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第11章

书籍名:《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作者:朱利安.巴吉尼


你以为你有自由你就真的有自由吗?

自由度大测试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纯粹的自由。

西蒙娜·德·波伏娃



20世纪60年代的摇滚乐队奶油合唱团有一首广受欢迎的歌曲,曲名叫《我感到自由》。从歌词与曲调来看,主唱杰克·布鲁斯(Jack  Bruce)应该非常满意自己的状态。但是这种快乐是不是一种误会呢?他也许觉得自由,但是有可能那无非是一种感觉,实际上他根本就不自由。搞不好他连不自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呢!

又是哲学上的书呆子气。我们知道那首歌是什么意思:自由是感觉到不被他人、规则与价值所束缚,不被权势集团或者什么别的东西所束缚。但是自由还有另一层意思,我们几乎任何时刻都能感受到自由。即使我们被锁链捆绑,我们还是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选择任何能做到的身体动作,这种自由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关键。

至少,大多数人都这么想。但是这种自由的感觉会不会不过是一种幻象呢?你到底有多自由呢?

测试须知



这个测试采取了问卷的形式。你只需要说出在每个情景中,你认为当中提到的那个人对他的行为有多大的责任就行。“完全没有责任”意味着这个人的行为不值得奖赏也不需要遭受遣责;“必须负全部责任”的意思是,他们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应该接受所有赞美或指责。考虑到我们一般仅在责备某人的时候,才会说他们负有责任,所以一定要记住,在测验的语境中,就像受责备一样,它还适用于受赞美。

0=完全没有责任

1=必须负一点责任

2=必须负大部分责任

3=必须负全部责任



开始测试


续前表

续前表



计分


这里的计分方式可能看起来有点儿复杂,但是一步一步遵照指南来,一切终将大白。

第一步

根据我们提供的每种答案的计分方式,填写下面的表格。举例来说,如果你给问题9的答案是“必须负一点责任”,请在题号9旁边的空白栏(a行,A列)里填写“1”。

你现在需要统分,它将给我们提供不同的数据以便阐释结果。A,  B,C每栏都有4个数字,分成上下单独的两个部分:有一部分是属于a至d行,另一部分属于e至h行。(举例来说,你对问题9,4,5,20的答案,就是A栏第一部分的4个分数;你对问题2,8,10,14上的答案,就是A栏第二部分的4个分数。)

第二步

将A,  B,C三栏各组的4个数字分别加起来,把结果填进D,  E,F,  G,H,  I格子中。

第三步

在J栏的空格中填上D+E+F的总和,在K栏的空格中填写G+H+I的总和。

第四步

将J和K的数字加起来,结果填进“总分”一栏。

分析中真正有意思的部分即将来临,不过在此之前,先来个整体评估:看看你的总分代表什么意思。

你的得分



72分 你觉得人随时都有绝对的自由。

60~71分 你认为人类对自己的行为有高度的自由意志。

45~59分 你认为人类的行为并不完全是自由决定的结果。

30~44分 你不认为人类大部分时间都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行动。

1~29分 你觉得所有关于自由意志的谈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扯淡。

0分 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分数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认为人类有多自由


上述那些问题,要求你回答不同的人,包括你自己在内,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负有多大的责任。责任的概念与自由的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只有在可能做出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我们对于责任的观念,即我们是否认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就能让我们了解,自己是否认为人类拥有行为的自由。

你已经计算出来的总分,给了你一个大致的指示,揭示你在多大程度上将责任归咎于个体的行为。结果也许不会让你惊讶,你是倾向于原谅别人还是找别人算账,你早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但是其他的分数能够让你看到,在这个大体的世界观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变奏。为了把这点讲清楚,将D至K的分数填进下面表格中的最后一列,会非常有用。

首先,我们能看到,你心里想的对象会造成怎样的差别。比较D,  E,F中的数字,它们应该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给你的情景都是三个为一组,每组的三个情境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有相似之处的,而D,  E,F中的每一个都对应着三者中的一种。但是,实际上,虽然这些情景是相似的,故事中的人却各不相同。在情景D中,你是当事人;在E中当事人是完全不知面貌的第三者;F中的当事人是题目中稍加描述的第三者,我们给了你更多的关于他的信息,这可能会影响你的判断。对于这三种情况,你的评价一样吗?还是对有些人你觉得应该负责的程度更高呢(以至分数更高)?

