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所有人都想害我

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所有人都想害我

第124页

书籍名:《所有人都想害我》    作者:时久


        邓子射!你在客人面前瞎编什么了!

        晏少卿与我们一同回城,他住在归仁坊,至洛水河边后往西去,而我们要往东。他向聂蒀辞别:“聂兄那边有任何进展,及时与小弟互通有无。”

        聂蒀拱手道:“贤弟也是。”

        我在车上对晏少卿说:“你们若查到宁宁的线索,记得也通知我一声。她出生后我……我只见过她一面。”

        就是她刚出生的时候,我把她从稳婆手里夺下,小小的人儿包在襁褓里,我都没来得及仔细看看她。

        晏少卿问:“县主居国公府深院高墙内,要如何联络呢?”

===所有人都想害我  第73节===

这倒是个难题。回去后我肯定一时半会儿又出不来了,家里也没个信得过的心腹可以跑腿传递消息。如果被二叔公家那边的人发现我在帮蓁娘兄妹翻宁宁旧案,说不定还会提前消灭证据。

        聂蒀道:“县主不是一直住在宫中吗?外臣求见虽不便利,但若有紧要消息,还是可以通融传达的。”

        原来信王没有告诉他,我是临时从国公府召进宫的?祖父把我悄悄接回了家,名义上此刻我确实应该在燕宁宫为姑姑守孝的。

        我对晏少卿说:“少卿但与中丞联络,待我觅得机会再出来找你们。”

        晏少卿与我们分道而行,回到驿馆,酉正还差一刻多钟。蓁娘带我进驿馆客舍,我发现他们的行装十分简朴,只有两辆车、五六个仆人。

        我问蓁娘:“怎不见聂中丞其他家眷?是尚未入京吗?”

        蓁娘叹道:“几年前兄长检举苏州府贪腐案,嫂嫂怕被他连累,与他和离回娘家去了。兄长无意再娶,至今孑然一身,只有一个女儿在老家,养在母亲身边。”

        即使正直无惧如聂蒀,也会遇人不淑,他们兄妹俩的姻缘都十分坎坷。好在最难的日子都熬过去了,如今聂蒀执掌御史台,有的是洛阳名门显贵愿意把女儿嫁给他;蓁娘有兄长做主,也会再觅得一门好亲事的。

        我跟蓁娘说了一会儿话,酉正时分章三全准时来驿馆接我。聂蒀把我送上车辇,执意要护送到宫门前。我看他好像有话想跟我说,便没有推辞。

        路上聂蒀骑马走在我身侧,问:“听说县主是在宫中为贺贵妃执礼守孝是吗?”

        我回道:“正是。”

        “那请县主回去后,替聂某在贵妃灵前上一炷香吧。”

        我不禁问:“聂中丞认得我姑姑?”

        “二十多年前,聂某上京赶考,途中曾与贵妃有过一面之缘。”

        二十多年,上京途中,他怎么会遇到姑姑?

        我算了算,反应过来:“是不是二十三年前?”

        “对。”聂蒀道,“聂某当时少不更事,头一次出远门,路上遇到了贼寇。贵妃当时尚年幼,被贼人绑架略卖,半途巧用智谋,与聂某联手从贼窟逃脱,还一并解救了被绑的数十人。”

        我问他:“她身边是不是还有个比她大一点、不会说话、容貌美丽的姑娘?”

        “是有一个。那姑娘身手很好,使一柄短剑,贼人追上来两回都被她击退。至于貌不貌美……倒记不太清了。”

        那是我娘亲呀。婆婆说娘亲的相貌任谁看过都不会忘记,聂蒀不记得她,倒记住了姑姑。

        “后来呢?”

