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你的自律,给你自由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你的自律,给你自由

有这种想法的人,只会越过越穷

书籍名:《你的自律,给你自由》    作者:小椰子



  看过别人分享的一个真实故事:

  小时候她家里很穷,有一次跟着妈妈去菜市场买菜,看到摊位边上放了一筐杧果。那是她第一次看到这种颜色鲜艳的热带水果,就好奇地轻轻触碰了一下。摊主看到了,叫她不要摸。她妈妈立刻条件反射似的狠狠甩了她一巴掌,然后带着号啕大哭的她走了。

  回家的路上,妈妈跟她说,她怕如果不这样做,摊主就会说杧果给摸坏了,非要她买下来。那可是一大笔钱,可以买很多青菜了。打了她,摊主就不好意思开口了。

  这种贫穷的经历,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当她长大成人,看到杧果也会远远躲开,皮肤一沾上杧果汁就会发红。

  贫穷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是非常可怕。而更可怕的是,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摆脱贫困。

  人究竟是怎样越过越穷的?在《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一书中,两位作者深入考察了贫穷国家的穷人生活以及他们相对应的选择,看完我总算得到了一点启发。

01穷人信息来源匮乏,容易相信错误的信息

  很多人以为,食物的短缺才是造成穷人效率低下、生活贫困的重要原因。

  住在印尼的帕克,年过四十,大多数体力活都干不了,也没有足够的学识和经验去胜任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他和妻子有十三个孩子,为了生存,妻子只能到外地挣钱,而长子虽然成绩不错,但也只能辍学到建筑工地上当学徒。而帕克本人靠着政府的救济生活,一周有四天每天吃两顿饭,剩下的三天每天只吃一顿饭。

  帕克将自己的贫穷归结于没有足够的食物。由于吃不饱,他整个人都虚弱无力、无法干活,而沮丧的情绪也一点点削弱他的意志,使他不再去想该如何解决问题。

  那么假设,穷人有足够的钱去买食物,是否就能吃得更多、提高生产能力,摆脱贫困?

《贫穷的本质》的作者在中国的两个地区,随机选定了一些饭都吃不饱的贫困家庭做实验。而实验结果表明,那些贫困家庭,即使有足够的补贴让他们去购买食物,他们也不懂得如何正确地购买。

  穷人没有基本的营养学知识,他们在选择食物时,主要考虑的不是价格是否便宜,也不是有无营养价值,而是好不好吃。

  贫困家庭只需少购买一点昂贵的甜食、加工食品,多买一点叶类蔬菜及粗粮,就可以获得更高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还能有钱剩余。然而,他们并没有这样做。

  在健康方面亦是如此。很多穷人都坚信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液才能让病情好起来,因此他们都很愿意打针、输液。而抗生素、类固醇的滥用,不但会使人的面容老化,还会造成寿命缩短。

  知识的匮乏、信息的闭塞,往往会让人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02穷人目光短浅、拒绝计划,注重当前的娱乐

  印度克延比都的菜市场里生活着一群贫穷的小商贩。

  每天清晨,他们会向富人借1000卢比,然后去进货,卖完可赚到1100卢比,而晚上,他们要还给富人1050卢比。也就是说,他们一天的收入是50卢比。

  其实,只要小贩不把这50卢比全花掉,每天剩下5卢比用于第二天进货,由于复利效应,他们只需要五十天,就不用再去借这1000卢比的本钱,他们的收入就会节节攀升。

  但是,没有一个小商贩会这样做,他们就天天重复着借钱还钱的动作。

  穷人通常目光短浅、精神短视,恐惧未知、拒绝改变,因此重复做着错误的选择。

  《贫穷的本质》一书的作者在摩洛哥的一个偏远山区,遇见了一个叫欧查·姆巴克的穷人。作者问他,如果有更多的钱,他会用来做什么。他说,会用来买更多的食物。作者又接着问,如果有更多更多的钱,会用来买什么。他回答,会用来买更多好吃的食物。

  然而,当作者探访他的家庭时,发现他的家里并非一贫如洗,而是有一台电视机。他笑着说:“电视机比食物更重要。”穷人宁可饭都吃不饱,也要攒钱买电视机,并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只是想让自己的生活少一些乏味。

  不仅如此,越是贫困的地区,越会花大笔钱置办嫁妆,举行婚礼、葬礼等活动。印度的母亲会提前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开始攒钱为自己八岁大的女儿准备婚礼;而在南非,有的家庭宁可让孩子辍学,也要办一场隆重的葬礼。

  为什么他们不把那些钱攒下来,投入到真正能使他们得到更多收入、过得更好的地方?

  因为穷人不相信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也不肯花时间去制订复杂的改变计划。因此他们只关注当下的娱乐,尽可能地让当前的日子不再那么乏味。

  反观我们自身,有多少人会把轻松的事情留给今天的自己,把困难的事情留给明天?对于穷人来说更是如此。

03穷人不喜欢防患于未然,缺乏保险意识

  穷人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风险,一场突变很可能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当穷人自己或者亲人得病的时候,穷人就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从而失去收入来源。因为穷人不像富人,有自己的赚钱系统,当富人停止工作,并不会因此失去收入,穷人却很可能因此倾家荡产。

  然而,穷人却很少有预防的意识。在健康方面,穷人常常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明明有钱可以买一支疫苗注射,穷人却会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直到患上疾病为止。

  从疫苗到一些有益于健康的食品、医生开的口服补液,都是一些低成本却可以挽救生命的预防措施,但穷人却看不到其中的重要性。

  在保险方面,穷人首先对保险的概念并不是很了解;其次,保险需要预先支付一定费用,为将来生活购买保障,然而,穷人往往耐心不够、不喜欢未雨绸缪。

  当穷人因遭遇风险而失去全部财产,甚至走上借高利贷的路后,会失去希望,感到没有出路,这会大大降低渡过难关所需的自控力。而压力又会使穷人产生抑郁情绪,更难集中注意力,降低效率,简直就是恶性循环。

  李嘉诚曾经说:“别人都说我很富有,拥有很多的财富,其实真正属于我个人的财富,是给我自己和亲人买了充足的保险。”

  一个人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现在拥有的满足,而是来自对未知风险的预知和把控。

04穷人不重视教育,养儿只为防老

  穷人对教育不够重视,他们觉得教育真正的好处并不多。有许多有钱人家的孩子,即使没有任何天赋,也可以受到更多的教育,而天资聪颖的穷人家孩子,则很有可能会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

  穷人的教育观是扭曲的。上学要么被贬得一无是处,要么被当成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这种教育观念扭曲了大多数孩子不成熟的心智,使得许多孩子选择了逃避,过早走上谋生的道路。

  由于短视,穷人看不到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那些辍学的孩子,多数都在从事着最卑微、薪水最低的工作,直到贫穷成为命运,一生难以逆袭。

自控力的低下、毫无计划性的短视使得贫穷成为穷人生活的常态。

结语

  贫穷,既是贫穷的原因,也是贫穷的结果。希望你我能从这四点贫穷的本质中获得启发,学会跳出局限性、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拓宽获取知识的途径,明确自己的目标;克服拖延和懒惰,学会自控。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越过越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