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第404页

书籍名:《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那是一场十分接近的竞选,一场莫名其妙得乏味的竞选,从荧屏或电台离开的任何一个候选人,都没有理直气壮地相信,他是最佳的候选人,抑或他当真对赢得总统职位感兴趣。历时整个2000年秋季。竞选终于结束,得克萨斯州州长前任总统H·W.  布什之子乔治·布什,似乎在大幕落下时获胜。布什的对手是阿尔·戈尔,一位来自田纳西州的前参议员,曾在比尔·克林顿手下任副总统,一位颇受欢迎的民主党人,尽管所有的共和党人对他大加攻讦,但他竭力在政治游戏中摆出超然的姿态。1998年,克林顿的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将众议院的多数席位输给了共和党,随后,他个人的不检点行为又恰好公之于众,导致了众议院在一次弹劾的程序中几乎要把他赶下台。然而,在这一片个人丑闻的喧嚣声中,他居然挺了过来,在总统的座位上干了许多人认为是颇有成果的最后4年——他们指的是在就业和投资方面。

回到2000年布什和戈尔的那场竞选。在选举日之夜,竞选的接近程度让人们惊诧不已。当选举结果计算出来,报纸先是说,布什州长占先,随后又把话颠倒过来。《圣路易斯信使报》早先的标题称“布什险胜”。随后的标题继续称,“国家在等待”。最终,记者们和人们在街上和家中开始讨论“悬空票”一事。(我们本来不必将那个短语置于引号之内,不过我们却觉得理应如此。)

虽说听起来像是你得了重感冒,或是水管出了问题,一个“孔屑”不过是在投票时从选票上打孔打下来的小圆点大小的小纸片。若是“孔屑”未能彻底脱落,或者停留在那儿,选举机就不会将选票计算在内。一个悬着的孔屑到底算不算一张选票?如若这类问题发生在新近才举行大选的国家,而不是在拥有200多年选举总统的传统的地方呢?关于选票和孔屑的争议中的一个焦点,使得整个选举落实在狗腿状的佛罗里达州的数张选票之上——在一个拥有2.81亿人口的国家中,当计算实际投票的人数时,只有不足1  700张选票,在全部投下的选票中,仅占低于一个半百分点的比例。美国等待了不是几天,而是几个星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那些通常并不关注政府功能的人们,讨论起了国会和最高法院之间权力的均衡,想不出谁会控制权力机构。平常观看棒球或篮球比赛的人,此时都在盯着佛罗里达,嘴里念叨着:简直是发疯!

大选终于定局,不是由投票的大众,不是由一位孔屑专家或是掷硬币的方法,而是由最高法院对“布什对戈尔”案的裁决。要精确解释这次裁决的进行过程,需要写上好几本书,不过一个简短的说法是:法庭介入,停止了对佛罗里达选票的重新计算。法庭说,就涉及宪法而论,大选不能合法地继续。当然,这是占法庭多数的5个人的说法。另外4名法官与他们同事意见不一,使得法庭的决定更加有趣(也更加引起争议)。

尽管副总统戈尔获得了更多的选票,大选的结果却有利于布什州长:在佛罗里达计算出来的选票是他领先时,他就赢得了选举团的多数,那是一个最终决定总统选举结果的复杂体制。

回顾起来,因为这件事连政治学家们都理不出头绪,最高法院的决定使得9名法官中有4个人感到不快,他们对获得较少票数的那家伙竟然在大选中胜出表示愤慨。投票人会不会沮丧?体制是否失效?这是美国政治的Y2K吗?就是说,如今我们的政体是否像是一台破旧的电脑,已经不能用了呢?这是否意味着那支法律代理人,即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团队,先是下到佛罗里达,然后又去了最高法院,承办他们的案子呢?

