而只有苏茜才对此了解。    
          他们俩非常互补,沃伦是专心于自己事业的人,而苏茜则愿意结识无穷    
无尽的密友和寻求安抚的人,比如正在闹离婚的朋友,与亲戚不和的邻居等    
等。就仿佛奥马哈任何遇到麻烦的人都坐过苏茜的“长凳”。她不止一次地    
与侍者或侍女谈得非常投入,于是她在离开餐馆时留下了他和她的电话号    
码。    
          苏茜决心不让巴菲特过着单调的生活。举个小例子说,他们加入了一个    
  “美食烹饪俱乐部”。在这儿,一帮夫妇们会一个月吃瑞典肉丸,下一个月    
吃法国油煎薄饼。但是,每次沃伦都会开心地请求主人给他做汉堡包吃。他    
喜欢固守熟悉的东西:同一座城市,同一种食物,同一种单一想法的追求,    
他固守着那条弧线。    
          在宴会上,巴菲特夫妇表现截然不同。苏茜会去整理房间,她会靠着某    
个人,睁圆她的大眼睛问道:“每件东西都准备好了吗?”沃伦则自己缩在        
-----------------------  Page  52-----------------------      
角落里,“看上去那样年青,翘着一撮头发,逗人喜欢。”苏姗的朋友尤妮    
斯·德内恩伯格说道。但是人们都会朝他涌去,不费太大功夫,他就会开始    
讲述一个故事,精确地选择用词,把它用得恰到好处。“你向四处环顾,突    
然人们就都到他那儿去了”,他在哪里,学校就在哪里。    
          巴菲特不仅仅是一个闲谈者,他有目的地谈话。理查德·霍兰(一位奥    
马哈广告经理),观察到,即使在社交场合,巴菲特也有一定的目的性。霍    
兰在自己近60岁的时候遇到巴菲特,这时霍兰正在为一位不动产的客户作信    
贷委员的职务。巴菲特曾被推荐去经营管理清算,他那时穿着网球鞋和一件    
T恤。“我想他也许已经准备好要破产了,”霍兰说。他们变成了好朋友,    
而且霍兰也投资于巴菲特。他发现巴菲特不是一个闲极无聊者。“他想要谈    
论某些东西”,但他在小型会谈中显得不在行,总是不时地发出神经质的轻    
笑声。    
          杰里的妻子简·奥兰斯,认为巴菲特的思维以不同的方式“运转”,他    
会在晚报上找出一个主题,然后问每个人对它的看法是什么,就好像他正带    
着做一个研讨会。有一年,大约是1961年,当沃伦和苏茜在纽约拜访奥兰斯    
的时候,巴菲特整个晚上都在谈论人口,说人口过剩是世界上最严峻的问题。    
这就是典型的巴菲特式风格:逻辑化和数字化。同时,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他    
对人类生存的极大恐惧。但巴菲特并不对它表示出敌对之意,这个问题的影    
响因此轻微了许多。引用简·奥兰斯的话:        
            他用幽默的方式谈论起这件事。他显得非常有说服力,非常有逻辑性,但并不是在做讲    
            座。他使你觉得会和他提出相同的结论,尽管很明显地是他早已做过更深邃的思考。当    
            他让你觉得他控制了一个晚上的同时,你却并不觉得过得不开心。        
          巴菲特也在纽约筹集了大量资金。巴菲特家春天来到这里,既是为了看    
朋友也是为了沃伦做生意。他会在旅馆——通常是广场饭店——打电话给奥    
兰斯,问道:“大男孩,你能带一个6听装的百事可乐来吗?你简直想象不    
到这儿的服务收费有多高!”这个时候,巴菲特却正在接受6位数的支票。    
          一定程度上他受益于格雷厄姆的关系网。他在纽校(NewSchool)的一次    
讲座上遇到了马歇尔·温伯格  (一位经纪商,同时也是格雷厄姆的校友)。    
巴菲特和温伯格交上了朋友,温伯格和他的兄弟们投入了10万资金。另一个    
经纪商朋友亨利·勃兰特,也作了投资,并且还向自己的客户推荐了巴菲特。    
劳伦斯·蒂施,曾是被霍华德·纽曼(格雷厄姆—纽曼的前身)开除出来的    
一个人,也投入了10万资金。    
          然后便是一个叫戴维·施特拉斯尔的纽约人,他的家族所做的生意主要    
是挽救陷入困境的企业。施特拉斯尔飞到奥马哈想买下登普斯特那个风车公    
司,巴菲特到机场来接他。施特拉斯尔说道:        
              对下人我有一种典型的纽约人的态度。我曾去过哈佛,而且在MIT念过书。我刚做完    
            一些生意,自我感觉好极了。我们开了一会儿车以后,他开始询问一些主要由我们家族    
            持有的公司的问题。有哈特佛的比林斯和斯宾塞公司,它做模具和金属剪切机。它只有    
            约2%被公众持有。我至今仍不敢肯定他是怎么知道这些的。然后他又开始问我有关资产    
            负债表的一些问题。他对此比我在行得多,这叫我整个地发凉。        
-----------------------  Page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