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欧洲王室的另类历史

乐读窝 > 外国小说 > 欧洲王室的另类历史

 第四章 王中王

书籍名:《欧洲王室的另类历史》    作者:迈克尔·法夸尔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回首前辈们以往的黑暗统治时,应该羞得无地自容才对,然
而他一点儿也没觉得惭愧,反而把教皇的特权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步。“罗马教廷
从来都没有犯过错误,而且将永远正确下去。”这个矮子教皇在1073年即位的时候
如是宣布,而且他就当塞尔吉乌斯三世和约翰十二世之流从来没存在过似的,继续
声明说:“凡是被选为教皇的人都具有圣彼得的美德,所以都是不容置疑的圣人。”

        格列高利七世觉得自己凌驾于一切凡人君主之上,于是颁布法令规定教皇有权
剥夺所有君主的王位,天主教是这个世界惟一的主宰,而他就是天主教的化身。
“谁不知道国王和统治者们都是对上帝无知的人,”格列高利七世咆哮着,“他们
自高自大,背信弃义,杀人如麻。总之,他们在魔鬼的诱导下干尽了坏事。他们是
人间的主宰,盲目贪婪,自以为是,这样的人如何能统治自己的同类,统治全人类
呢……基督的使者们就应该是所有君王和忠心之人的父辈和主人,这一点还有谁会
怀疑吗?”

        长久以来,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们不光统治着整个德意志地区和意大利北部,
也控制着教皇的权力,教皇在他们的手中形同傀儡,而且还经常被他们罢免。格列
高利七世曾亲眼目睹他心目中的英雄格列高利六世被神圣罗马帝国的亨利三世流放
了,于是他铁下心来要让那些鼻孔朝天的皇帝们体会体会臣服的滋味。他对神圣罗
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下了手,指控后者挑衅教廷。格列高利七世史无前例地向世人
展示了教皇的威严,他把亨利四世身上的荣耀全部剥夺了:“我以全能的上帝之名
禁止亨利四世继续统治德意志和意大利,我赦免他的臣民们对他已经履行或尚未履
行的义务,我还要把任何继续把他当成皇帝效忠的人逐出教会。”

        亨利四世根本没想到他的诸侯和臣民们会非常认真地去执行教皇的命令,没人
和他继续保持同盟关系了。他不得不和教皇套近乎,虽然他也许从未想过这么做要
受到多大的侮辱。亨利四世在位于帕尔马的教皇宫殿前垂手而立,在教皇的命令下
摘掉了所有的皇家勋章,并脱掉了所有的衣服,那可是寒风凛冽的隆冬腊月。一丝
不挂的亨利四世站在外面瑟瑟发抖,教皇只让人给他披了件粗羊毛料子的紧身上衣,
并不屈尊和他交谈。亨利四世在严寒里一站就是3  天,期待教皇的宽恕。其间他一
手拿笤帚,一手持剪刀,表示他心甘情愿接受抽打和宰割。

        马基雅弗利曾写道:“亨利四世是第一个有幸领略到精神武器之强大的君主。”
但他并不是最后一个。尽管亨利四世最终战胜了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罢免了他的职
位,并把他驱逐流放,但是这件事开创了教皇控制君主的先河。1606年,格列高利
七世凭其卓越的功绩在死后加入了圣徒的行列。


   

  

         第五章    英诺森三世的“丰功伟绩”

        教皇英诺森三世比格列高利七世晚一个世纪就职,他把教皇的统治地位又进行
了一次大规模的提升。衣着华丽的英诺森三世宣布自己不光是天主教世界的惟一领
袖,也是整个地球的统领者。

        据说他还建议阿西西城(意大利中部佩鲁贾东南偏东一城镇)里穷人的代言人
弗朗西斯最好永远待在猪圈里和他的猪朋友们在一起。

        英格兰的约翰国王曾经在数件事上明目张胆地违抗教皇的旨意,其中包括坎特
伯雷大主教的人事任免问题,结果英诺森三世把约翰国王逐出了教会,并剥夺了他
的王位。同时,他还把英格兰排除出天主教区长达6  年之久。英格兰的教堂全部关
闭,新生婴儿无法接受洗礼,死者在不能举行葬礼的情况下直接埋葬,而且人们不
能进行任何圣礼仪式。

        虽然英王约翰在举国遭难的时候捞了不少油水,把英国教廷的财产全部收归己
有,但当他知道有教皇撑腰的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准备进攻英国的时候,他这个被教
会抛弃的国王的力量就显得非常薄弱了。约翰眼看王位不保,便向教皇做出了屈服
的姿态。

        1213年,他签署文件,将自己的国家拱手让给了“上帝和我们的主人教皇英诺
森三世及其继承人们”。那份文件把约翰从国王变成了诸侯,于是他每年都要因为
统治英诺森三世的新属地而缴纳巨额租金。

        两年以后,约翰被迫签署了《大宪章》,这标志着英国开始走向自由。教皇对
此大为光火。这些英国封建主吃了豹子胆吗,竟然敢染指他的国家!“我们以圣彼
得的名义决不轻饶这等冒犯。”

