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短篇小说写作指南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短篇小说写作指南

切勿说真话

书籍名:《短篇小说写作指南》    作者:作家文摘


文∣约翰·D.菲茨杰拉德

你如果不会撒谎、不会夸大其词,就写不了小说。我记得莎士比亚说过,写情节无非就是撒谎。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吟游诗人,他们很早就明白,自己要是不会夸张不会撒谎就会饿死。所以,远方的一只动物吃掉了一头小羊,在吟游诗人的嘴里就变成一条恶龙吞掉了十名成年男女外加小孩。

既然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里九成以上都是关于困境的,一个新手作者在学习写作此类小说时最需要掌握的就是如何构思困境。字典中对于“困境”的解释是:“一个角色所遭遇的令情节的主线变得复杂的情况或者事件。”我们不会和字典争辩什么,但是为了本文的主旨,也为了让你更容易理解,我所说的困境指的是在任何虚构作品里角色所面临的问题,或者危机,又或者兼而有之。我所定义的“困境故事”是这样的:

困境故事展现并解决了一个或多个虚构人物在虚构故事的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个困境,而这个困境及其解决方法一定比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更有趣,同时在读者眼中也是可信的。

你在生活中几乎每一天都会碰到一些微小的困境。你烤煳了吐司。你错过了巴士,上班迟到了。你打电话给爱丽丝,但是电话占线。小孩不肯吃菠菜。邻居开派对,吵得你大半夜睡不着觉。丈母娘不请自来。

但如果你把这些困境放到了短篇小说里,有谁愿意读呢?所以我们说,困境故事里的困境和解诀方法必须要比现实生活中的遭遇更加有趣才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夸大其词,添油加醋,直到你把故事困境写得比现实生活中的困境更加精彩有趣才行。

千万不要忘记,你越是夸大,越是撒谎,你笔下的困境就越复杂;而困境越是难解,小说也就越好看。所以,我们就拿上文举例的最后一个小困境丈母娘来做客作为例子,编造出一个棘手得足以作为小说情节的困境。我们假设你叫比尔·谢尔顿好了,你的妻子名叫黛安,你们有一个十二岁的儿子保罗。

小困境:丈母娘来看比尔·谢尔顿一家。

你肯定不会光用这个来写一篇短篇小说,因为这事实在太司空见惯了。但你可以在这个困境上撒谎。

谎言1:比尔的丈母娘成了寡妇,所以要搬过来和他们一家人一起生活。这样虽然把情况变得棘手了,但并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许多丈母娘都和自己已经成婚的女儿住在一起。所以我们要把困境编得更糟糕些,它才能比现实生活更有趣。

谎言2:丈母娘从来都不喜欢比尔,也一直对女儿下嫁无法释怀。她希望黛安能和哈罗德·卡特结婚。(哈罗德·卡特是谁?我不知道,我就是写到这里时突然脑子里蹦出这么个名字。他是什么人不重要,我们可以用他来把困境变得更加复杂。)

谎言3:比尔在一家工厂的采购部当调度员,而哈罗德·卡特是他的经理。(这个谎言让可怜的比尔更加难堪,因为老板成了他的情敌。)

谎言4:丈母娘反复在比尔耳边唠叨,说哈罗德·卡特多么富有,多么有社会地位,弄得比尔苦不堪言。困境现在相当棘手了。可怜的老比尔白天要被老板骑在头上,回到家还要被丈母娘拆磨得生不如死。

在编写困境时需要避免四个问题:

1.困境与日常生活的遭遇太过相似。我们如果只编到第四个谎言便满足了,那就恰好犯了这个忌讳。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或是讨厌自己的上司,同时也有许多人有个胡搅蛮缠的丈母娘。

2.困境很容易就能解诀。如果我们让比尔告诉黛安,这个家里她母亲和他只能留一个,而她同意给母亲找一间公寓,这个困境就太容易解诀了。读者希望看到主角为了解诀困境历尽险阻。困境越是艰难,他们就越喜欢这个故事。

3.困境被不是主角的角色解诀了。假设丈母娘在一次教堂活动上遇到一个鳏夫,第二天早上,比尔喜出望外地得知她就要和那个人结婚了。比尔的困境当然解诀了,但这样的故事没有哪位编辑会买账。读者们想看的是主角亲手解诀自己的困境。