那是一个令人束手无策的时刻,人们并不清楚事情会如何进展,什么时候每一个细微的仪式程序会被澄清。2001年1月的一个灰蒙蒙的阴雨天,新当选的总统乔治·布什在国会山举行就职典礼,在布什宣誓就职新千年的第一位美国总统之后,副总统戈尔面对着他,简短地握了手,似乎表明了,即使这次选举混乱不堪,肯定很丑陋,很可能还腐败,但美国的政治试验在此时此刻总算在勉强前行。





80

一个伤心的日子


一小撮恐怖主义分子袭击了纽约,并改变了世界。



2001年9月11日的上午,天空清澈湛蓝,若是你看到那片蓝天,而且加以回顾,尽管那当然仅仅是一片蓝天,可是那种清新劲却似乎意味着什么,不管你当时设想那是什么意思。纽约的扬基棒球队在前往季后赛的途中,那场比赛的对手是他们的宿敌波士顿红袜队,不过,由于头一天夜间的大雨而推迟了比赛。有两架飞机从波士顿起飞,进入了那片天空。可是,那两架飞机未能继续飞往其目的地,而是很快就被恐怖主义分子劫持了,恐怖分子将那两架飞机变成了武器,指向了世界贸易中心的两座大楼——在下曼哈顿区地标式的110层的双子摩天楼。

第一座楼于8点46份遭到撞击,第二座楼在17分钟之后也遭到撞击。而飞机中的燃油助长了火势,终于将两座楼烧毁。曼哈顿周围的邻近地区,以及数公里之外的村镇的居民们,都站到山上远观,并窥视着纽约的港区。从那里升起的烟云和灰尘,遮得下曼哈顿地区一片昏黑,还吹向了其他邻区,一大团黑色的羽状物,令人哀伤地歪歪斜斜地飘进那一片清新的蓝天。

数以千计的救援人员——警察、消防队员和各种紧急施救人员,有些来自附近的几个街区,许多则是从邻近的各州远道而来——赶往现场,在两座摩天楼最终悲惨地坍塌以前的几分钟内,他们其中的许多人在爬楼时献出了生命。没过多久,另一架遭劫持的飞机撞向美国国防部的总部五角大楼,还有一架在乘客成功地制服了劫机者之后坠落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田地里。若非乘客的努力,人们认为恐怖分子可能会试图驾驶那架飞机撞向白宫或国会山。在世界贸易中心遭袭中几乎有3  000人罹难,这在美国历史上是最致命的一次灾难,后来,还有援救人员由于灾难现场的危险环境造成的伤害而继续丧生。

起初,人们并不清楚是谁发起了那次攻击,而且也难于——事情总是如此——想象为什么会有人要杀死正在从事自己工作的无辜的人们。劫机者的身份慢慢地为人所知,他们原来是自称为“基地”的恐怖组织的成员。其领导人奥萨玛·本·拉登已经向美国宣战。

不过在数年之前,美国还曾经支持过本·拉登。在20世纪80年代,拉登为反对苏联占领阿富汗而战,那场战争最终以苏联的失败而告终。(要记住:在冷战期间,美国与一些国家集团友好,只是因为那些集团与苏联并不友好——这始终是一种冒险的意图。)就此而论,苏联不过是陷入了广袤而贫瘠的阿富汗国土的一系列民族和帝国的最近的一个。因为在那个国家境内,有一条连接欧洲至亚洲的古老通道,长期以来始终是人们——如亚历山大大帝和成吉思汗——的必争之地。

本·拉登推行一种极端主义和极其死板的他所谓的伊斯兰教信仰,由于他对教义的诠释过度极端,四下里的伊斯兰教信徒们都表示反对。他以一场圣战看待世界,相信西方世界中的基督徒和犹太人一心要毁灭伊斯兰教。他的部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队,而是用自杀的炸弹攻击平民。他们同任何特定的政府都无关。

人们认为,作为这些信仰的结果,本·拉登对美国及其盟国宣战。初期,基地组织成员曾经成功地对美国进行了一些小型的致命攻击。1998年,他们在驻非洲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美国使馆引爆了炸弹;1993年,他们袭击了美国访问也门的军舰。同一年,一名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恐怖分子在世界贸易中心的底层,引爆了一颗炸弹,造成6人死亡,并损坏了双子大厦之中的一座(不过未曾炸毁)。

多年以来——可能直到你读到这里的此时此刻——那些导致了2001年驾机攻击的诸多事件一直在争议之中。美国政府报道的信息中说,某种进攻即将发生,因此,为何不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呢?那种事情可能是什么?在回应这些问题时,人们的回答有些还是有道理的,有些则意义不大,甚或是瞎说一气,比如说,有一伙人宣称,双子大厦依然耸立在那里,只是被巨型的天空刮刷器大小的镜子遮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