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第122页

书籍名:《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当智人搭上一根箭,拉满弓再松开手时,这把弓箭上的所有属性会叠加在一起并猛烈地释放出来。强韧的弓弦牵引富有弹性的弓身,使其积蓄了智人肩背的力量,在其手指松开的一瞬间,弓身迅速回弹并将能量通过弓弦传递给箭杆,平直细长的箭杆顺势而出,尾部的箭羽拨开空气,使得箭杆在旋转中可以保持平衡,巨大的弹性所释放出的力量让箭杆在空中极速飞行,有多快?比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动物的移动速度都要快(这一点非常重要)。在箭头触碰到目标动物的身体时,箭头坚硬锋利的属性在箭杆的惯性作用下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它刺破皮肤、分开筋肉、割断血管、扎入内脏,并且停留在那里,当猎物运动时,它会持续带来更大的创伤并流血,直到它被智人拔出来,再次搭在弓弦上。

如果智人对这只箭的属性还不够满意,还会在箭头上加入一些甲虫的毒汁,至今仍有一些原住民猎人在沿用这种技术。

这就是智人独特的认知能力,他们可以将各种事物的属性抽取出来,然后对其进行运算和组合,使得这些原本彼此独立的属性叠加在一起,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神奇效果。弓箭是这样,缝制的衣服是这样,鱼叉也是这样,历史中绝大多数人造物品都是这样。

从田间奔跑的马车到空中翱翔的飞机,从肉眼看不见的电子元件到像山一样高大的人工堤坝,从日常生活中的服装鞋帽到登陆火星的探测机车,从画笔下的万水千山到舞台上的生死离别,这一切都是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被抽取出属性后叠加运算的结果。

智人在这件事上可谓天赋异禀、能力超群,而尼安德特人的这个能力就相对逊色一些了,他们并不是完全无法做到这些事,但是在程度上和智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因为人类学家从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留下的文化证据上看出了一些端倪。不妨让我们从一百多年前的西班牙农村开始讲起。





阿尔塔米拉壁画


公元1875年,在世界的东方,正值中国清朝光绪元年,清帝国在紫禁城迎来了它新的主人。与此同时,在世界的西方,一个不起眼的西班牙农场里,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认知也即将进入一个新的纪元。

当时有一位名叫马赛林诺·德·索图拉(Marcelinho  de  Sautuola)的西班牙农民,是一位热爱考古的民间学者,他在法国参观了一个石器时代的展览后,对遥远的史前时代产生了兴趣,于是便在自家农场附近的一个山洞里开展起“考古”工作——其实无非就是翻拣一些兽骨或石器一类的东西。他一本正经的样子也引起了他的女儿玛丽亚(Maria)的兴趣,小女孩很开心,认为自己的爸爸也像其他学者那样在做一项了不起的考察工作,于是开心地表示想要帮忙。索图拉先生没有拒绝,就带着女儿一起进行考古工作。

这个过程是非常枯燥的,在一些石头和沙土中漫无目的地翻找,很快就耗尽了小姑娘的兴趣,于是玛丽亚百无聊赖地举着灯走向洞穴的更深处,突然,小姑娘在洞穴深处尖叫起来:“牛!牛!”爸爸闻声冲进去,顺着自己女儿手中的光线一看,只见几头“野牛”凌空悬浮在岩壁上,在特殊的角度和摇曳的光照之下,那些“野牛”仿佛正在甩动着身上的鬃毛嘶吼、奔腾,这一切让父女二人目瞪口呆。就这样,一个震撼全世界的史前壁画被发现了,因为这个山洞位于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这些壁画也因此被称为阿尔塔米拉壁画,今天被一些学者认为是距今1.5万年左右旧石器时代末期的杰作。

有人说,索图拉先生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一个非专业学者,仅仅凭借着自己的兴趣就在自家附近的山洞里完成了一个震惊全球的考古发现,要知道,很多受过专业训练的学者穷尽一生都未必有这样的机遇。但后来事情的发展却并不顺利,索图拉先生向公众报告了他的这个关于石器时代壁画的大发现之后,不仅没有得到任何积极的回应,反而招致学术界铺天盖地的嘲讽和挖苦。有的学者到当地考察一番后不屑地表示,石器时代的人类怎么可能有如此精湛的绘画技艺?那些岩壁上的野兽形象不仅表现出了高超的造型能力,甚至还体现出了娴熟的透视技法,那些未开化的野蛮人怎么可能画出这种水平的艺术品?再加上这些壁画的发现者索图拉先生并不是专业学者,可谓人微言轻,所以对于他所发现的壁画,当时的学术界给出了一个解释,那就是这岩壁上的壁画是伪造的,是索图拉先生请了一位画家在岩壁上画的。这一指控一直深深地折磨着索图拉先生,他直到去世还被人们认为是个骗子。