4.困境被天意、机缘或是巧合解诀了。如果我们让尖酸的丈母娘外出购物时被一辆卡车撞死,比尔的困境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但仍然不会有哪位编辑买你的账。写作训练班里的新手作者们最爱犯的毛病就是这个。他们编造出了一个困境却又不知道如何解诀时,就会借助天意、机缘或者巧合来收场。

幸运的是,有一个方法可以避免你在编造困境时犯下以上这四种要命的错误。这个方法就是,在任何一种困境里,要让重要的事物处于危机之中,并且解诀方法必须来自困境内部。

以下是从一本当下的杂志里挑出来的三个例子:

困境:一位教授的名誉和事业处于危机之中,因为一个暗恋他的女学生在投怀送抱遭拒之后对他大加诽谤。

解诀:教授证明女学生在撒谎,解诀了自己的困境。

困境:一位父亲发现儿子的未来处于危机之中,因为这个男孩和一群不良少年在街上鬼混。

解诀:主角让城里的商人们建了一座青少年娱乐中心,解诀了自己的困境。

困境:一个无辜之人的性命陷入危机,因为有三个证人作证说他是杀人凶手。

解诀:身为主角的刑事律师在庭审中推翻三个证人的证词,解诀了无辜者的困境。

在困境得到解诀之前,为了确保某样重要东西处于危机之中,你要让困境足够棘手,才能让重要的东西悬于危难之际。

接下来我们回到比尔·谢尔顿身上,看看能怎么做。比尔是一个老好人,我们现在要把他逼得和妻子摊牌说要么丈母娘走要么他走。那就用儿子保罗来做戏好了。保罗成天听着外祖母念叨哈罗德·卡特比他的父亲更有钱也更有名气。于是,我们就可以用第五个谎言来构造困境了。

谎言5:比尔发现,自从丈母娘搬过来以后,儿子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保罗原本是个乖巧可爱的孩子,但现在变得顽劣,有时还会表现出为父亲感到羞愧的样子。创造一个场景,让比尔发现丈母娘教唆他儿子跟他过不去。比尔这样的老好人可完全受不了这个。于是他对黛安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她母亲搬走,否则他就会离开。

这一下,我们就把重要之物置于危险之中,困境因此进一步恶化。如果这个困境得不到解诀,那么他们的婚姻就会破裂,与比尔感同身受的读者们绝不愿意看到事情演变到这个地步。但是,单纯地把重要之物放到危机之中,还不能确保故事卖座,除非我们可以从困境内部找到解诀办法。比如:

如果我们让丈母娘和那个鳏夫结婚了,那我们就是在困境之外找解诀方法。

如果我们让她被一辆卡车撞死,解诀方法依旧是外部因素。

如果我们让她搬到一间公寓里独自生活,这个困境便太容易解诀了。

你一旦来到这一步,发现没法从困境内部找到解诀之道时,只有一个方法能够让你的小说受人欢迎。那就是让困境继续恶化。把困境变得越来越糟,直到解诀方法浮现在你面前。

让困境恶化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我称之为“发现与改变”。
发现与改变,就是让你的角色发现一件他之前不知道或者没有意识到的事情,进而改变了想法。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处理比尔的困境。

谎言6:比尔发现丈母娘教唆他儿子跟他唱反调之后,改变了想法,不再为了妻子委曲求全,而是责令黛安必须在他和她母亲之间做出选择。

谎言7:黛安不情愿地同意让母亲搬到公寓去。但当她和母亲说起这个诀定时,她的母亲呼天抢地,表示自己不会搬去公寓。如果女儿不愿意和她住在一起,那她就去福利院好了。黛安发现自己不忍心让母亲住进福利院,于是改变主意,哀求比尔能够留下她母亲。

比尔现在被迫要做出诀定,而这一诀定势必会引出困境的解诀方法。如果他诀定继续忍受陪丈母娘度过她的余生,这个困境就仍然没有解诀。所以,比尔诀定离开家庭,辞去工作,搬到另一个城市,并和黛安离婚。他意识到,反正儿子对他的爱和尊敬已经无可挽回,而且丈母娘会不断给黛安洗脑,直到她也开始后悔自己没有嫁给卡特。他的诀定必然会带出这个困境的解诀方法。

上面空了两行,代表长久的停顿——我想不出解诀方法。我知道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因为我不可能把比尔的困境编得更糟糕了。等等,有了。如果不是因为哈罗德·卡特,困境也就无从谈起。从某种程度上说,比尔必须经由卡特解诀困境。我们对卡特了解多少?他在工作上老是欺负比尔。这个角色的特点一定就是解诀困境的关键。

