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洋葱阅读法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洋葱阅读法

第5页

书籍名:《洋葱阅读法 》    作者:彭小六


确定你的角色和情景

★你是蜂鸟体质,还是夜莺体质,抑或是蜜蜂体质?

★你平时有哪些角色?

★你的时间主要用在哪里?

★你的阅读时间在什么时候?

★早起1小时可能吗?





那么我们的精力主要用在了哪里?在阅读这件事上,应该是每天早上、中午还是晚上阅读?我们会发现因为身体和大脑休息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早上的精力可能很充沛,是满格的状态。本来我们的大脑就很调皮,我们累了一整天,到了晚上再去阅读的时候,大脑就不太愿意继续工作了。正是因为精力不足,才导致很多人认为阅读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利用早上的时间来阅读?假如每天早起1个小时,哪怕早起5分钟或15分钟?

说到精力,就要了解我们每天都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的精力在每天早上的时候是什么样,中午的时候是什么样,到了晚上又是什么样?要知道压力和生产力的曲线,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可能早上精力充沛,有的人则是晚上,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特别舒服的阅读状态——在精力充沛的时间段阅读,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

无论早上阅读还是晚上阅读,本质上其实差别不大,有的人天生就是早睡早起型的作息状态,有的人天生就是晚睡晚起型,这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能不能找到我们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进行阅读。

这是鹉哥的第二个建议,要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去阅读,不要在筋疲力尽的状态下阅读,后者的效果会非常差。





3.利用好你的注意力


第三个建议是,要利用好你的注意力。当我们看完一本十几万字、几百页的书后,把书合上,我们注意到了什么?我们还能画出思维导图吗?也许可以,但这个时候肯定没有图书的目录那么清晰明了,大脑可能只记住了几个要点,或者几句重要的话,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强调重视注意力。



请看上图。在这张图上找到字母“T”,你能不能在3秒钟之内做到?



如果是从上图找一个字母“T”,我们一眼就能看到,因为这个“T”被标为了红色,特别显眼。如果是这样,那两个任务之间有什么差别,或者说,二者产生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当我们看上半张图时,眼睛在一堆好像都差不多的内容里来回搜寻(如虚线所示)。但是在下半张图中,我们对“T”字母标了红色,注意力就像被拔出来的瓶塞一样,“砰”地打开了,瞬间就能关注到这个点。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原理叫作鸡尾酒会效应  。当我们参与某个酒会,或者在酒吧里时,大家都闹哄哄地各自聊天,背景音乐也很嘈杂,这时候我们很难听清楚别人在说什么。但如果有人突然喊我们的名字,我们一下子就能反应过来。为什么那么多人说话都听不见,而别人一叫我们的名字,就能一下子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大脑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会特别在意。

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我会让大家做一些标记,标记的是一些关键词,或者一些重要的内容。我们通过简单的标记,眼睛一下子就能看到这些重要的内容。当我们第二遍或第三遍再去看这本书时,就能一下找到内容的关键点。这就是我特别喜欢用荧光笔在书上做标记的原因。

在仔细阅读一本书之前

在目录和序言里

确定有哪些关键词需要关注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会注意一些关键词。一旦大脑对某些关键词有了印象,比如读者朋友们在读这本书时,想了解我是如何解读时间管理的,你们的大脑就会带着“时间管理”这个词在书中进行搜索。某本书里有四五个部分或几十篇的文章,但是跟时间管理相关的只有几篇内容,由于大脑对“时间管理”这个概念的关注度特别强,所以我们很容易找到那些跟时间管理相关的部分。

关于考试类型的书也是这样。当我们看完考试大纲之后,把重点的、可能考到的、需要去强化记忆的地方标注出来,这相当于我们考试前老师所画的重点内容。

鹉哥的第三个建议是利用好你的注意力。  要带着你的问题和目的去读书,这样一来你就能从一本书中很快地找到需要的内容。有些读者朋友可能会说:“我在阅读的时候感觉到处都是重点怎么办?”如果到处都是重点,也就意味着这本书没有重点。





4.提升你的专注力


第四个建议是提升你的专注力。关于专注力这件事,很多人会说“读书的时候很难投入太多的精力,非常容易走神儿”。为什么会走神儿?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注意到了太多的事情,想了太多的东西,什么都想兼顾,最后就会发现什么都顾不到。

所以在特定的时间段里,只专注于做一件事情是特别重要的。如果你要同时做很多事情,就会产生纠结感。一旦你开始纠结,你的大脑——理性脑和感性脑就会把事情越发复杂化,进而“放弃治疗”。这时大脑皮层会失去控制,大脑只在乎这件事情好不好玩儿。所以这样的情况会经常出现:我们有一堆事要做,但是大脑在短暂的崩溃后会选择打一局游戏,或者去看一集电视剧或综艺节目,这样事情就完全无法推进下去。这时,我们就要借助一些工具——





当我们有某件事情必须去做但又无法专心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个叫作“潮汐”的软件,这个软件实际上是一个番茄钟。

我在开始做阅读练习时,就尝试着使用番茄钟。番茄钟会规定在25分钟的时间里不允许干别的,必须专注地看书。番茄钟是专门推动我们做那些很重要,但又很难开始的事情的有效工具。

还有一些练习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自己的专注力。比如,冥想、跑步等。

在冥想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用去关注,只关注自己的一呼一吸即可。尽管你思绪万千,但是一旦你意识到自己在乱想,你就把注意力再拉回到关注呼吸上来。像这样每天五分钟的简单练习,可以让你慢慢锻炼出专注力。

另一个是跑步,我的马拉松教练洋星告诉我,跑步的时候,也是一种冥想,因为你没法玩手机,没法说话,你只能和自己对话。所以你处于一种独处的空间里,你会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留意到自己的身体部分的状态。

我们老是听到的一个词叫作“禅”——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阅读也可以说是一种禅的练习。

鹉哥的第四个建议是提升你的专注力。  在特定的时间里,只用心专注于一件事情,并努力做到极致。





5.锻炼你的记忆力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读完一本书之后记不住。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发现忘记了很多东西?不要害怕,我的记性也经常不好。既然大家都有“记性不好使”这个毛病,那我们就来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看书也好,做其他事情也罢,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发生这么多事,眼睛看到那么多内容,能记住的却非常少。这实际上是跟我们的记忆原理相关,转瞬即逝的内容或者眼睛一瞥看到的东西,都是一些瞬间记忆。由于大脑觉得那些信息不重要,大部分都不会被存储处理。真正能够引起我们注意的信息,都会进入短时记忆里。

但是这些短时记忆的存储空间都很小,就像一块小黑板一样,写了一部分东西之后,如果想再往上面写东西,就必须擦掉前边的东西才可以。比如,记一个电话号码,我们只能记住几个数字,很难记住完整的,这就是短时记忆的状态。

所以如果看完一本书之后就去娱乐或者消遣,刚刚阅读的内容很可能全部变成短时记忆。那么如何把重要的内容从短时记忆直接存在大脑“硬盘”里呢?很简单,只需要一遍遍地重复就可以。

很多学生都问我:“我马上要考试了,读了很多东西,怎么才能记住这些重要内容?”其实没有什么特别高效的办法,只有反复地测试、练习、记忆。当我们知道了记忆原理之后,就会发现阅读也是一样。





我们通过书上的文字、符号,得到了一些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就变成了短时记忆,暂时存放在我们的大脑里。我们需要反复地提取和存储,才能把这些短时记忆变成长期记忆。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分享、写卡片、写笔记、再读一遍等反复处理信息的方式,才能把这些内容变成长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