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尾注及参考文献

书籍名:《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作者:梅若李.亚当斯



推荐序:那位成功运用了提问式思维的原理并荣登《公司杂志》的读者就是大卫·沃尔夫斯凯尔(David  Wolfskehl)。请参见《公司杂志》2007年5月Leigh  Buchanan所写的文章“赞叹无私”(In  Praise  of  Selflessness)。

导言:这句话是大卫·洛克和琳达J.  佩吉在《智力训练:实践基础》一书中讲的,是关于我所做的研究。请参见该书第153页,2009年John  Wiley&Sons出版。

导言:载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Wharton@Work时事通讯(2012年8月),领导者的纳米工具“转变心态:能带来结果的提问”。

导言:The  Art  of  the  Question:A  Guide  to  Short-Term  Question-Centered  Therapy一书,是我写的一部关于认知行为心理学的教材,1998年John  Wiley&Sons出版,用的是我未婚时的名字梅若李·高柏。

第2章:驱动游牧民族行为的问题范例,是源于心理学家马克·布朗,在麦克尔J.  盖博所著的《像达·芬奇那样思考》(戴尔出版社,2004)中有提及。

第6章:这句话出自维克多E.  弗兰克尔所著的《人类对意义的探索》一书,由Beacon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这本书最初是1946年在奥地利出版的,名字是……trotzdem  ja  zum  Leben  sagen:Ein  Psychologe  erlebt  das  Konzentrationslager(译为《……无论发生什么,请对生活说是:一位心理学家的集中营经历》),英文版的第1版由Beacon出版社于1959年出版。

第8章:约瑟夫·坎贝尔的农夫的故事以及那句名言“你被羁绊和失足之地,就是无尽宝藏之所”均出自约翰M.  马厄和丹尼·布里格斯选编的An  Open  Life:Joseph  Campbell  in  Conver-sation  with  Michael  Toms一书(Perennial图书馆,纽约,1990)。

第8章:这篇文章讲了主张和探询的关系对团队产生的影响。作者是弗里德里克森L.  芭芭拉和马西亚尔F.  罗萨达,文章名为“Positive  Affect  and  the  Complex  Dynamics  of  Human  Flourishing”,载于《美国心理学家》(2005年10月),第678-686页。

第9章:篮球队队员观看他们成功和失误动作的录像产生的不同影响,这个例子出自D.  基尔申鲍姆的文章“Self-Regu-lation&Sport  Psychology:Nurturing  an  Emerging  Symbiosis”,载于《运动心理学期刊》(1984),第26-34页。

第12章:“我们生活在由自己的提问创造的世界之中”这个概念与欣赏式探询的建构主义原则是相关的。请参考大卫L.  库珀里德、弗兰克·巴雷特和苏雷什·斯利瓦斯特瓦合写的“Social  Construction  and  Appreciative  Inquiry:A  Journey  in  Organizational  Theory”一文,载于1995年由戴安-玛丽·霍斯金、H.  彼得·达赫乐和肯尼斯J.  格根合编的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Relational  Alternatives  to  Indivi-dualism一书中。

尾声:埃德加H.  沙因所著《组织文化与领导力》(Jossey-Bass,旧金山,2010)。

工具12:丹尼尔·戈尔曼,《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Banman图书,纽约,1995)。

工具12:大卫·洛克,“为何组织会失败”一文,载于Fortune网站(2013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