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6.11 奴隶贸易再次全球化

书籍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


当你仅仅能挣到最低工资,或者稍微就比最低工资高一点时,你可能会认为自己受到了剥削,变成一个“领工资的奴隶”。但这种说法仅仅是一个比喻,卡尔·马克思用过这样的语言,但我们不用,相反我们来考察一个奴隶交易真实而惊人的例子。

这是苏丹的例子。信不信由你,苏丹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奴隶交易体系:其中数千人(主要是来自苏丹贫穷的信仰基督教地区的妇女和儿童)被抓、打上烙印并在奴隶市场上出售。最初在当地市场上的售价是15美元一人,价格在西方标准看来低得难以置信。不过苏丹的人均收入一年只有大概500美元,这样的价格在苏丹人看来并不算太低,真正有意义的是相对价格。

在20世纪90年代消息被报道出来,原先地方或区域性的市场变成了全球性的——西方的人道组织,比如说基督教国际团结联盟,决定筹集基金为奴隶们赎身(可能听起来有些疯狂不同寻常,但大部分奴隶贩子确实遵守契约,并且愿意卖给这些机构并任他们购买后释放奴隶)。换句话说,在苏丹市场上出现了为奴隶赎身的行为。一些美国的学校也加入了这个本意善良的运动,筹集资金并注入奴隶市场。学区和学生组织夸耀它们准备解放100个奴隶,并且计划着如果能够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下次将会赎回更多。

苏丹的奴隶赎身行为:又是一个买方竞价、卖方增加供给量的例子!

用金钱购买直接参与奴隶交易这样耸人听闻的勾当,听起来即使不说令人讨厌,至少也是一种奇怪的介入方式。确实,你可能会认为这听起来就像一个经济学家出的馊主意。但仔细想想,这样为奴隶赎身的做法虽然出于最好的意愿,但是却带来了不可否认的无意后果,就像经济学家常常警告的那样:当来自西方的团体花费数千美元帮助数千名奴隶赎身之时,它们恰恰不明智地增加了对奴隶的需求,并抬高了价格!在苏丹,奴隶的价格从15美元上升到50美元,甚至最高达到100美元一人。原先1000美元的捐赠一次可以赎回20名奴隶,几年之后可能只能赎回10人了。

由苏丹之外好心人带来的需求增长造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市场。需求的上升带来了供给量的上升,奴隶价格的上升导致更多无辜的人被抓住并在市场上贩卖。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奴隶的价格大大下跌,从100美元跌到50美元甚至更低。但这并非是对奴隶的兴趣丧失或需求下降造成的,相反是因为长期总供给的增加。由于追逐利润的供方与供方相竞争,虽然价格下降了,但是却有更多的奴隶被出售。

1999年7月,《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的一篇文章揭露了这个问题:购买并释放奴隶的人道主义努力,无意中造成了更高的价格和更多的奴隶。遗憾的是,这样行为的无意后果我们经济学家其实早就预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