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1.5 通过相互调整进行合作

书籍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


经济学理论主张,你的选择和计划会改变他人可供选择的机会,而人们在交互中所产生的净收益会不断变化,社会协作就是对其持续相互调整的过程。这是个很抽象的论断,我们不妨再回到交通的例子,形象地阐述这一问题。

设想一条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所有入口和出口都在右边。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挤在最右边的车道呢?既然必须从右边上高速,还得从右边下高速,为什么有些人还要开到最左边的车道去,难道他们不嫌麻烦吗?任何在高速公路上开过车的人都知道答案:最右边的车道因为有车辆不断进出、速度慢,车流常常受到阻挡,所以有急事的人都尽快离开这条车道。

旁白 这与收银台前排的队一样。

他们会选择剩下的哪条车道呢?尽管我们不能预测某一个司机的行为,但我们试图理解的是可能出现的总体模式,所以我们仍然可以知道,人们将尽量平均地分散到其他三条车道中去。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如何发生的?答案我们之前已经解释过了,就在于存在一个相互调整的过程,持续调节个人行为产生的不断变动的净收益。人们对于每条车道的净收益都很敏感,随时准备离开较慢的车道,进入较快的车道。这样,原来较慢的车道就会变快,而原来较快的车道则相应变慢,直到所有车道的车速相当;或者更准确地说,直到没有人认为能从改变车道中获得净收益为止。这一切发生得很迅速,且从不间断,比在入口发票指定每辆车走哪条车道有效得多。

旁白 高油价预计会减少劳动节假期旅行的人数。[1]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社会的其他方面。个体基于他们期望的净收益进行选择,他们的行为又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他人心中衡量的相对收益和成本。当某一行为的期望收益对期望成本的比率变大时,人们就会多做点;反之,当这个比率下降时,人们就少做点。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钱越多越好,这一事实是社会协作机制中极其重要的润滑剂,对社会协作过程有巨大的帮助。当人们用货币来衡量特定选择的收益和成本时,一点适度的变动就会使很多人改变他们的行为,并与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更趋一致。这是社会成员们合作中,使用已有的资源满足人们的需要时,所依赖的主要机制,也就是市场经济的主旨所在。

[1]  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是美国的劳动节,该节假日民众有自驾车出门旅行的传统。——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