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深度连接:让优秀的人都为你所用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深度连接:让优秀的人都为你所用

相对剥夺感与广义友谊悖论

书籍名:《深度连接:让优秀的人都为你所用》    作者:杰西.沃伦.特维罗



塞缪尔·斯托弗是一位社会学家,二战期间在美国军队中做行为研究工作。在他的一次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件奇特的事情:一个部门提供的升职机会越多,人们对该部门的升职计划越不满意。难道容易升职会让人们不开心吗?

事实证明,在升职很容易的环境中获得提拔,人们不会感到特别高兴或骄傲,因为这是如此普通。那些没升职的人情绪更是不佳,因为居然没他们的份儿。相反,在一个很难得到升职的环境中,那些少数升职的人会非常有成就感。而其他人也会感觉很好,因为升职是如此不易,犯不上嫉妒。从本质上讲,在后一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不会晋级,所以,他们不觉得孤单。如果升职不在期望之中,人们就不会为了它花心思。但如果它在预期中,却没有得到,人们就会觉得很糟糕。人们往往基于环境中的相对位置来衡量自己。在社会学中,这被称为“相对剥夺感”。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大卫和歌利亚》一书中讨论过相对剥夺感这个概念[7],这本书写的是劣势群体的故事。主人公是布朗大学的一位女学生。虽然她的智商非常高,但在周围,比她更聪明的学生高度密集,因此她认为自己很弱。这种现象也发生在全球范围内。格拉德威尔解释说,在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瑞士、丹麦、冰岛、荷兰、加拿大),自杀率比那些相对幸福感低的国家要高(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为什么呢?因为在幸福的国家里,即使最少量的不快乐都可以让你苦不堪言。当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在微笑,笑不出来的你会觉得自己像一个弃儿。如果你有抑郁的倾向,这种感觉会更加糟糕。

相对剥夺感在我们的一生中频繁地出现。工作场所的竞争是预期之中的,所以我们通常可以处理。但是,那些预期之外的呢?比如,我们的社交圈实际上并没有看到的那么高大上,怎么办?不幸的是,这恰恰是数字时代常见的现象,所谓的“广义友谊悖论”的结果。

让我来解释一下。1991年,社会学家斯科特·菲尔德发现,人们比他们的朋友拥有更少的朋友。换句话说,你的朋友比你拥有更多的朋友。这个道理对其他类型的关系也是如此。例如,你的性伴侣可能有比你多的性伴侣。如果有人有很多朋友,你很可能是那些朋友中的一个;如果有人有很多性伴侣,你很可能是那些性伴侣中的一个。那么,智力、财富和幸福等方面呢?你的朋友是否比你更聪明、更富有、更幸福呢?

下面要说的就更有趣了。如今,脸书和推特等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我们会更多地经历到广义友谊悖论。社交网站上我们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这些朋友都可能比我们更聪明、更富有、更幸福。这些朋友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地发帖,造成一种倾向:即使是那些不太成功或不大开心的人,也会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快乐或成功,只是为了赶上别人。

如果我们把相对剥夺感与广义友谊悖论的概念相结合,就会得到以下的结论:

1.我们倾向于用周围的人来衡量我们的能力。(相对剥夺感)

2.我们一直在观察社交圈子里那些看上去比我们更优秀的人。(广义友谊悖论)

在电视上和杂志上看到名人是一回事,但朋友和同事是名人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后者会令大多数人深深觉得自己不够优秀,甚至自卑。

有两件事值得好好思考。首先,你要问自己是真的对生活感到不满意,还是和别人比起来显得不够好。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是因为它不适合你呢,还是因为你把自己和那个专业跳伞运动员,总是在脸书上发炫酷照片的那个人相比较?[8]其次,如果你真的不满意,为什么不改变呢?

