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30天告别单身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30天告别单身

第5天,你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

书籍名:《30天告别单身》    作者:李贤娜



心理学上认为,造成情人间强烈吸引的原因之一,是“The  Quest  To  Be  Whole”——“完整之我”的追寻。按照心理学大师杨格的理论,每个人都身具“显性”与“隐性”(或称“影子”)人格。“显性人格”表现在外,与之正好相反的“影子人格”则潜藏在心底。例如,“分析型”者的影子人格是“感觉型”。当他在强调与表现“理性”时,便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细腻多情的“感性”部分的人格压抑到潜意识深处,变成隐性的“影子人格”。

当一个人遇见有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心中常会欢喜雀跃,因为对方彰显出自己所缺乏的人格特质。例如,当“分析型”的男性与“感性型”的女性相遇时,彼此常会充满新鲜欢愉。她丰盈流畅的情意,会挑动他长久压抑心底的“感性”部分的人格。与她在一起时,他那被深埋阴暗地窖的“影子人格”开始见到阳光,感受到一股活泼新鲜的生命力。这个异性相吸,彼此各得一线生命契机,使自己尘封枯萎的“影子人格”重见天日,与自己“显性人格”整合,发展出一个较完全、较成熟的人格的过程,就是被称为“完整之我”的追寻。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也不是所有“影子”都适合你。



一、什么才叫“适合”?


(一)败犬们四处搜寻适合的肉骨头

适婚年龄却未婚的人,无论事业上多有成就、在职场如何叱咤风云,只要未婚就像人生战场的一只败犬,时不时就会在社会的目光中低头。成千上万身为“败犬”的女人在社会压力下陆续出动,积极寻找自己的“肉骨头”。但是,不是每一只败犬都能找到最符合自己口味的肉骨头。和“败犬女”的数量一样,“肉骨头”也遍地都是。有的人找到一堆却没有食欲,而有的人连一根都没捞着。

单无双,ifound杂志社的编辑女王,单身,32岁又11个月。她一个人,独自全力奔驰了快33年。她热爱工作,疯狂工作,连在大家欢心庆祝的圣诞夜,她都像个伏地女魔般在猛挖内线新闻!

六年没有靠近男人的单无双,不只对象越来越难寻获,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价更是越来越下跌!在一个人的夜里,她不禁想:“我该不会就这样孤单终老吧!?我要变成一只人生的败犬了?”在母亲的催促下,她不惜挨了三十大板求狐仙赐给她桃花运。这个女人智商很高,但情商欠佳。她不知道自己想要找什么样的人,她只有告别单身的大目标,却没有具体的目标对象。

所以,当一个小她几岁的男孩假装仰慕她时,她便信以为真,以为桃花运到来。结果,对方只是妒忌她的同事在圣诞夜花钱请来戏弄她的“托”,目的就是使她当场出丑,“失去做女人的最后一丝尊严”。不甘心的单无双经此打击之后到处相亲,但她屡战屡败。好不容易身边出现一个小她8岁的英俊男助理,对方爱上她了,而她也对他有感觉了,可麻烦的是,她既想要有感觉的爱情,又想要更加现实有保障的婚姻。但是,鱼与熊掌岂能兼得?一边是与她条件非常般配的“学长”,一边是具有她的“影子”性格的小她8岁的“小弟弟”。当两者只能择一时,她总是犹豫不决。最后,在失去“影子”之后,她才终于搞明白谁适合她。

这是风靡台湾的电视剧《败犬女王》,讲述一个33岁“败犬”寻爱的故事。我们知道,共鸣是戏剧打动人心的关键。《败犬女王》大受欢迎的原因就是它引起了“败犬”们的强烈共鸣。这部戏讲的就是她们的故事,她们也和单无双一样想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

(二)25岁之前和25岁之后的不同“适合”

电视剧最喜欢玩“适合”与“不适合”的游戏。男女主角从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样的人,到最终确定要找什么样的人,必要经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磨砺。但是,现代人真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玩这样“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游戏。爱情里,每个人都有适合他的归宿。但什么样的归宿才是对的?这也是吵了多少年也难解的大难题!

每一个单身的人都被问过:“你想找什么样的人?”不管是介绍人,还是身边的亲友,都会这样打听。有时被问急了,就赌气说:男(女)的,活的。在你的内心深处大概也时常纠结着:“我到底要找什么样的人?我的要求不高,我只是想找到适合自己的人。”

是的,千万人中总有适合你的,问题是“适合”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不是可以尝试这么解答:25岁以前,男人觉得长得漂亮、有点感觉的女人就适合他;25岁以后,男人觉得不用太漂亮,外表时尚内心保守的新贤妻良母才适合他。25岁以前,女人觉得长得帅、爱着她的男人就适合她;25岁以后,女人觉得无须太帅,但要有车有房有经济基础的成熟男人才适合她。“适合”这个东西,每个阶段的需求都不一样。可能你在他25岁之前出现不适合,而在他25岁之后出现却刚刚好。

我有一位“败犬”女友,从事媒体工作,长得漂亮,很有女人味。但是,至今32岁未婚,因为她有一条择偶原则不可侵犯,那就是“不能降低她目前的生活质量”。是的,她自己逛街、约蓝颜知己吃饭、找姐妹淘美容……生活过得小资而充实。她自小没受过苦,从来没打算有一天要为结婚受委屈。一个人从小成长的背景,常会影响到她日后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以及日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按她的说法,她认为适合她的人就是能够和她一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也在幸福中长大,生活要和她同一个步调,在她想独处时不能缠着她过两人世界,在她孤独的时候不能丢下她一人和哥们打牌。身边能达到她的生活水准的男人,大多找青春可人的小姑娘了。而不符合她生活标准的,她又坚决不要。很多人劝她放下身段,别太挑剔。她却相当坚持:“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过得开心,而不是为了嫁人而让自己不开心。”

不仅是自己本身,对于家人来说,“适合”可能和年龄阶段又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概念,比如门当户对、八字合拍、家境殷实等。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适合”的标准。身边的人都满意的才叫“适合”,还是只要自己满意的就是“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