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我们要自学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我们要自学

4.3 制订学习计划

书籍名:《我们要自学》    作者:张玳


两条路列在森林中,我选了少有人走的那条,从此,改变了我的一生。

——罗伯特·弗罗斯特

前面我们聊了资源,接下来就正式开始聊学习的具体计划和流程了。在这一节里,我主要就我的经验来谈一谈我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我一直在强调的就是每个人都不同,所以这里的计划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照搬。说实话,我每次看到这类“框架”或者“方法论”的时候,总是嗤之以鼻。所以,我假设你看到这样一份清单列表的时候,也和我一样,带着强烈的抵触情绪。对此,我的解决办法是,我每提出一个概念或者流程,都会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要这样做。

当然,对我来说十分符合逻辑的,对你来说也许不一定。我的目的也不是灌输什么,只要读者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能形成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就行。



4.3.1 明确你的目标

前面已经谈过,目标让学习有了方向,也是计划要达成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先设定一些目标。我的学习计划包括一个长期目标、一个中期目标,以及一系列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应该是半年到一年期的目标,距离太久远了就会失去意义,距离太近则又太不灵活。长期目标应该比较具体,比如多少字的写作,阅读多少篇文章,画多少张画,能完美演奏某个曲子,都可以。不要给自己设定比较抽象的目标,比如“成为钢琴家”,或者“成为半专业的摄影师”,这样的目标无法验证和衡量,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对自己的能力和决心不明确的时候,长期目标宜低不宜高。如果提前达到目标,修改提升目标即可。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不是在制订详尽的学习计划,那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只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标注出一个个的参照点。这些参照点告诉我们学习的进度,速度以及总体方向。根据我们个人的情况,我们可以随时对参照点的位置进行调整,而不是必须按部就班地走。

世界上有不少建筑工程,都是通过详尽的计算,做好的周全的计划,然后一步步按照图纸施工的,分毫不差。这养成了人类的“工程崇拜”,觉得任何事情似乎都应该先做好详尽的计划,然后一步步按着走。可是,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测每一步应该怎么走,也无法做好完美的计划,这就要求我们小步走,快步走,走错了马上退回来,反思,换个方向。此外,人类不是机器,很难完全跟着计划走,一旦计划有变,做计划花的时间就都白费了。所以,我们不能按做工程的方式来学习,要把目标视作参照点,而不是一个个的步骤。

中期目标,或者阶段目标,是对长期目标的切割。我一般把中期目标设定为一个月,它足够长,可以避免某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但又足够短,可以帮助我迅速地反思并对长期目标进行调整。对于有的目标来说,中期目标是很自然的。比如半年写作  12  万字,那么每个月平均就是  2  万字。每年画  120  幅画,每个月就是  10  幅画。如此类推。对于有些稍微复杂一点的目标,就需要做一些调查了。比如,年度计划是用钢琴弹奏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那么月计划应该是怎样呢?这个就需要自学者对自己的情况、曲子的难度等,进行一些了解了。具体的信息收集方法,我们后面会结合例子谈一谈。

有了中期目标,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能对长期目标的可行性做出判断。比如,我前三个月每个月写了  1.5  万字,那么说明可能我半年  12  万字有些勉强,需要稍微做一下调整。

短期目标就是每天都想要达到的目标,所谓的“速效目标”。我们应该尽量把它量化,比如学习乐器,就设定为每天至少  1  小时。如果是画画,那么就设定为每天至少一幅完整的速写。短期目标一旦量化,我们就能对学习的状态进行评测。短期目标的目的是让我们坚持,而不是真的要根据它来对长期目标做出多大的调整。设定每天必须要做到某个事情,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其实相当之难。

如果你已经过了时间多到打哈欠的学生时代,那么可以试试:除每日必行事务之外,你随便想一件事情,坚持一个月。只要不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比如做饭、工作、睡觉等,随便什么事情,每天只需半小时,坚持一个月。我相信你会发现这比想象的难太多了。我们每天工作下班就很累了,现在能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又太多,导致我们时间的碎片化,而且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哪怕只是半小时。这还不算偶尔生病,不舒服,出门参加社交活动,加班等。1  个月,30  天,其实很难。

短期目标的目的就在于此——它把我们每天需要做的事情给展示出来,让我们可以记录坚持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它只是一个记录和监测的工具,不能靠它来促使或者帮助人来坚持。坚持这样的事情,仍然是要靠自己的。

