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15.1 经济大萧条

书籍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让经济学家不得不关注以上这些问题。从1929年开始,美国的实际产出和收入连续4年下降,下降的比例非常大:1930年下降了9%,1931年8%,1932年14%,1933年16%。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绩效的记录比较,战后只出现过一次总产出连续两年下降的情况:1974年和1975年。但是每年的下降幅度都不超过1%,按照经济大萧条的标准来看几乎不值一提。

此外,20世纪30年代没有出现全面的经济复苏。1974~1975年经济衰退后的三年里,每年的总产出都有5%左右的增长,很快恢复了经济衰退造成的损失。但在1933年经济大萧条到达谷底的6年后,总产出和总收入比1929年只高出了1.5%。因为1939年的人口数量比1929年多,所以要恢复到经济衰退前的繁荣水平,10年间产出和收入总量上的这点微小增长是远远不够的。1929~1939年,美国的人均税后收入实际上下降了7%(而1929~1933年,几乎下降了30%)。经济大萧条甚至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在经济萧条(depression)中还包含有经济衰退(recession),1937~1938年,实际产出和收入下降了4%。

在20世纪30年代生活过的人们,拥有的最鲜明的记忆是普遍而持久的失业经历。如果我们忽略1930年,那时的失业率仍然在增长,20世纪30年代的平均失业率超过了19%。也就是说几乎每5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人失业。1933年,在经济衰退的谷底时期,25%的劳动力被官方认定为失业人口。

为什么?发生了什么?到20世纪30年代末,政治光谱上众多的有识之士或遗憾或欢欣地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终于失败了。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强调的一样,资本主义可以创造生产奇迹,但是也如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它无法解决自身的“内在矛盾”。他们说这就像是传说中巫师的学徒,无法控制他从地狱召唤来的能力。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

只要指出一点,就足够将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的存在列入审判了:商业危机总是周期性地重复,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具威胁。在这些危机中,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也包括先前创造的生产力。在危机期间,会发生一种在所有过去的时代看来都似乎是荒谬的社会瘟疫——生产过剩的瘟疫。

换句话说,这个制度已经垮掉了,因为它生产了太多。由于生产过剩而造成一个经济系统的失败,即使在现在看来似乎有点言过其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