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你的自律,给你自由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你的自律,给你自由

从明天起,做个“不好相处”的人

书籍名:《你的自律,给你自由》    作者:小椰子



01

  之前,和朋友一起跟团去泰国旅游。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抵达曼谷的机场后,我兴奋地发了条朋友圈。过了十分钟,我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天大的错误。

  “亲爱的,你去泰国了?帮我带个东西呗,不重的。”

  “听说泰国免税店的化妆品卖得超便宜,帮我带一套可以吗?”

  “如果有看到××牌子的××色号的口红,帮我买一支吧!我钱先转给你。”

  发完朋友圈后,我的微信响个不停,平时不怎么联系的朋友,接二连三地发来求代购的消息。偏偏我最不擅长的就是拒绝别人,只好一一应承下来。短短的6天的行程,我花了大部分的时间东奔西走,排队帮别人买各种化妆品和特产。

  回国那天,我的两个行李箱满满当当的都是帮别人带的东西,真正为自己买的则屈指可数。当我把所有代购的东西一一寄出,以为自己的任务圆满完成,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叫我买××牌子的××色号口红的朋友,在微信上质问我:“我要的不是这个色号啊?怎么回事?”

  我一下急了起来:“不可能啊,我不是还拍照发给你,跟你确认了两遍?”

  她过了半晌才回复我:“那可能是因为你拍过来的照片有色差吧。唉,算了,当我白买了一支吧,没事。”

  我被噎得说不出话来。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在免税店里跑了无数个专柜才找到她要的那支口红,而且怕买错还反复跟她确认了,结果不但没有收到任何感谢,自己反倒成了理亏的一方。

  叫我帮带青草药膏的朋友也发来了消息:“我怎么感觉这个青草膏不是正品,百度上说正品的瓶盖上的树是空心的,你这个是实心的,你不会买到假货了吧?”

  我无力去与她争辩,也总算知道了自己做了一件多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我一开始就懂得拒绝,就不会白白牺牲了宝贵的旅游时间,还失去了朋友的信任。

  很多人习惯去做一个体贴、顺从的人,却把握不好那个度,结果不知不觉把自己变成了别人眼中的老好人。身边的人有事没事都喜欢麻烦你,你来者不拒,然后遇到各种情况却总是让你先退让,而他们还对此习以为常甚至不以为然,结果就是事情都让你做了,亏也全让你吃了。

  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害怕失去别人,而不懂得拒绝。殊不知,不懂拒绝,毫无底线的妥协,会让自己失去更多。

02

  我在一家教育咨询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天办公室里新来了一个实习生,实习生一来就展现出满满的干劲:

  每天早上第一个到办公室,开窗、拖地、烧水、分水果给大家吃;晚上又是最后一个走,擦办公桌、整理文件柜、关空调关窗;平时工作的时候,常常主动询问上司和同事有什么需要吩咐她做的。

  同事们一开始都对她印象不错:来了个好相处的新人,态度又摆得这么谦虚,很好嘛。领导也把她的姿态看在眼里,开例会的时候在大家面前表扬了她几句,还逐渐分配她做一些额外的工作。

  然而,时间久了,大家对她所做的感到习以为常。每天等着她端茶送水,并且习惯了将自己手头上费时间又无意义的工作塞给她做。实习生可能也开始觉得心气不顺,热情渐退,不再像以前那样主动,别说烧水拖地了,迟到都成了她的家常便饭。

  有一次,办公室里最具资历的婷姐吩咐实习生去复印资料,实习生居然回了一句:“我现在比较忙,您还是自己去复印吧。”话音一落,整个办公室里的空气都变安静了。

  结果可想而知,大家对她的印象急转直下,有意无意地开始疏远她。实习生也待不住了,实习期没过就辞职走人了。

  其实,实习生正是陷入了自己无心之中设下的困局,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高期待、高标准”的起点,后面无法维持、逐渐懈怠,自然让人对她的印象大打折扣。更糟糕的是,大家会认为她一开始的殷勤极其虚伪,对其失去信任。

03

  为什么出了力反倒不讨好?一开始就摆出好相处的姿态反而会让人对其渐渐失望,不被人放在眼里?

  心理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阿伦森效应”,指的是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爱、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不断减少的人或物。当有人找你帮忙,你次次都没有拒绝,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老好人”的形象,对方也习惯了你的好,变得习以为常、不再感激。

  直到你不得已,拒绝了对方一次,又或者你帮对方做的事情出了点问题,那时他被激起的愤怒感与失望会盖过之前所有的好感,你所做的努力也将功亏一篑。

  就像我,学不会拒绝,牺牲自己的时间帮人代购,却被朋友质疑、失去了朋友的信任。就像那个实习生,一开始用力过猛,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结果却虎头蛇尾,没办法坚持,比一开始就露出“懒”的本色更糟糕。

  凡事要把握好度,过犹不及。你是否也常常不被别人放在眼里?一味地妥协、顺从、降低底线,以为能够以此换来别人的感激,对方却觉得理所当然?

  我希望你从现在开始做个“不好相处”的人:

①摆出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过分的牺牲和忍让只会让身边的人越来越骄纵,带不来任何的感激之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原则,没有必要为了讨好别人而勉强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

  当别人触碰到了你的底线,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该拒绝则拒绝,该强硬就不要忍让。

  别担心真实的自己会让某些人不开心,或者因此失去几个好朋友。要知道:你没有责任取悦所有人,真正的好朋友也不会把你当软柿子捏。

②先抑后扬,逐步增加别人对你的好感

  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先抑后扬”可以让别人对你的好感慢慢增加,而不是对你逐渐失望。

  与人交往,不要一开始就对对方奴颜婢膝,用低姿态来一味满足对方的要求,而应该展示那个真实的、有缺点、有不足的自己。你得先把自己当回事,别人才会把你当回事。

  你一开始就太好说话,什么事情都答应,什么东西都给,什么错误都原谅,对方对你的心理预期值就会处于过高的位置,无论你做什么对方都觉得理所应当。只有先抑后扬,对方才会感到惊喜。

结语

  我们要怀有善良之心,但不能被“好相处”的标签所绑架。也许你所谓的好相处,在别人的眼里是好欺负。所以,别再压抑自己的个性、委曲求全了。坚持真实的自己,才能过上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