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6.9 价格下限与生产过剩

书籍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


在前面的例子中,我们以汽油和房租的价格管制为例探讨了“价格上限”,即用法令限制某种商品和服务的最高价格。我们已经发现真正有意义的价格上限(即将管制价格设定在市场出清价格以下),会带来意料之外的短缺。现在我们来看几个“价格下限”的例子。所谓价格下限,是指用法令规定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最低价格。原则上说卖方的开价和买方的出价都不得低于规定的下限。设定价格上限通常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期望,而设定价格下限通常是为了迎合供应商的期望。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的设置都是要把财富从市场上的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

旁白 讽刺的是:只有有效的价格上限(即管制价格低于出清价格),才能造成短缺。

例如,现在我们以小麦市场为例。假定市场出清价格是每蒲式耳4美元,农会便会怨声载道。种小麦的农民觉得,如果每蒲式耳小麦能卖到6美元,他们会更加高兴,但是现在只能任凭市场的力量摆布。如果政府部门认为他们的意见是合理的,农业部可能会决定设定6美元的价格下限以求支撑农产品价格,改善农民收入或者说享有的财富。

旁白 价格下限:法令规定最低价格……意在帮助供给者。

面对小麦涨价,消费者会怎样反应呢?他们会少买,较高的价格使需求量降低了。这只不过是需求法则又起作用了,不管这次涨价的起因是自由市场的竞价还是联邦的农业政策。同时,种植小麦的农民会对这一更有利的价格做出什么反应呢?如果你理解了供给曲线的概念,你就能做出正确的预测,小麦产量会增加。在这个案例中,问题在于消费者计划的消费量在下降,而供给者计划的产出却在上升。换句话说,市场会因为小麦产量过剩而变得不协调。

旁白 重申一次,价格变化了,计划也会改变!

每卖掉1蒲式耳小麦,农民就能从消费者手里收取6美元,那么卖不掉(过剩)的小麦怎么办?因为在当前价格下,消费者已经买够了他们愿意买的数量,那么政府必须跟进,按每蒲式耳6美元的价格买进那些过剩的小麦。(至于政府官员决定如何处置收购的这些小麦,和有效地维持小麦价格这件事没有太大关系。他们可以把这些小麦送给别的国家,也可以往海里一倒了事,只要他们不把这些小麦以低于下限的价格卖给国内的消费者就行。)

维持农产品的价格的确能使生产者受益,但是这部分好处来自他人利益相应的损失。消费者现在要支付高价。纳税人同样需要勒紧裤带以承担更高的税负,不仅用于政府购买过剩产出的支出,还要支付监管、存放、处置这些过剩产出的其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