其他人不见得真比你更聪明、更富裕、更快乐。但不幸的是,闪亮的社交舞台很可能让你产生错觉。社交媒体正在不断把虚假的世界呈现在你面前——一个华丽且高不可攀的世界。你最好忽略它。在网络世界中发生的事情,与你在真实世界上的地位、能力和幸福没有任何关系。一旦你把这些虚假的东西推到一边,便可以更准确地评价自己。

如果你正在考虑创办一家公司、辞职、开始兼职、结束一段关系,等等,千万别被虚假的网络所左右。那什么才是你下决定的基础呢?激情。



激情是幸福的货币


蒂姆·菲利斯(《四小时工作周》的作者)认为,幸福的对立面不是伤心,而是无聊。对此我百分之百同意。大多数人工作是因为需要赚钱,但做的工作很无聊,由于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中,才会变得不快乐。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如果我们顺着蒂姆的思路想,要保持快乐的秘诀仅仅是逃避空虚无聊。我认为激情、目的、娱乐和兴奋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幸运的是,这些疗法可以免费得到,特别是激情。[9]问题是如何填充我们的时间。如果每天做无聊的事10分钟,然后用激情填满剩下的一天——这将是维持幸福的最佳公式。不幸的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正好相反。我们花很少量的时间在激情上,把大部分时间消耗在无聊或压力大的工作上。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下面是解决方案:

我把这个称为幸福金字塔。它会提高你的决策能力。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幸福并没被包含在这个金字塔里。这是因为爬到金字塔的第一层你就可以获得幸福。目前你需要的只是激情。

金钱主宰了很多生活中的事情,为了钱而放弃激情或者其他一切是人们最常见的选择。我们努力追求成功,以为这样就可以快乐,而不是先确保快乐,然后获得成功。这恰恰是本末倒置。如果你花大量的时间在赚钱上,没有以激情为基础,就需要赶紧跳下贼船。记住:不要为金钱或金字塔其他层级上的东西奋斗。一定要为时间而奋斗,然后用激情填充它。一旦你有激情这个坚实的基础,就可以顺利获得金字塔其他层级上的东西。[10]

在最初阶段就让激情成为生活的基石是不可能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轻易辞了工作去太平洋环游。那么该怎样开始呢?让我来告诉你:先找到“目标迸发点”。目标迸发点就是你喜欢定期做的事情,包括观看橄榄球比赛、跑步,或是读书。这些简单的快乐会让你漂浮在幸福海洋里。

没错,这是常识。但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止步的地方。我们一个月只有几次机会去做喜欢的事,日程安排的其余部分都被无聊的事情充满。想逃脱这样的命运就需要寻找“目标弧线”。目标弧线是那些让你产生激情的更广义的活动,包括锻炼或教学。需要注意的是,锻炼和教学是无始无终的一般性活动,而看橄榄球比赛是一项具体的、持续时间有限的活动。有限的时间是迸发点和目标弧线之间的区别。

定义一条弧线可以帮助定义相关的迸发点,反之亦然。例如:

迸发点自然会帮助实现弧线。你的目的应该是找到能够产生收入的迸发点。比如说,举办收费的私人研讨会就是一个可以创收的迸发点。写这本书也是一个创收的迸发点。因为这本书是卖钱的。这也有助于我完成更广义的目标弧线——共享知识。本质上说,这一创收活动是靠激情推动的。[11]它占用了很多时间,但我绝对心甘情愿。
开办公司是无数小迸发点的集合。创业之前,我每天早上不是阅读新闻而是读创业博客。我有一个列表,上面列满了与开公司有关的想法。许多想法演变成了很长的文件,上面写着功能说明和营销计划。我这样做是因为热爱它,它给了我兴奋和希望。最终,当我终于创办了一家公司时,它变成了一个可以赚钱的迸发点。这也有助于我完成另一个目标弧线——创建娱乐产品。

目标迸发点不一定与日常工作完全对立,只需要建立在激情和目的之上。如果你喜欢做饭而你的职业是厨师,你就乐吧。同样,迸发点不一定需要与工作相关。喜欢照顾小孩儿吗?很好,用它来创造你的幸福吧,想办法把它变成一个可以赚钱的迸发点。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激情在哪里,问问自己平时最喜欢做什么。你的目光飞去哪了?你访问哪些网站?看什么样的文章和书籍?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哪些活动自然会引起你的注意?你的激情就在面前:你怎么度过空闲时间的。有人说不应该把兴趣变成工作。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如果你想逃离僵尸乐园,就必须让兴趣变成工作,因为兴趣是激情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