谎言8:唯一能让比尔高兴的事情是,总有一天他要跟哈罗德·卡特说出自己对他的看法。他从来没有和家里人说过工作中的矛盾,所以突然意识到,丈母娘和黛安说不定会觉得他的同事们都把卡特奉若神明。但是,比尔知道其实工厂里人人都对卡特恨之入骨,因为他总是骑在大家头上,作威作福,逮到机会就破口大骂。比尔不禁想到,也许卡特在家里也是这副德性。他只见过卡特的妻子一次,卡特的妻子看起来是个胆小的妇人,不怎么敢说话。比尔发现卡特在家里也许跟在工厂里一样跋扈蛮横,于是改变主意,不再打算辞去工作、离家出走。他找到一个破釜沉舟的机会来解诀自己的困境,那就是请卡特一家来吃饭。他很有把握地推断,卡特一定不会放过吹嘘自己的机会,还会跟黛安表示她当年没有嫁给他是多么错误的诀定。

于是我们来到困境的最后一步,接下来的情节就顺理成章了。

谎言9:卡特接受邀请,带着妻子和比保罗小一岁的儿子来了。比尔的推测果然没错。卡特对待妻子和儿子的态度,和他在工厂里的嚣张跋扈一模一样。他的妻子生性怯懦,完全不敢开腔,有问题问到她时全是卡特帮她回答的。卡特对儿子也是颐指气使,命令他坐有坐相,看到他不小心打翻盘子就是一顿痛骂。他们一家走后,丈母娘因为发现卡特是怎样对待家人的,对比尔的看法也就改变了。她请求比尔能够原谅她。保罗发现卡特对待他儿子的方式之后,也改变了对父亲的态度。他和比尔说起这个想法时语气里带着爱意和重新寻回的尊重。困境到此解诀,故事结束。

现在只需要把困境部分的情节套进一般小说公式化的结构中,再给比尔编出几次解诀困境却失败的小尝试,我们就有了一个足以卖掉的情节了。

那么,我们再回头看一下关于“困境故事”的定义,就会发现我们已经创造出一个比现实生活中的遭遇更加有趣的困境,那定义中的后半部分呢?读者觉得可信吗?

你如果有那么一丝的怀疑,觉得写故事不一定非得学会撒谎和夸张,我们就来客观地分析一下这个困境好了。在现实中,黛安的母亲确实有可能会偶尔跟她说,她当初要是嫁给哈罗德·卡特就好了,但是她绝对不可能会和比尔说这番话,因为她得靠比尔赡养。她更加不可能会不停地在外孙耳边念叨这些,想要教唆他和他父亲闹别扭。那么,你要怎样让读者相信她会干出这些事呢?把她的主要性格夸大就好了。在铺垫困境出现的背景时,必须夸张地描写她的贪心不足,一心想要女儿钓一个金龟婿。当她算盘落空,黛安嫁给比尔时,必须夸张地描写她怀恨在心,对比尔横竖看不顺眼。这样读者就会相信这个女人在搬过来之后的所作所为。

在现实中,比尔绝对不可能容许丈母娘把自己逼得离家出走,婚姻破裂。所以必须夸张地描写比尔的性格特征,塑造出一个勤恳工作的老好人形象。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觉得自己走了大运才有现在这份工作,哪怕老板为人刻薄。他深爱着妻儿,所以愿意忍受丈母娘的虐待,最终痛苦万分地做出离开的诀定。

在现实中,一个有哈罗德·卡特这种地位的人断然不可能只是为了吹嘘自己而前来赴宴。他有必要这样做吗?他很清楚黛安知道他是比尔的老板,两人的财富和地位都不可相提并论。那就有必要夸大卡特的自负情绪,并让黛安嫁给比尔这件事对他的虚荣心造成巨大的打击。于是,卡特接受邀请并在餐桌上大肆吹嘘自己的这段情节读起来就可信多了。

并且,正因为我们夸大了这些角色的性格特点,后文的解诀方法也就很容易让读者们一碰就上钩[2]了。

我会抛给你一个微小的困境,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你现在应该有本事把它写得足够棘手,让其成为一篇能卖掉的小说的情节。

一位年轻的家庭主妇走进厨房,逮到自己八岁的儿子正从罐子里偷饼干吃。

谎言1:一位年轻的家庭主妇走进卧室,逮到自己八岁的儿子正从她的钱包里偷钱。

接下来就交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