与G,  H,I相关的三种情景也是相同的。所以,它们的分数也应该一样。但是有一个差异需要考虑在内。如果你只看从D到I的分数,你会发现D,  E,F是结局不好的行为的相应得分;G,  H,I是结局很好或者没什么好坏可言的行为的得分。总体而言,我们比较容易指责别人造成的不良后果,而对自己更宽容;同样地,对于结局不好的行为,我们将更多的责任归咎于他人,而不是给出中立的评价,毫不顾及行为背后的动机。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前后矛盾的推理称为基本归因谬误。如果你犯了这种错误,那么E的分数就会比D高。补充一下,我们越是知道了环境因素掺在其中,我们越倾向于宽恕,所以F通常比E要低一些。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你知道别人造成的不良后果有环境因素掺在其中,你对自己的评判会不会比对这些人更严苛呢?

同样地,对于结局圆满的行为,我们倾向于给自己更多的赞赏,胜过给其他人的。这被称为自利归因偏差。所以,我们一般能预料G的得分比H高,H依顺序又比I要高些,这是因为,当我们看到别人行善背后的动机时,通常会认为不值得因此表扬他们。“他们会这样做,难道不是为了他们自己吗?”我们会这样说。

如果你比较J和K,就能判定你是否总体上认为,自己是不是容易要求当事人为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负责,却不一定认为良好的结果是行为者的功劳,或者,你的观念也可能正好相反。

不过,这项测试的结果可能还有其他有趣的比较。看看主计分表那一列,你会发现自己对类似的行为是否判决不一。下面是各种行为的类型,计分表左侧的小写字母,就是每种情景类型的代号:

□a.过失致死。

□b.过失导致轻微的损害。

□c.抓住机会作弊。

□d.因人格缺陷采取了卑鄙的行为。

□e.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f.抓住机会做出英勇的行为。

□g.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无私抉择。

□h.因人格品质做出的善举。

此间你可以有无穷尽的对比,我们希望你能找到发掘它们的乐趣。举个例子,拿a行的分数来说,因过失致死,很多人会立马谴责那些如此行为的他者,但是乐意原谅自己。你对三个当事人的评判是一样的吗?

或者比较一下b行的每项得分,过失导致轻微的损害。在a行中,人们的错误是致命的。在一个案例中以死亡终局,而另一个中没有,这全是机会问题。如果只是概率的差异,那么说话讲道理的人就应该同等对待。

那么,一般来说,如果你对人类自由与责任的范围有一个清晰又一致的观点,各组的分数应该差异不大:D和I的分数差别应该不超过一两分,J和K也一样。不过,如果出现明显的不同,我们认为你在对人类自由的观点上存在不一致。对此最悲观的解释是,你纯粹因为自己的需求,决定行为者是否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举例说,你很高兴接受因成功而来的赞誉,但是不乐意接受因失败而来的责备。这可能是很自然的事。但是你觉得它是对的吗?



最后的陈词


在许多人看来,人类的自由意志是人类本性、尊严、道德之信念的基石。怀疑人的自由,就是在质疑人性本身。这个测验中没有任何东西能帮助我们解决这是否正确的问题,或者我们是否真的拥有自由意志。不过我们要质疑,自由意志的信念是否真的不可或缺?

一般人的常识信念早就认为:对于我们所做的选择,我们并不总是负有完全的责任。因此,似乎很少有人认为缺少绝对自由意志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最终的想法是,如果我们在现实中对自由意志的信念再松动一点儿,难道真有那么可怕吗?我们放弃自由的观念能到什么程度呢?也许比通常允许的还要多一点。当然,你有不同意这种说法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