        英诺森三世叫嚣着把《大宪章》批为“违反道德准则的宪章”。他进一步解释
说英国国王应该只对教皇负责,而不是对那些愚蠢的英国佬负责。接着,英诺森三
世颁布教皇令,“凭借上帝赋予他的无限强大的权力完成了压制、破坏、控制并消
灭任何国家的义务”,废除了《大宪章》,并废除了同意签署宪章的英王约翰。他
还警告说:“任何人胆敢继续这种邪恶不忠的构想,等待他们的就是被逐出教会的
下场。”

        英诺森三世不光降低了国王们的身份,到处恐吓贵族,还以一山不容二虎的态
度令天主教朝着极端致命的方向发展下去。他打击的目标是无神论者和异教徒。自
从教皇乌尔班二世在1095年发起了旨在把穆斯林赶出圣地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以来,
天主教徒们就开始奉命屠杀穆斯林。在攻克耶路撒冷的奋战中,共有7  万多人遭到
了杀戮。之后的历代教皇以在天堂里预留特殊地位和赦免所犯罪孽为诱饵,诱使大
批信徒加入圣战。

        1202年,英诺森三世接过了光荣传统的大旗,发动了第4  次十字军东征。这次
战争的显著战果就是血洗君士坦丁堡和摧毁圣索非亚大教堂。历代君主的坟墓被玷
污,圣徒的遗物被窃走,包括修女在内的大部分女性遭到了强暴和虐杀。一个世纪
以前东正教教廷就和罗马教廷脱了勾,因此在罗马教廷看来,他们遭此厄运纯属活
该。

        在英诺森三世的任上,组织儿童十字军也是受到极大激励的反无神论主义的运
动。数以万计的男孩们信仰在胸,在没有成人指导的情况下浩浩荡荡地横穿欧洲大
陆,准备解放耶路撒冷。第1  梯队的3  万多个孩子在法国牧羊少年斯蒂芬的领导下
还没出法国就败给了一群奸商,他们被贩卖到了北非的奴隶市场。第2  梯队的两万
多孩子一路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脉并到达了意大利,但也被人擒获,杀的杀、卖的卖。
之后,英诺森三世“仁慈地”解除了小部分幸存者在加入十字军时立下的军令状。

        尽管十字军和穆斯林的对抗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英诺森三世却是第一个利用
十字军在天主教内部窝里反的教皇。被称为“清洁派”或是“阿比尔派”的天主教
派系在法国东南一隅发展势头一直良好,他们信奉不同的天主教教条(清洁派教徒
们是恪守严格道德规范的苦行僧,他们相信生命的二元性,即良民就是良民,恶人
就是恶人,良民不可能有邪恶的思想,恶人也不可能拥有美德)。英诺森三世不能
容忍他们的存在,一直希望将他们根除。他在号召开展针对清洁派的圣战时吼道
“杀死异教徒”,并许下了和攻打穆斯林时一样的诺言。

        在教皇的鼓励下,迫不及待的将士们立刻投入了那场荒唐的大屠杀之中。
  

        教皇的军队首先进攻了清洁派重地贝济耶城。他们命令城中的天主教教徒交出
所有的异教徒,否则就连他们一起杀掉。很多人拒绝了这个命令,并把清洁派弟兄
们藏到了教堂古老的避难所里。军令如山倒:“把他们都杀光,上帝会庇护他的子
民的。”在马利亚·抹大拉教堂里,天主教徒和清洁派教徒挤在一起。教堂外面,
他们的城市正在遭受摧残。两名牧师一直诵着祷文,直到教堂的门被教皇军团攻破。
所有的人都难逃一死,就连那两个正在做祷告的牧师也不例外。

        教皇军团摧毁了贝济耶城之后,把当时的情景一五一十地写信汇报给教皇:
“陛下,今天我们一共杀了两万多人,不论男女老少全都没放过。”英诺森三世不
但没认为如此血腥的屠杀是一种耻辱,反而为之欢欣鼓舞,并让他们继续努力。在
布拉姆城,他们割掉了所有清洁派教徒的鼻子,并挖出了他们的眼睛。他们留下了
其中一个人的一只眼睛没有挖,为的是让他领着其余满身是血的教徒走到卡巴莱城
去警告那里的居民。

        下一个遭殃的城市是米内尔瓦,140  位清洁派领导人被拉到城外的草地,那里
为他们堆起了巨型火葬台。当时一位忠于教皇的编年史官记载道:“根本用不着我
们的人把他们扔进去,相反,他们在自身的邪恶中执迷不悔,自愿走了进去。”从
此,烧死异教徒的习惯流传了下去。

        英诺森三世杀死的天主教徒比历史上最野蛮的罗马皇帝杀掉的还多,但他一点
儿也没觉得这有多讽刺。看到这个结果他感到很愉快。他曾给一名效忠于他的骑士
写道:“人们为了上帝仁慈的功绩歌颂并感谢他,同时还有那么多忠于正统信仰的
人前仆后继地协助上帝对抗他最有害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