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异世种田发家致富

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异世种田发家致富

第59页

书籍名:《异世种田发家致富》    作者:烟火人家


        严格程度几乎跟余舟了解过的明清科举制度一样了,不过这里好歹还稍微宽松一些,  明清科举制度是五童互结保单,这里是三人,而且这里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只考策问,不考八股文。

        不然就八股文这一项,他说不定就会原地放弃。

        锦川从一开始就知道余舟在物色合眼缘的读书人试图结交,只是他仍有疑惑,看贺公子的谈吐跟穿着,应该从幼时起就有先生教导,会至今都没考取秀才的功名吗?

        虽然未曾了解过,但我猜测贺兄的学识肯定是没问题的,余舟对上锦川困惑的目光,解释道,但你忘了,光是县试,就要连考五场。

        锦川刚才只是在想别的事情,有些走神而已,现在听余舟稍稍一点拨,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以贺公子今天这样的身体状态,想要连考五场,确实有些难度。

        余舟现在不关心贺云旗的身体状态如何,他更好奇的是锦川刚才为什么没想到这一点,凭锦川的细心这完全不应该才是,于是问:你刚才是不是在想别的事情?

        是,锦川觑了余舟一眼道,我适才在想,夫君当初救我,又留我在家里住,也是因为看我顺眼吗?

        不是。余舟想也不想地道。

        锦川跟余舟都成亲这么长时间了,对于余舟当初为何会救他,心里早就有了答案,现在提起这事也不过是确认一下心里的想法,哪曾想余舟直接就说不是。

        这么断然地否定,让他惊愕地立在原地,连路都忘了走。

        余舟捏了捏两人牵在一起的手,拉着锦川继续往前走,戏谑地道:我当时留你在家里住啊,就是见色起意了!

        锦川悬着的一颗心落地,作势要把手拽回来,小声道:你胡说些什么。

        换来余舟一顿哈哈大笑。

        两人到家之后,先去了隔壁陈家,告诉陈大娘他们回来了,不用再帮忙看着屋子。

        陈大娘坐在院子里的树下,看到他们进来,温和地笑了下,随口问道:你们今天出去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摘这点柿子?

        余舟回道:还有别的事情。

        说完他从背篓上面挑了几个熟透了的柿子放到陈大娘的身边。

        陈大娘看他背篓里的柿子只上面一层是熟的,下面一层还是那种一看就硬邦邦的颜色,便道:后山就有一处柿子林,也不是谁家的,你们想吃了去摘就行,这没熟的就算在家里放熟,也不如树上熟的好吃。

        余舟道:我们这是特意摘的没熟的,拿回来做柿饼。

        陈大娘眼睛一亮,缓缓坐直了身体,目光却是落在锦川身上,你还会做柿饼?

        锦川跟余舟之前采茶的时候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因此听到陈大娘这么问,锦川也只不动神色地看了余舟一眼,然后点头,以前看别人做过,能不能做成还不清楚。

        他这一眼落在外人眼里,就是在询问余舟要不要说。

        陈大娘果然也是这么理解的,笑着道:要是成了,我可要厚着脸皮讨几个来吃。

        余舟接话道:要真做好了,肯定要送一些给您尝尝的。而且现在柿子才刚开始成熟,若是我们这一批做成了,就喊上陈丰,再一起去山里摘些回来,两家都多做一些。

        他这话里的意思是要把做柿饼的方法告诉陈家。

        陈大娘听出来了,连忙道:那怎么成。

        不是什么大事。余舟道。

        对现在的他跟锦川而言,除了读书之外,茶叶才是两人最赚钱的方法,不仅是炒茶的手艺,就连他们在炒茶这件事,除非余舟哪天考取功名在身,能够守得住了,不然决不能透露出去。

        其他的比如说做柿饼,锦川绣花的针法,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关系亲近如陈家,只要他们愿意学,余舟跟锦川两人都认为可以教。

