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15.3 错误集群

书籍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


因此,经济衰退是错误累积的结果,是整个经济系统参与者所犯错误的集群造成的。进行投资和生产商品的成本,并没有为随后的市场需求所补偿。成千上万的企业家误读了市场过程提供的价格信号。这些价格信号非但没有提供信息让人们更好地协调生产和消费计划,反而导致了投资不良和协调不当。人们预期带来利润的投资最终成为了亏损。

旁白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犯错?

当错误被发现时,企业家的计划就会有所改变。生产要缩减,工人要解雇,资产形式不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存货,有损失也可能需要清算(转化为现金)。从这个角度看,经济衰退是对前一时期累积的错误的纠正。但是为什么错误会在经济系统中累积呢?为什么过度悲观的决策不能大致抵消过度乐观的决策呢?为什么我们在某些时候会观察到大面积的缩减生产、解雇工人和清算资产的普遍倾向呢?换句话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只是企业家,还包括希望一直享有持续工资收入的工人——突然间都被“愚弄”了呢?

让我们暂时回到经济大萧条时期。虽然说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世界性的,但是它带给美国的经济衰退比其他大多数国家都更深更长。在这段严重而持久的经济活动萎缩时期,银行和货币系统发生了些什么?从1929年8月经济周期的顶峰到1933年3月下滑至谷底,流通货币的数量减少超过1/3。美国超过20%的商业银行暂停营业,因为它们无法支付其金融债务,这些银行几乎持有经济萎缩开始时10%的存款总额。为了拯救银行系统,防止储户存款损失,很多州规定了法定的“银行假期”;所有的银行被命令暂时关门休业,这样银行才不会被想要提取存款的惊慌失措的储户们逼得破产。1933年3月初,美国政府宣布为期一周的银行假期,不仅所有的商业银行关门休业,连联邦储备银行也是如此。

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至少有两点是必须要解释的:①错误集群的诱因;②经济萧条的长度和严重程度。这些是至今仍被经济学家们热烈辩论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导致1929年股市崩溃的最初错误集群的诱因,是20世纪20年代的扩张货币政策,它通过信贷扩张带来了“繁荣”,也导致了1929年的“萧条”[1]。虽然存在一些区别,但这一诱因也是导致21世纪房地产泡沫的罪魁祸首,紧跟房地产泡沫之后的便是所谓的“经济衰退”。我们随后将在本章讨论这段经历。

[1]  参考默里N.罗斯巴德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本书讨论了20世纪20年代的货币政策是如何扰乱生产,如何导致美国经济从繁荣走向萧条的。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紧缩,参考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的《美国货币历史》。前一本书从“奥地利人”的视角和米塞斯-哈耶克理论的角度诠释了经济大萧条,后一本书阐述了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两本书都论述并证明了是政府政策导致了经济大萧条,并决定了其长度和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