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我们要自学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我们要自学

2.3 著名的自学者

书籍名:《我们要自学》    作者:张玳


前面我们从逻辑上讨论了自学的可能性。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古今中外的著名自学者。值得注意的是,近两百年以来,人类接受教育的时间有长足的增加,所以,我们很难严格界定自学者——因为每个人都是一定程度上的自学者。这里列出的著名自学者,指的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通过自己的学习而掌握了专业的技能,或者在所属专业形成了重要的突破。

史上最著名的自学者莫过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了。他曾经给维罗基奥做过学徒,接受过绘画相关的训练,但是绘画之外的东西,几乎都是他自己学习的。达·芬奇在工程学、数学上的观察和探索非常超前,他的很多发明和研究远远超过了当时的科学水平,也没有人可以教他。所以,他的成就主要依靠于自己的学习和探索。

美国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十岁就被迫辍学。后来,仅靠自己学习和研究,他发现了电荷的正负性,发明了避雷针。此外,他对气象学(绘制出了第一幅洋流图)、人口学(提出了人口增长理论)、物理学(蒸发制冷理论)等也有研究。也许正是因为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他才取得了如此多元的成就,让自己的好奇心得到释放。

我们熟知的发明家(当然也有人认为他只是个商人)托马斯·爱迪生也是自学成才。他小时候上课常常走神,被老师称为“蠢蛋”,上课仅仅三个月就辍学,后来留在家,由母亲进行教育。尽管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但是爱迪生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用各种各样天马行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走寻常路。他做各种发明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这里不再赘述。

现代以来,最著名的自学者也许要数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了。他十六岁开始做职业拳击手,甚至还开过卡车。后来,利用做拳击手的奖金游历日、欧、美多年。他上过夜校,学习画画,又通过函授学习了一些室内设计,并开始了室内设计实战。此外,他还临摹勒·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图,而且每次在看到一个建筑或者空地的时候,都会在脑海中思考,应该怎么来设计。有时候,他甚至会直接找到建筑的主人,告知他的设计想法,被人觉得是神经病。有了这样不懈的努力和激情,他从室内设计开始,到小的住宅项目,慢慢再到比较大的项目,以及海外的项目,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清水混凝土自然风的建筑,成为了建筑界极为少见的自学成才典范。要说起来,建筑学这样跨学科,而且混杂了技术和美术、感官和功能的学科,都能自学,还有什么是不能自学的呢?

流行音乐界也有相当多的人没有经历过正规的音乐教育。比如台湾地区的情歌教父李宗盛,他就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也不懂什么音乐理论,甚至连五线谱都不懂。仅仅跟邻居学了几个吉他和弦,就自己慢慢摸索出了一条音乐道路。其实那一代的创作歌手很多都是如此,比如罗大佑学的是医学,陈升学的更是汽车修护,几乎都是靠自己的学习和领悟来创作音乐。

除了上面提到的自学者之外,还有不少作家也是自己学习的写作,比如韩寒、东野圭吾等。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似乎也是很早就辍学了,但是据说郑渊洁找了很多专家级的家教,全套量身定做课程,所以在这里就不算成自学者了。

我相信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自学者之外,还有很多人也是自学。不信你可以看看那些大学毕业生,有多少是选择了对口的专业,直接运用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又有多少是选择了不对口的专业,或者在毕业之后又通过各种形式自己学习了新的知识?后者其实也是自学,只不过也许没那么明显罢了。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但是学校生活总会结束。在脱离学校,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上面这些自学者都领悟和掌握了专业的知识,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问题来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研究一下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核心——老师。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分析一下老师的作用,并讨论一下如何来判断老师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