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14.1 货币的演化

书籍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


有史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从交易中获取更多收益的方式,他们通过经验摸索发现,稀有的贵金属可以作为更好的交易媒介。铜、青铜、银和金都经久耐用,既可以分成小块,也可以容易地重新结合;因其供给有限,加上外观精美、使用持久,故在本身用途之外开始享有交换等其他价值。但使用一片片贵金属交易的一个主要缺点,在于难以立即确定这块金属真正的重量和成色。但是政治强权人物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发现将贵金属制作成硬币有利可图。他们获取成条的金属,把它们铸造成特定质量和成色的硬币,同时留下一些给自己。他们的顾客愿意接受这种克扣,将其称为铸币税(seignorage),因为铸造过的金属拥有确切的价值,在交易中比未铸造过的金属更值钱。政治强权人物发行硬币时还可以把他的头像放在硬币上,免费给自己做具有影响力的广告。在硬币边沿轧楞(即在侧面轧上凹凸的齿)让人们在硬币流通过程中更难从其边沿刮掉部分贵金属,[1]保护了硬币的价值不受损失,使这种交换媒介更合人意,因而更有价值。

旁白 从硬币……

拥有金条或银条的商人或富人开始寻找安全的地方存放,大量金、银条被放到金匠那里,因为金匠有安全存储贵重物品的设施。金匠出具的收据可能是纸币的最初形式。买方为什么要不顾麻烦和风险,把金条从金匠的金库里取出来付给卖方呢?反正卖方之后也还是必须冒着同样的风险和麻烦,再把这些金条存放回金匠那里。为什么不直接把收据给卖方呢?

旁白 ……到银行票据。

当商业银行兴起并开始接受金属货币存款时,银行家很快发现可以把存在他们那里的货币借出去一部分收取利息,因为只有极少数储户会一次性取走他们的存款。而且,为什么要借给借款人真正的金币或银币呢?收据一样有用,而且可能还更好用。这就是大部分钞票或者说“银行票据”(bank  note)的起源,是我们现在使用纸币(paper  money)的直系祖先。[2]钞票是一张纸,为了防止伪造,这张纸印刷精美,保证兑给持票人特定数额的金属货币。

看看你钱包里的那叠纸币,你会发现它们其实都是银行允诺付款的票据[3](bank  notes),在美国就是由12家联邦储备银行其中的一家发行的。这些钞票在20世纪90年代晚期重新设计之前,头像左边的圆形印章都会给出发钞银行的名称。它们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150年前的大部分纸币的主要区别,在于现在它们由政府管理的银行独家发行,而且不再保证兑给持有者什么东西。

[1]  早期确实有人从硬币边沿刮下少量贵金属,积少成多以牟利。而如果在其侧面压上凹凸的楞,一旦被磨掉就可以很容易看出硬币被动过手脚。——译者注

[2]  由于当今的语境下“纸币”和“钞票”等名词可以互换使用,本节读起来可能略显冗余,其实联系上下文,会发现中文的“钞票”一词更加传神:其中的“票”,就是银行允诺兑现的票据(bank  note),“钞”更多是指法定货币(fiat  money),比如现今使用的纸币(paper  money),不再承诺兑换任何物品。——译者注

[3]  由于中美说法习惯和会计准则不同,本章中货币银行方面的术语翻译统一列举如下——美钞(Federal  Reserve  note)特指美联储发行的钞票,可以看作是银行允诺付款的票据(bank  note),可以与“纸币”(paper  money)一词互换使用,其与“通货”(currency)一词的区别在于后者还包括硬币,此外还有支票(check)等其他票据与货币形式。——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