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异世种田发家致富

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异世种田发家致富

第63页

书籍名:《异世种田发家致富》    作者:烟火人家


        先生虽然也很重要,但能不能取得成绩还是要看学生自己。说出这种煽风点火话的还是刚才那个书生。

        余舟微微蹙眉,有些不明白这人为什么如此针对自己。

        崔童却像是被点醒了一般,笑着道:安兄说得有道理,有些人几年写不正一手字,我不信再来两年,就能文采出众了。

        余舟摇了摇头,崔兄同为读书人,应当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我两年未见,你却仍旧以两年前的眼光看我,如此无知的行径,就是山野村夫听闻都会心生鄙夷。

        值不值得刮目相看,比过不就知道了吗?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道,今天是登高会,又不是呈口舌之强大会,你们各自作诗一首,高下不就立判了吗?

        余舟看了说话的人一眼,拱手道:余某觉得兄台这主意甚好。

        话说到这里,估计从崔童嘴里也得不到更多跟以前有关的消息了,再这么争论下去也实在不好看,确实应该当机立断地解决完这个事才行。

        于是他又看向崔童,问道:崔兄意下如何?

        比就比,我还会输给你不成?崔童扬了扬下巴,指着不远处的银杏树道,就以那两颗银杏为题,各做一首诗吧。

        陶姜往前一步道:银杏不是刚才你

        余舟朝他摇了下头,示意不用在意。

        他适才过来的时候,刚好听到一点这几人围在一起讨论以银杏题诗的事,甚至有几人都已经写出来。

        不过既然崔童想在这方面占优势,那他把之前写好的诗拿出来当做刚写的也就没什么心理负担了。

        崔童应下比试之后,他带的书童就把笔墨拿了出来,在旁边大石头上摆好。

        余舟跟余温良两人之前是打算等会蹭贺云旗的笔墨,所以谁也没带这些东西,这时贺云旗还没来,就免不了有些尴尬。

        陶姜见他两人只转头看银杏树,沉吟了一下便凑上来道:可需要我借笔墨给余兄一用?

        余舟拱了下手,多谢陶兄。

        小事一桩。陶姜摆了摆手,转头就去吩咐书童摆笔墨了。

        余舟绕着银杏树转了几圈,等崔童落笔开始写的时候,才跟着回到摆着笔墨的地方。

        陶姜本来是在崔童那边围观,看到余舟也开始落笔,就摇着折扇从人群里钻了出来,再挤到余舟的跟前。

        余舟没心思注意这些,他想了想,根据刚才看到的景色跟感悟,把之前作的一首写银杏的诗又稍微改了下,才写在纸上。

        刚写完一句,围观的人就纷纷转头跟身边的人对视,眼里露出惊叹之色。

        陶姜更是发出夸张的抽气声。

        有跟陶姜比较熟悉的人忍不住道:陶姜你做什么呢?别扰了余兄的思路。

        陶姜撇了撇嘴,故意高声道:我就是惊讶,如果像余兄这样的字都要说不端正,跟蚯蚓一样的话,那试问在场的人里面,有几人敢自称字写得好?

        有人不服气地道:余兄字确实写得好,但也没有你说得那么夸张。

        他们这一个夸奖一个反驳,夸奖的先不说,就是反驳的,也间接肯定了余舟字写得好。

        旁边崔童听到后手没忍住抖了下,控制不住自己的目光开始往这边看。

        只是陶姜好像早就算到了一样,摇着折扇站在两人的中间,把余舟写的字挡了个严严实实。

        第五十二章

        余舟写的是七言绝句,  一首诗总共才二十八个字,很快就写完。

        他放下笔的同时,  站得近的人也已经把他写好的诗看过一遍。

        原本怕打扰到他的读书人们,  在他放下笔的那一刻,  就低声讨论了起来。

        之前提议让余舟跟崔童各作诗一首的人首先做出评价,知风动这几个字,  余兄真是用得妙极。

        其他人也跟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夸张的还是陶姜,他简直是亲妈眼神附体,  连余舟自己都没想到的用意,他都能找出不同的角度夸奖。

