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洋葱阅读法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洋葱阅读法

第21页

书籍名:《洋葱阅读法 》    作者:彭小六


阅读的幸福不是读了很多书,也不是读书速度有多快,而是把原来不懂的东西搞懂,原本纠结和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这就是阅读的幸福。要获得这种幸福,就必须去理解所读的内容。

快速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主题阅读可以提升阅读的广度,但阅读的核心必须围绕两个字——理解,要理解所有阅读的内容。

某个知识点被我们不断地应用,不断地掌握,不断地去做分享,这种反复的过程就会让我们对这个知识理解得越来越透彻,掌握得越来越牢固。

我从来不会强行记大量的信息,如果某个东西对我有用,我会坚持用下去,如果某个东西对我没有用,就算强行把它记住,过后还是会忘掉。





为什么要深度阅读


简单来讲,深度阅读就是升级我们的视角。  举个例子,在我们面前有一只小黄鸭,一个小朋友会问这个小黄鸭能发出什么声音;家长会说这个东西是一个电子玩具,还是一个浮在水面上的小船;工程师会想它是怎么做成的,它的塑料外壳是什么,里面的电路板又是什么;如果是专家视角来看,小黄鸭除了供小朋友玩耍,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是否能用它来做一些工程实验,能不能把这个小黄鸭用到别的地方。从这四种不同的视角看待同样一个东西就形成了完全不一样的观点,阅读的时候也是如此。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是在不断地提高视角以及看问题的能力。好比一家公司,如果只是一个普通员工,会觉得每年涨8%的薪水太抠门;但如果是公司的老板就会觉得每年涨薪8%对公司而言负担会很重,这就是视角的不同。

如果阅读只是想获取书的内容,那可能就是小朋友的视角;如果想运用书里得来的知识,那可能是家长的视角;如果是一个写作者,就想知道某本书是如何写出来的,为什么能畅销,而自己的书不畅销,这里面的差距是什么。切换不同的视角,看待同样一个问题得出的答案会完全不一样。

讲完了“是什么”和“为什么”,接下来我们需要探讨究竟有哪些内容值得深度阅读。深度阅读不是把一本书完整地读完,不是读的时间足够久,也不是把一个片段、把一张图做深度的解读。这些都是片面的看法。





哪些内容值得深度阅读


专业的内容、自己需要的内容、需要了解底层规律的内容、核心的知识、延伸性强的内容、感兴趣的内容、读一遍之后不明白的内容……这些都属于需要深度阅读的内容,我们对于阅读是有自己的理解力的,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

阅读一直要关注自己的感受,如果把前文的“需要进行深度阅读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可以分为下面几种:“咦?”“哈!”“嗯!”

“咦?”指的是某个知识好像有点难,不太明白。

“哈!”的意思是让我们茅塞顿开、质量非常高的内容。

“嗯!”指的是某个有道理的内容,值得我们继续深入了解一下。

有的读者认为文学类、心理类、投资类的书都需要深度阅读。其实在甄别是否需要深度阅读的对象时,我们针对的并不是某一本书,而是针对“概念”。理解某个概念的过程中,如果它让我们感觉到困惑或喜悦、感觉到“力量”和“价值”,这时就可以针对该内容进行深度阅读。因为这时只是知道了该概念是什么,还需要通过深度阅读提升视角——这个概念如何使用、后台如何实现、原理是什么等,只有把这些都搞清楚了,才算是拥有了这个类别的知识。





这里有一个半衰期的概念,半衰期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或者说药理学概念,指的是每个知识都有衰退期。比如,今天还很流行的东西,明天可能就不流行了。今年大家还在学习的东西,明年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我们在阅读时的过程也一样。

例如某些阅读方法、时间管理方法,把时间线拉长来看,无论人们到什么时候都可以使用,这些内容可以指导我们做决策,指导我们去思考。这些都是收益期很长的知识。有些知识可能收益期很短,例如微博的热门话题、热搜榜,可以让我们放松和娱乐,但是这些内容的半衰期很短,看过之后很快就会忘记,这样的内容就不值得进行深度阅读。

很多小说属于消遣型读物。比如《盗墓笔记》,这本书是闲暇时候用来消遣的读物,但如果想知道一本小说的写作方法,并模仿这种写作方法,《盗墓笔记》的很多内容非常适合进行深度阅读,因为作者设置剧情和布置情节的手法和技术非常的娴熟和巧妙。

当我们想知道哪些内容值得学习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大神们的学习内容。例如“混沌大学”的学习内容,以及他们推荐的一些必读书和选读书等。如果想变成工程师或专家,从他们的视角研究他们关注的书,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这些书里有很多值得深度阅读的内容。

比如,在“混沌大学”2017年下半年的开学典礼上,讲了11个模型,分别是刻意练习、递进性原理、机械论等。这些模型在做决策和判断的时候非常有用。这些内容中有一些我至今还没有接触过。所以当遇到一些很厉害、对我们很有价值但又不是特别明白的内容时,我们千万不能放过,必须要用深度阅读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也是深度阅读的核心方法。





深度阅读的三个步骤


深度阅读口诀

练兵场



*  *  *



寻找联系  ,探索“冰山”  ,多场景  应用

创意灵感来自:李叫兽



深度阅读分为三个步骤——“练兵场”。“练”指的是寻找联系,“兵”指的是发现冰山,“场”指的是多场景练习应用。寻找联系、探索冰山、多场景应用——“练兵场”,把步骤口诀化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记忆,与之前的“因概少切复”的概念类似,都是很简单有效的概念。





寻找联系


寻找联系





寻找联系的意思是当看到某句话或者某个概念的时候,要下意识地尝试分析该内容是否能够通过其他的现象解释。

例如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故事,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甚至可以打个比方。寻找联系分为如下几种:第一是经验联系。经验联系的代表就是之前用过的“拆书帮”RIA便签读书法。RIA便签读书法是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里提到过的经典方法,就是产生一个经验性的联系——当我们看到某段话的时候,立刻想到这个内容我们之前是不是遇到过。

我们只会对那些我们知道的内容感兴趣,前文讲到鸡尾酒效应、大脑的原理时也说过这一点,大脑会注意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内容。阅读其实也是这样,如果发现某个片段好像遇到过,就要进行相应的联系,把当下碰到的内容与过去的经验连接起来。

交叉联系(不同的书都在讲同一个主题)





除了经验联系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关联法。之前在做主题阅读的时候,会发现某本书里讲的内容在别的书里也看过,比如《褚橙你也学不会》里的一些核心思想与《海底捞你学不会》里的核心思想是一样的,还有一本书叫作《会切西红柿,就能做餐饮》,这本书的主题同样也是与餐饮、服务行业相关,这种深度阅读的方法就是关联法。

举一个“李叫兽”曾经举过的例子:人的爬虫脑控制着欲望,这部分大脑更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我们在讲大脑时也讲过这一点。如果我遇到了某个现象,我会寻找它究竟能被哪些理论解释,如果找不出5个现象我不会罢休。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深度阅读需要注意的一点:当看到某些内容,如果有了“咦、嗯、啊”的感受,就试着举5个例子,来解释看到的这个内容。

举个例子:iPod曾经有这样一条文案,用来形容一个iPod的硬盘容量和体积大小。如果简单直白地用“小体积大容量的MP3”,就太通俗了,不吸引人。由于人的大脑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苹果的广告把“小体积大容量”解释成了“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里”,这样解释一下子就能带给我们生动的视觉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