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你的自律,给你自由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你的自律,给你自由

你活得那么累,为什么还生活在社会底层

书籍名:《你的自律,给你自由》    作者:小椰子



01

  周末受邀去朋友家吃饭,想着不能空着手去,便在路边的面包店买了一盒慕斯蛋糕带过去。

  一进门,朋友家的两个小孩立刻将我围住了,我笑着把蛋糕盒递给他们,两个小鬼欢呼雀跃地开始分蛋糕。没想到,那盒蛋糕竟让他们争执了起来。

  原来,盒子里有六块蛋糕,其中五块是巧克力味的,只有一块是草莓味的。孩子们都抢着要那块草莓味的。

  其实,朋友告诉我,两个小孩平时都比较喜欢吃巧克力蛋糕。可那块草莓蛋糕却有个重要的优势——稀少。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稀缺性原理”,即东西越少,想要的人就越多。东西的稀缺性越大,我们觉得它的价值越高,但它实际并没有变得更珍贵。

  有句歌词唱得好,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稀缺的东西对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这就是为什么“独家新闻”有着那么高的点击率;为什么网红的淘宝店铺一上新,所有的预售商品都被一抢而空;为什么那么多果粉愿意从凌晨开始排队等着买iPhone新款。

  限量版、稀缺、独家……这是最能俘虏眼球、激起购买欲的字眼。

  在整个欧洲市场,为了追求稀缺性,甚至还默默流行着这样一种服务:个人定制。比如新款包包可以印上自己名字的首字母,牛仔裤可以将自己的名字刺绣上去。

  广大商家正是瞄准了当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因此出现了“饥饿营销”、出现了“仅今日有售”。

  因为稀少,所以觉得格外珍贵。

02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收获并不是与付出成正比的,而是与付出的稀缺性成正比。

  我的表弟刚上大一,叫我帮他介绍合适的兼职,说想趁着周末时间赚点零花钱。我问他想做什么类型的兼职,他挠了挠头,列举了些发传单、奶茶店店员之类的工作。

  其实,要找到这类兼职并不困难,满大街都贴着这样的小广告,毕竟需要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比比皆是。这类兼职不需要技术含量,只需要大量重复性的机械劳动。不需要动脑,因此也得不到任何技能提升。

  于是我给表弟讲了一个故事:

  《社会心理学》的作者斯蒂芬·沃切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将受试者分为两组,请他们评价饼干的质量。第一组被分到整整一盒饼干,第二组只得到两块。结果是,第二组受试者对饼干质量的评价要比第一组高得多。

  这一实验经过多次重复,结果都相同。

  我问表弟:“饼干为什么越少越好吃?”表弟想了想,说了句:“物以稀为贵。”

  是啊,你付出大量的时间在发传单上,得到的报酬却是一小时十几、二十块,为什么?因为发传单人人都做得到,你的位置谁都可以取代。

  能让你变得更有钱的,不是毫无目的地兼职,而是你的稀缺性。

  与其将宝贵的时间花在人人都能做的机械性劳动上,不如用来学点新的技能本领,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你的外语水平非常出色,那么就有机会胜任外国客户的陪同翻译;你能将PS玩得出神入化,那么就可以尝试平面广告制作,这些都是你的竞争力。

  孙凌说过:“一个人是否能够创造价值,决定其是否值钱;而一个人所拥有的能力是否稀缺,决定其能够值多少钱。”深以为然。

03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好多养殖场都在招人,职位的名称叫作“小鸡性别鉴定师。”

  目前英国只有150名左右的小鸡性别鉴定师。因为这种人才太稀缺了,雇主们将薪水提升到一年4万英镑(约34万元人民币)。

  这就是稀缺的魅力。

  为什么你那么辛苦,却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决定你待遇的,不是你有多努力,甚至也不是你有多能干,而是你的位置有多不可取代,你的核心竞争力有多强,你有多不可复制。

结语

  无论经济形势如何,企业招人也好、裁员也罢,冗余的永远是人员而不是人才,因为人才永远稀缺。

  想要让自己成为稀缺性人才,不妨好好回想一下自己所浪费的时间、错过的学习机会,从现在开始学会多看书、多思考,与能让自己进步的人多交流。

  稀缺的重要性,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