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洋葱阅读法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洋葱阅读法

第18页

书籍名:《洋葱阅读法 》    作者:彭小六


碎片化主题阅读法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我们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碎片化主题阅读需要用到的工具是“即刻”app和云笔记。“即刻”的用途是订阅我们关注的文章。只要某个大神写了跟“阅读”相关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收到通知。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订阅式工具。第二个工具是云笔记,通过云笔记的方式,我们可以把信息收集、归类到其中,方便我们进行集中式的阅读。

我自己也是如此,我会把一些跟阅读相关的公众号加入特别关注,当我研究某个主题的时候,会刻意收集当下公众号的文章,用来填充素材库。这样做可以保证当我讲某个主题时,或者写一篇公众号文章时,已经收集到了足够多的材料。例如,我想写一篇关于阅读的文章,就可以收集对于阅读的误区,以及基于这些误区理解的相关内容,再加工后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两个工具的灵感来自曹将,他是我很好的朋友,大家可以关注他的公众号“曹将PPTao”,他经常在公众号里分享各种各样有用的工具。





爆破弹:书籍式主题阅读


“爆破弹”指的是对书籍进行主题式阅读。比如,我想去了解习惯的养成,就会花一天的时间把跟“习惯”有关的内容整理为一个整体,加工后变成自己的一节微课,这节微课的名字叫作“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在用书本进行主题阅读的时候,第一个步骤是获取基础的认知,也就是说知道想要了解的某个事物的基础概念。

例如,什么叫作“故事力”?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概念,也可能对于这个概念比较模糊,知识不成系统。这时可以通过一些app或者网络搜索,再或者一些入门级的书去学习“故事力”的概念。

在研究某个主题的时候,前面讲过的碎片阅读会引导我们找到很多概念卡片,其实这些概念卡片就是一个个主题阅读的源头。当我们收集到这样一张张卡片后,就可以基于这些卡片去了解更多的东西。通过知乎、果壳、百度等一系列的渠道来分析、解释、整理某个事物的基础概念。





到目前为止,对于书的主题阅读法是我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一个人的想法毕竟是有限的,很多时候需要同时研究不同专家针对某个问题的具体意见。但除非是大型论坛或者企业峰会,否则请很多大神坐在一起聊某个话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我们自己研究一些小的主题时,我们没有办法同时向很多大师学习请教,这时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阅读他们的书、了解他们对于某个话题的不同观点来学习。

例如一位女士想要学习时间管理,想要了解如何平衡工作与家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这时可以去找几本有代表性的、女性作者撰写的、与时间管理相关的书,好比Angie老师的作品《学习力: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知识变现者》,还有《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等。当找到某几位女性作家或者女性时间管理达人的作品之后,就可以通过她们对于时间的理解向她们询问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同时还可以了解她们如何平衡生活、家人和工作之间的关系。阅读这几本书,相当于同时请了几位老师做指导。





建立感性认知


主题阅读的第一个步骤——建立感性的认知。感性认知就是泛泛的了解。

当我们想阅读一个新领域的内容之前,可以先花两个小时做泛阅读。

泛阅读就是了解某个主题“是什么”,即对某个主题的基本概念有一个了解,建立基本认知。建立了认知框架后,再来看该话题时,很容易知道内容大概分为几个部分。

那么有哪些渠道可以让我们建立初级印象、打好基础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最新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了解某个领域的大致范围,及其包含什么内容。搜狗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搜索公众号文章,这个功能对于我们进行主题阅读非常有帮助。

我最喜欢的信息来源是知乎,因为知乎上的回答更加理性和更有学术价值,知乎答主在回答问题时会引用各种权威的理论、文献、实验和案例来说明问题,用详尽的资料和理论来说服受众。





建立书单


跟之前女性朋友寻找时间管理内容的案例一样,这一步是建立我们自己的书单。

如何知道该去哪儿找书、该去读哪些书?很多读者朋友经常会问我这样的问题:“小六,你给我开一个书单吧。”“小六你给我推荐一些书吧。”实际上我给大家推荐的书往往只是基于我当时的经验和认知下觉得好的书,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适合,可能要么太难要么太容易。所以我建议大家尝试自己来建立书单,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如何建立书单可以通过以下这几个途径:

①通过豆瓣读书阅读一些书评,例如想了解时间管理,可以在豆瓣图书搜索时间管理的相关内容,能找到很多时间管理的书,然后依据评分和评论来选择,一般来说8分以上的图书内容基本上不会太差。

②百度。在百度里输入“时间管理”,加一个空格之后输入“书单”,就能找到很多其他人在网上发布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单了。

③还有很多大神拥有自己的平台,如门户网站、公众号和微博等。他们在这些平台上会经常发书单,像我这种闲不住的、表现欲望特别强的人,就会经常在网上发布自己读过的书。当然并不是读过的每本书都会发出来,内容好的图书才值得推荐,可能这些大神读了100本书,发出来的书单里只有20本。某位大神经过挑选,已经帮助我们过滤了一遍,所以这份20本书的书单非常有参考价值。

④书的内部链接。很多作者会在他们自己的文章里提到一些其他书,例如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古典老师的《跃迁》,这两本书里给我们列了很长的书单,告诉我们在写这些书的时候作者参考了哪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相应的书单。可以从一本书里找到很多书,而这些书或多或少会围绕着相同的话题分析总结,这些书就变成未来我们书单里的内容。

学会建立书单后,我们可以一本一本扩充书单。有的书比较老,买不到可以去图书馆借,如果是新书的话可以直接去下单,趁着电商活动日一次性买很多本图书。

主题阅读法非常适合囤书,因为书是围绕主题选择的,一个主题可以用很多次,这次把书找来围绕A话题研究,下次这些主题的书可以打散研究B话题。进行阅读法的主题阅读时,我把市面上能找到的阅读类书籍都买来进行研究。而且在书单建立之后,只要市面上出现一本跟阅读相关的新书,就可以快速地识别然后把它买下来,这样的话我们的主题书单永远都是最新的,永远都是最全的。

一个小型的书单可能包含三五本书,一个大型的书单会包含非常非常多的书,比如想做一个训练营、想做一个100天的活动,需要的图书会非常多。这么多书,如果按照之前的阅读方法,得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读完,这样做太耗费时间了。那么怎么办?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为大家提出解决办法。





预习:扫读


这么多书,先速读



在主题阅读的模式下,某个主题领域里的书太多读不完,就可以用快速阅读中扫读的办法来破解。拿到书后,快速地把目录和序言翻一遍,确定每本书里跟主题相关的内容。同样,在快速扫读一遍的过程中,确定书的哪个部分是与主题和待解决的问题相关的内容。

通过快速阅读的前几个步骤,不需要深度地去读每本书,只需要看目录、看序言,然后扫一遍,就能大概知道书里哪些内容是要选用的、哪些是跟主题不契合的、哪些内容文不对题、哪些是标题党、哪些内容的价值并不高……这样经过20~30本之后,就可以淘汰一大部分图书了。

做上边快速阅读的工作并不需要买书,只需要去豆瓣或者当当、亚马逊的详情页里的目录看一看,就能知道个七七八八,了解这本书到底是否适用了。详情页有非常好的一个特点,每本书的目录和序言都会在图书页面上全部呈现,就算不买书,我们也可以知道书的大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