        还是那种让人明知是在称赞,却不会过度得让人反感,反而很容易就接受的程度,  非常的有水平。

        他这番举动,  要不是余舟确认先前不认识他,都要怀疑什么时候多了这么个迷弟。

        转瞬过后,崔童那边也已写完,  同样有不少围在他旁边的人开始夸奖,不乏才思敏捷,结构严谨之词,  但跟陶姜刚才那一通比起来,就要逊色得多。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说给他们听的,  在这些话语里,余舟听到格外重的一句,崔兄的字真是苍劲有力,  力透纸背。

        余舟跟陶姜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没有说什么,甚至连年纪小的余温良,也是默默跟在余舟身后,一言不发。

        他们不说话,自会有围观的书生把他们写的诗分别念出来。

        余舟自己写的什么不用去管,只凝神细听崔童那边念的是什么,不过片刻,就听得清清楚楚并记了下来。

        接着他看向陶姜跟余温良,眼里请教的意味很是明显。

        余温良还小,这半年来又跟余舟接触得多,不用想也是站在余舟这边,根本没仔细衡量两首诗的差距,就直接道:自然是小舟哥哥的更好。

        陶姜小声吐槽,怕是你小舟哥哥随便写几个字,你都会觉得他的更好吧?

        余温良板着一张小脸,抿着唇问:那你认为谁的更胜一筹?

        陶姜用合起的折扇抵着下巴,做出一副蹙眉难以抉择的模样,满意看到余温良露出紧张的表情后,才刷地一下打开折扇,粲然一笑:当然是余兄更胜一筹。

        他话说完,旁边有人已经两首诗都看过,也跟着点头,就我个人而言,也更喜欢余兄这首一些。

        其实诗这种东西,只要不是水平相差太多,就是各花入各眼,同一首诗都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更何况是两人所作的两首不同诗,一时很难分出个高下。

        不然也不会有文无第一的说法。

        所以即便是听到几人说更喜欢自己的,余舟也没觉得自己赢了。

        直到有人两边窜,看完余舟写得诗后,又去看了崔童写的,然后用看热闹的语气道:我觉得余兄的字也写得更好一些。

        余舟本来离崔童那边还有点距离,写完自己的后也故意没去看崔童字写得如何,听到这话后没忍住往崔童那边看了过去。

        不是他自恋,只一眼,他就觉得,光字这一点,自己确实赢了。正要收回目光,陶姜又俯身过来在他耳边低声道:他脸黑了。

        余舟抬眼,把目光从崔童写着诗的纸上移到崔童脸上。

        见他脸色确实有些难看,而且急急忙推开围在旁边的书生,来到他们这边。

        才看到余舟写的字,崔童就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道:你的字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难道崔兄的字是一出生就写那样的吗?余舟掸了掸衣袖上不存在的灰尘,大家都是读书人,能写得现在这样一手字,谁不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练出来的。

        崔童急道:可练字所需的纸跟笔墨

        余舟猜到他想说什么,因此不待他全都说完,就没什么情绪地看了他一眼,打断道:崔兄,莫欺少年穷。

        说完他便做出一副不欲多说的表情,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走出人群,带着余温良找了个角落站着。

        他最后那句话语气很重,围观的书生里也有许多家境贫穷的,对练字时缺纸少墨的窘境感同身受,崔童那话便无异于戳到了大家的痛处。

        这些人再看向崔童的眼神里,便不自觉带上几分嫌恶。

        余舟跟余温良在角落站了片刻后,陶姜带着书童收拾好东西,也跟了过来,低声道贺,恭喜余兄胜出。

        没有其他人在了,余舟就不再端着,摇了摇头笑着道:难道陶兄看不出来吗?大家觉得我的好,不过是因为听了崔童之前的话,对我几乎没有什么期待值,所以看到我写的东西后,才更容易觉得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