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我们要自学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我们要自学

跋 普适的道理和不普适的方法

书籍名:《我们要自学》    作者:张玳


一本没有后记的书是不完整的——我常常会这么觉得。所以,这里就谈谈我对“道理”和“方法”的看法,作为结尾吧。

这是一个相当浮躁的社会。放眼望向书店的书架,上面摆放的全是各种新老成功学或者方法论的书籍。这些书籍会告诉你,如果你怎么做,就能如何成功,如果你采取这样的思维,就能达到什么境界。不仅如此,我们很多幼儿教育类的书籍也采取了这种形式,非常教条地告诉家长,你应该如何如何教育小孩。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外表、性格、背景、成长的历程,都不一样。基于这种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和行事方式,而且我们也无法通过绝对的标准来判断谁的方法更优秀。可问题是,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以至于很多人没有时间去自己体会生命,自己领悟一些道理,而寄希望于别人能把所有营养提取出来,形成胶囊,吃了就行。

这其实是把道理和方法二者混为一谈了。在我看来,道理是通用的,符合逻辑的,而且经得起反复推敲的,而方法则是非常实际的操作,包括各种步骤,各种行动体系结构。前者是普遍适用的,而后者则必须个性化。

举个例子来说,道理就是“每个人都需要维生素  C  才能生存”。怎么样来获得维生素  C,则需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来做选择。有的人吃点维生素  C  片就可以了,也许他吸收好。有的人吃维生素  C  片没用,只能喝鲜榨橙子汁,那说明他的消化系统更能接受橙子。也许有的人吃桔子类的水果觉得很难受,反而更愿意吃点猪肝或者生蚝。在方法这个层面,没有普适一说。

在我看来,好的学习类书籍(或者文章)应该讲清楚道理,然后阐述方法,并明确表明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并鼓励读者自己去领悟和发掘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讲述方法的时候,则一定要把背后的“为什么”讲明白。讲明白了为什么,那么读者就更容易发展出自己的方法。

再回到这本书。这本书尝试传达的一个基本道理就是:自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这个道理之下,我分享了一些自己的自学心得和方法。正如前面所言,我不相信我的方法就是普适的方法,它仅仅是最适合我自己的方法,读者应该自己形成自己的方法。为了帮助读者,我尽量在提出一个观点或者方法的时候,阐述我这样做的目的。只要能达成同样的目的,具体的方式其实并无所谓。

在结束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话题。在序里面,我提到过我对历史老师的提问:为什么要学历史?当时老师没有给出满意的答复。后来,我和一位很爱看书的朋友聊天,偶然听到他说为什么他要了解和学习历史,我觉得非常有意思,遂摘抄在此。

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有一部续集,叫作《死者代言人》。意思就是说:在这个宇宙中,有很多智能生物,很多社会群体,它们生存过,后来灭绝或者消失了;现在,它们不能说话了,所以,需要这样一个“代言人”。这个代言人的职责,正是告诉其他活着的人,这群生物曾经是怎样的,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们会做出某种选择,为什么灭亡。

所有智能生物,其实都有理智,但是,由于时间和环境的不同,我们并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会导致灭亡。我们要么假设他们全都是傻子、疯子,要么,我们就去研究他们,为他们代言,告诉活着的人,原来他们当初也很理性,也有苦衷。

《安德的游戏》中的虫族是如此,大清帝国和李鸿章何尝不是如此?太平洋的岛民何尝不是如此?如果看看历史,就会发现“对方集体犯傻”这样的假设是很站不住脚的。

其实,我们都生在自己的世界和历史之中,如果不跳出这个框架,就无法清楚地看到自己。这样,我们就只能听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如此。也就是说,学习历史其实就是学习独立和理性的思考。

听他说了这些之后,我很受启发,也希望能给想学习历史的朋友一些参考。

最后,希望天下的自学者都能不被“权威”二字所吓,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并相互帮助,让学习变成更加简单和快乐的事情。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