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第13章 衡量经济系统的整体绩效

书籍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


★学习目标

·介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将其作为衡量一个经济体一段时期内生产总量的工具

·区分经济活动中,哪些是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因素,哪些不是

·确定如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将其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区分开

·说明失业的定义及衡量标准,区分失业人口与非劳动力人口

·分析一段时期内变化中总量波动的特性,讨论美国近代史上的总量波动

在先前使用经济理论解释商品社会如何运行的课程中,我们对于美国经济的整体绩效关注甚少。本章将改变这种情况,现在我们开始关注宏观经济分析,焦点是整体经济的绩效,而不是分析某个特定市场或行业中的需求供给情况。这些是经常出现在晚间新闻里的内容:经济是“坚挺”还是“衰弱”?是增长还是陷入衰退?未来会出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还是物价会保持相对稳定?美国失业率出现了什么状况?美联储会提高还是降低利率?联邦政府的预算情况如何?是持平,有所盈余,还是出现赤字?税收应该增加还是降低?税收的变化对于整体经济环境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行政当局对改善经济有什么举措?民主党和共和党,谁有更好的计划?

这些都是宏观经济问题,这些问题也引起了报纸专栏作家、政治人物、别有用心的人、广播谈话节目嘉宾和每天在咖啡店里夸夸其谈的人们之间仿佛永无止境的争论。每个人似乎都有主张。在剩下的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把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运用于这些大尺度的宏观经济问题,从而澄清其中的混乱认识。在本章,我们将关注整体经济绩效中使用最为广泛,从名称上看也是尺度最大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