直到20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旧石器时代壁画作品陆续被人们发现,并且得到了专业学者甚至业内泰斗的肯定,人们才明白,索图拉先生是被误会了。他在自家农场附近发现的那些是真正的石器时代的美术作品,旧石器时代末期的智人们有着远超今人想象的艺术才华。

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事实上,对史前人类的艺术造诣盛赞不已的人,正是在欧洲享有盛名的传奇艺术大师毕加索。他曾经在法国参观过另外一个洞穴里的远古壁画——拉斯科(Lascaux)壁画,那上面绘制的也是各种野兽的造型,那是纯粹的艺术,是不被世俗污染的、不具有任何功利性质的、不带有一丝一毫谄媚的、彻底遵从内心表达的纯之又纯的艺术。在壁画前长久地凝视之后,毕加索被上古洪荒时代的艺术深深地震撼,在之后的日子里,他接二连三地创作出了好几副相似题材的作品,以表达对万年前先辈们的崇敬之意。

在上述两个关于石器时代壁画的故事中,有一个细节发人深省:无论是那个叫玛丽亚的小姑娘,还是艺术大师毕加索,都毫不费力地看懂了石器时代的艺术家在表达什么。是的,一万多年前,山洞里的智人在岩壁上画上了牛,一万多年后的智人一眼就看出来他们当年画的是牛。艺术家不可能事先做出任何解释,但相隔万年的欣赏者都能瞬间明白他们在表达什么,这难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吗?

其实,不同时代的智人之所以可以做到“超越时空的精神连接”,正因为我们的祖先已具备这种无与伦比的能力:从对象身上抽取属性。

万年前的智人将牛的属性准确地抽取出来,比如“四条腿”“长着角和尾巴”“肩膀高耸”“脖子短粗”等,所以,今天的智人看到阿尔塔米拉壁画后,也会毫不费力地看懂壁画的内容,正是因为欣赏者和艺术家都可以从事物中抽取相同或相似的属性。

同样的逻辑在智人的其他文化行为中也可以看到,比如音乐和舞蹈。《猫》是英国传奇剧作家安德鲁·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名作,从1981年开始,这部音乐剧已经在全球火爆了三十多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观看过这部作品。他们说不同的语言,吃不同的食物,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背景,却都可以准确地理解韦伯先生在剧中所表达的含义,因为大家从同样的事物中抽取出了相似的属性。比如细长的胡须、脸上的花色、蹑手蹑脚的步态、尖细的嗓音、傲慢慵懒的神色等,这些属于猫的属性被演员准确地抓取了,并施加在自己身上,因此无论有着怎样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够欣赏《猫》这部伟大的音乐剧。

虽然这种从实体对象中抽取属性的能力有内在的局限性,但智人正是凭借着这项了不起的技能得以在事物和事物之间以及人和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连接,进而发明创造出很多复杂的复合工具。

按照之前较为传统的学术观点来看,尼安德特人完全不具备上述这般复杂的文化行为。但是近些年来的一些新的考古证据显示,尼安德特人也是有艺术创作的孤例的,比如壁画。2018年2月的《科学》杂志上曾经发表过南安普顿大学的一个研究成果,介绍了在西班牙一个洞穴中发现的壁画,壁画的形状类似梯子,还有一些类似手印的凌乱的修饰,这让考古学者们感到费解,因为难以看出其具体含义,创作者似乎并不能准确地抽取并复现客观事物的属性。研究者表示,壁画的创作者很有可能是尼安德特人,其创作时间为距今6.4万年前左右。从目前的考古证据来看,当时智人还没有到达西班牙地区。这幅壁画打破了之前的一些人类学家对尼安德特人的固有认识,他们似乎比人类学家所认为的要相对进步一些,因为这些图案的出现说明尼安德特人复杂的文化行为不再是“有或无”的问题,而是“多或少”“强或弱”的问题。从这幅壁画来看,与智人相比,尼安德特人虽然存在着认知上的差距,但两种文化之间已经没有非黑即白的界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