        而且做柿饼没什么很大的技术含量,两家就在隔壁,陈家人只要稍微留心一点,就不难猜到他们是怎么做成的。

        陈大娘把这事在心里来回掂量了许久,才笑着道:那我等着你们做成功的好消息。

        余舟跟锦川回家之后,先是把几个熟透了的柿子挑了出来,其他还是硬邦邦的柿子就全都倒在一个大盆里清洗干净。

        洗去污渍的柿子又用细棉布擦干水分,然后就是做柿饼最费时间的一步了,要仔细地把柿子的皮全都削干净。

        余舟跟锦川两人花了半个多时辰,才把一背篓的柿子全都削完。

        接着锦川找了几根细长的麻绳出来,把摘柿子时留下的一点细枝用麻绳系紧,每隔三寸左右系一个,系好之后挂在屋檐下,便是吊柿子最初的模样。

        黄澄澄一片,煞是喜人。

        削下来的柿子皮也没有丢,都装进簸箕里摊开了晒干,之后柿饼捂霜时要用到。

        一天的假期,余舟不仅去青岩山踩了点,还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下午回来又做了一背篓的吊柿子,可谓是收获甚多。

        第二天起又回到之前的作息,每天准时到文先生家报到。

        只是去过青岩山一趟后,第二天下午余舟所做的诗,就让文先生都没忍住挑眉问:你昨天在青岩山都看到了些什么?

        青岩山的景色秀丽跟险峻兼具,学生去这一趟,不仅是眼界,就连心境都有所提升。余舟又把自己从山下一路到山顶的所见全都跟文先生讲了一遍。

        文先生边听边点头,表情甚是满意。

        甚至临了还颇为惋惜地道:昨天应该让温良跟你一同前去才是。

        余舟:

        昨天虽为踩点,但于他而言,也是跟锦川一起秋游,要是带上余温良那个小电灯泡,可就不那么美妙了。

        尽管昨天下山的时候他们遇到了贺云旗,也打破了二人世界,但总好过一开始就不是二人世界。

        想到贺云旗,余舟又问:对了,先生可有听过贺云旗这号人,也是我们镇的。

        镇东桃溪街贺家的幺子,文先生有些诧异,你是怎么认识他的?

        余舟道:我昨日去青岩山的时候,在山上偶遇了他。

        文先生更加不解,传闻贺家幺子自小聪颖,却体弱多病,连宅子都很少出,你怎么会在那里遇到他?会不会是有人打着他的名号

        文先生觉得这不应该是读书人所为,后面那个词便没说出来。

        体弱多病啊,那就是他了。余舟道,他说今年也想参加登高会,所以提前来试一下,看能不能爬上青岩山。

        文先生颔首道:传言中贺云旗虽体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但熟读诗书,腹载五车,而且贺家连续几代都有考中进士跟举人的,甚至他叔祖父还中过探花,你能跟他结交,也是一件幸事。

        余舟猜到贺云旗家里条件应该不错,只是没想到居然是书香世家。

        文先生看他一脸古怪的表情,便问:还有什么事吗?

        还有最后一件事,余舟收起思绪道,是跟温良有关的。

        文先生听他提到余温良,不仅正色了许多,就连腰背都挺直了一些,你说。

        之前我听里正说,您是想让温良过了十五再参加县试,那就会比我晚一年,余舟道,其实我觉得以温良的学识,后年就可以下场,而且就算不成,提前适应一下环境也好。

        文先生听他说的是这个,缓缓舒了一口气,之前我想让他过了十五再参加县试,也是看他年纪小,身边又没有能作伴的人,便想着等他懂事一些再说。等你拜了我做先生,又看你最近一段时间进步神速,我其实也在想要不要让他跟你一同参加县试。

        余舟道:跟我同一年参加的话,就可以互相作保,不用担心有谁作弊被连累。

        文先生显然也是这个想法,只是听余舟直白地说出来,还是觉得不太好,就把人往外赶,你以为县试是什么地方,有几人敢作弊,去去去,你赶紧回去,我等会儿还要教其他人写字。

        余舟从他的语气里,听出让余温良后年一起参加县试是没什么悬疑了,便行了个礼,耸耸肩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