        “后来……她跟我说要去苏州寻亲,父亲姓贺。我们两家是世交,我听她描述便认出来了。我给她画了地图指路,送她走水路去苏州。我想着……等我隔年考取了功名,回到家乡,还有机会再见的……谁知半年后就爆发了永王之乱,山河动荡,音讯断绝,科举崩废。等战乱平定后我辗转回乡,父亲告诉我贺家唯一的女儿救驾有功被册封为贵妃,已经举家搬迁到洛阳了。”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我能领会到那背后的曲折和遗憾。如果没有永王之乱,很多人的命运都会与现在完全不同。

        聂蒀自嘲地笑了笑:“所以祖父说相中贺珹,想把蓁娘嫁给他,问我这门亲事好不好时,我立马就赞成同意了。”

        我歉疚地说:“是我们家……对不起蓁娘。”

        “我也是蓁娘回到毗陵、告诉我她的遭遇才知道你家的内情。你不必替别人道歉,贺家的女儿才是受苦难最深的。”聂蒀低声道,“我告诉你这些故旧往事,就是想让你知道,我做这件事不光是为了蓁娘和宁宁,也为……微澜。”

        我抬头看向他:“我也是。”

        聂蒀送我到皇城门前,目送我下车走进宫门,才转身掉马离去。

        我一边走一边想,如果当初姑姑嫁给了聂蒀而不是陛下,她聪慧机敏、识破人心,而他不畏险阻、追查真相,两人该是一对志同道合、相辅相成的佳偶;聂蒀对家室子息并不看重,应该也不会在意姑姑不能生育;可惜他们相遇得太早了,姑姑只有十三岁,他想等一等,等她再长大些,缘分却稍纵即逝,命运的洪流席卷而来,半点由不得人。

        章三全把我带回宣政殿,信王仍在殿内批阅奏折,看到我们说:“这么晚了还到前殿来,送县主回燕宁宫歇息吧。”

        我对他说:“殿下召我入宫来见聂中丞,见过之后,臣女理应还归自家。”

        信王放下笔,起身绕过御案走到我面前,问:“这段日子瑶妹妹在家里,过得可还自在么?”

        我看了他一眼,没有作声。

        信王又道:“孤召见你用的可不是这个缘由,才入宫半天又回去,家里人该怎么想?”

        就是继续给我冷眼罢了,这我倒不在乎。

        “下午正好见着彭国公,孤对他说起此事,国公也认为此乃陛下的旨意,县主理应留在宫中继续执孝礼。”

        祖父这是又把我卖了吗?

        或许我不该总把他往坏处想。这确实是陛下的旨意,祖父现在也没了非要把我留在家中不可的理由,于是就顺水推舟没有拒绝。

        我对信王说:“从前在家与嫂嫂整日相伴,亲密无间,今次只见得半日就又匆匆分别了,我在宫中想再见她太不容易。”

        我这么说本是指望信王会同意我把蓁娘召进宫来,这样我们便可时不时见个面、互通消息,谁知他却转头对章三全说:“把你那进出宫门的令牌拿一枚来给梁溪县主。”

        章三全立即从腰间解下一块金牌,双手递给我:“县主请先用这枚。”

        我接过来拿在手里,金令沉甸甸的压手。

        “瑶妹妹拿着这块令牌,日间自可随意出入端门及春明门,不必额外请示。”信王凑近我低声道,“孤答应瑶妹妹的事,自当做到。只是眼下孤也有诸多顾忌,不能任意而为,暂且先给瑶妹妹这一半的自由吧。”

        第95章

        聂蒀和蓁娘在皇城东南角的承福坊租赁了一座小院子安顿下来。那里离春明门非常近,  也不用穿过前朝皇城,  往来便利,  他们搬家时我还去过一趟。

        虽然有了出宫令牌,但每次出入宫城所为何事、去往何地、多久回还都需登记在册,  我也不好三天两头没事就往外跑。我跟蓁娘约定,以后每旬去找她一次。

        蓁娘告诉我,聂蒀安排了两个人盯着孔六包氏夫妇,  但是他们俩平日都在国公府中当差,鲜少受派出门;五里庄的乡亲说孔六家境贫寒,  家里只有两间土坯茅草屋,贪恋国公府富贵安逸,  整年也不爱回来,  所以线索很难找。

        我在姑姑灵前把聂蒀的事告诉她。原本靠我一个人,  不知何年何月才会有能力与祖父、与全家对抗,但现在有了聂蒀,  他还是姑姑的旧识,  我又觉得看到了希望。

        “姑姑,你知道吗,  ”我点燃香对她说,  “原本他有可能成为我姑父的。”

        姑父,  这个词在我脑中终于有了一个具体的映像。幼时我想象的姑父,大概就是聂蒀这样,  年长,  慈爱,  呵护姑姑,又有魄力担当,与她夫妇恩爱,对我友善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