有些朋友觉得要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公开化,让大家来帮助监督,我个人认为对于学习来说这并不靠谱。坚持与不坚持主要靠的是毅力和对学习对象的爱,再公开的东西,别人也有不再关注的一天。即便是父母,又有谁能几十年如一日地督促你?外界的监督一撤,我们还学不学?坚不坚持?所以,主要还是得靠自己。



4.3.2 串成时间线

有了各项目标之后,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用时间线串起来,方便我们清楚地看到每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并进行反思。

这样的时间线既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借助软件。这里,我以一个时间线插图作为例子。

大家可以看到,我使用了一个  1  开的大号便利白板纸来做时间线。时间线上的时间区间是一周,差不多是中期目标时间区间的四分之一。每一天在时间线上是一个点,通常我只标出五天,剩下两天不强制练习(实际上我仍然会练习)。第五天是每周的检查点,所以着重标注成了红色。时间线下,是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原本包括了钢琴和绘画两项,后来为了专注,我把绘画去掉了。这并不意味着不画,但是我并不对其设定目标进行追踪,仅作为普通爱好。

每一天,我会做一些练习和学习,然后把进步、心得、练习的时间、结果写在黄色的小便利贴上,然后贴到对应的时间点上。如果有作品,比如绘画的作品,我会编号,整理起来,并在便利贴上写上编号。有时候弹琴会录像,我也会标记出来。在收集练习结果这方面,虚拟的白板会更好用一些。有意思的是,几乎每天我都能有一些收获和心得,如果没有,也没关系,我会对自己当天的练习情况进行详细地反思,找出做得好的点和做得不好的点。

在时间线的上方,是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分别用红色和蓝色的纸来表示。这可以帮助我迅速对比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当前状态,并做出评估。由于图中的中期目标刚刚完成,换了新的,长期目标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所以暂时没有贴上新的长期目标。

在时间线的右上方,是对上周学习情况的一个回顾反思,一般会列出觉得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以便在这周改进。

也许你知道精益生产法(或者叫作丰田生产法),已经看出来了,这其实是某种形式的“信息看板”(kanban)。是的,这种以结构化的形式公开展示信息以帮助某种流程的方法,就是看板。有了这些公开的信息,我们就能更快速地概览学习状况,还能看出哪些天没有练习,没有反思,起到一定的督促效果。

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莫过于自我反思。反思的结果,其实就是我真正“学到”的东西。我一般会每周或者每个月做一次整理,把所有学到的东西整理一下,落成文字,把知识系统化。这样做既可以帮助我自己的学习,让自己的学习计划更臻完善,又可以形成一套资料,分享给其他人,可谓一举两得。



4.3.3 调整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好不好,其实很容易判断。我们只需要看两个点就行了:第一,你学得快不快乐;第二,你学得快不快。我的感受是,最佳的学习方法会让人感到愉悦和满足,又能够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快乐来自于你对学习方法的认可和信任,而学习的进步则是因为学习方法很适合你。

如果你学得很痛苦,或者觉得很枯燥,那很有可能是你的学习方法有问题。也许你自己本来就不擅长。如果你在学校,那很有可能你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能调整自己的心态,用自己的方法来学。这一点我们后面会讲到。

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让你学得愉快,又能让你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也就是学得快。这个快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并不是说“速成”。除非真的天赋异禀,否则任何方法都不可能让人“速成”。学得快,意味着你不断地、持续地能看到或者感到自己的进步。如果你长时间原地踏步,那么也许就应该换一个方式来学,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

《易传》有云:“穷则变,变则通。”我们可以理解为一旦到了终点,到头了,走不通了,就必须变化。学习本身不难,所以如果我们遇到难以逾越的点,不妨试试换个方法。

当然,在“穷则变”的过程中有两个点必须注意。首先,我们的目标必须定得合适。如果本身我们设定的目标就不现实或者过于好高骛远,则不是“穷”的问题了,而是本身就“不达”,根本就达不到(目标的问题我们后面会专门谈到)。其次,我们必须先全力以赴,并且坚持一段时间,因为有时候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对学习对象有所领悟。如果在成果出来之前就放弃了,我们就很容易陷入一个不断切换方法的状态,耗时费力,难以深入。

如果我们设定了比较现实的目标,而且又坚持练习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仍然学得很枯燥,而且看不到进步,那就可以试着调整学习方法了。如果能通过反思发现问题的所在,那么就做小的调整。如果觉得学习方法整体有一些问题,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完全不同的思路,跳出自己思维的框架,发挥想象力。

总结来说,就是八个字——全力以赴,穷则思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