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与猫同行

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与猫同行

第4章

书籍名:《与猫同行》    作者:无繇可医


王老先生坦然受了张玉凉一礼,抚须笑道:子瑜闭门读书已有月余,可有收获?

        子瑜是张玉凉的字。瑜有美玉之意,是王老先生为他所取,寄托着望他君子如玉,温润端方的希冀。因他未行冠礼,是而他的字只在师长和几个亲近的好友之间流传。

        回先生,所得不多。张玉凉谦逊答道。

        王老先生摆摆手:不必与为师客气,你只说都得了什么感悟。

        是。

        张玉凉颔首,稍作思索便将自己这几日读书所得娓娓道来,虽然只说了个大概,也只有寥寥数句,但胜在精妙高深,引得老先生连连点头,赞赏不已。

        做学问,横向求博大,纵向求精深。以张玉凉的年纪,无论做到上述哪一点都颇为难得,老先生自然不吝啬肯定。

        不错。等他说完,老先生夸奖道:与乡试时相比,子瑜的学问大有长进,尤以《尚书》感悟最多。

        说完,他忽然又话锋一转:不过单凭这点进益,想要取得会试头名是不可能的。雍朝进士科主要考试策、帖经、杂文三项,《尚书》虽属帖经内容,然考得少而深,子瑜不必在《尚书》上过分下苦功,还是要多研习《论语》和《中庸》这样考得较多的典籍。

        雍朝即程澹如今所处的朝代。

        雍朝科考有两种常科科目,分别是明经科与进士科。进士科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之一,考试内容比明经科灵活,难度自然也就比明经科更大,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张玉凉明年要考的便是进士科。

        进士科的考试项目有三种。

        第一,试策,即对时事发表议论;第二,帖经,即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第三,杂文,即吟诗作赋的能力。

        这三大考试内容几乎囊括一位优秀文人需要的所有知识素养,同样也作为一道高高的门槛,拦下了将近九成的考生。

        三个科目中,试策比例最重,杂文的分值最小,而帖经的考试形式最灵活。每一年帖经的出题范围和题型都与之前截然不同,唯一的规律便是少考《尚书》,多考《论语》和《中庸》。

        正因如此,王老先生才劝张玉凉主攻《论语》《中庸》,而不要在《尚书》上花费太多精力。

        玉凉明白。张玉凉眼中掠过一抹不赞同,却并未直言反驳,而是无可无不可地先应下。

        王老先生活到这把年纪了,不可能看不出张玉凉的不以为然,当即笑呵呵地道:你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考取进士,为张家拿下三元及第的荣耀。待完成这项任务,你再想研读《尚书》或是别的什么,为师不会过问。

        张玉凉一怔,随即拱手笑道:是。

        哦,差点忘了正事。满意地点了点头,王老先生忽的想起自己真正的来意,当即正色道:为师今日并非为考校你的学问而来,而是想给你引见一个人。

        先生请说。张玉凉颔首。

        王老先生道:此人你应当也认识,是去年的探花郎李诚,如今在翰林院修撰经书,学识渊博。他听说你是今次秋试的解元,想与你切磋学问,正好你也苦读了一段日子,不若与他交流一番,兴许能相互促进。

        王老先生虽无官身,却是举世闻名的大儒,李诚能得他亲自为门下弟子引见,可见其必有惊才绝艳之处。

        张玉凉没有多想,一口应下了,但藏在他袖子里的程澹却警觉地竖起了耳朵。

        不知为何,程澹听到李诚这个名字时,心里陡然生出了一种不妙的感觉。

        ※※※※※※※※※※※※※※※※※※※※

        雍朝的科举内容参考了唐朝和明清设定,但主要还是我的私设。

        踏红

        送走王老先生,张玉凉也没了赏雨的心情,从袖中抱出程澹,缓步走回书房。

        程澹敛起若有所思的神色,假装自己是只普通猫缩在他的掌心,耳朵软软地耷拉在两边,看上去有些无精打采。

        猫奴张玉凉第一时间发现了他的不对劲,顺势往书案后一坐,将他捧到眼前,担忧而温柔地问:团团,你怎么了?可是方才被风吹着了?

        被突如其来的预感扰得心神不宁的程澹听到他淡泊的声音,忽然觉得满心的不安都被一种奇异的安全感取而代之,仿佛滂沱大雨中撑在头顶的那把伞。

        程澹把脑袋从前爪间抬起,猫瞳亮晶晶地与张玉凉对视。

        少年的面容仍带着稚气,但身上已经显露出沉稳陡峻,令人安心的气质。

        程澹提起的心稳稳落回原地。

        他眯起眼喵了一声,伸出粉嫩的爪子轻轻印在张玉凉的额头上,就像昨日他对盈风做的那样,只是力道更重一些。

        送你一个祝福。

        张玉凉微愕,内心涌起莫名的愉悦,忍不住轻笑一声,顺着他的爪子低头,用下巴蹭了蹭他的头顶。

        程澹条件反射地压低耳朵。

        短暂的亲昵之后,程澹跳出张玉凉的怀抱,窝在他的手边打哈欠。

        张玉凉见状,想吩咐侍女送他回房休息被拒,只好退而求其次,让人把他睡觉用的小篮子取来,再哄他睡到篮子里。

        由于程澹比较乖巧,整个过程倒是没花费多少功夫。等安置好了他,张玉凉才专心投入读书中。

        为了弥补照顾程澹而浪费的时间,张玉凉看书时不得不提高效率,比平日更加专注刻苦。

        正因如此,他从午后一直读书读到将近傍晚,不管是书房里灭了又燃的灯,或是时起时停的雨声雷声,都没有入他的耳进他的心,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相反,程澹虽有困意,却在小窝里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一会儿觉得灯太亮,一会儿觉得雨声太吵,好不容易要睡着了,一阵雷鸣炸响,又将他惊醒过来。

        如此循环往复大半个下午,他的心情变得格外的不美妙。

        翻了个身还是睡不着,程澹气恼地一甩尾巴,索性坐起身,从篮子边沿扒拉出张玉凉送的玉璧搂在怀里,鼻子紧贴在上面嗅那种猫薄荷般好闻的味道。

        清新淡薄的香气犹如微凉的风盘绕身侧,程澹烦躁的情绪逐渐被镇压扫除,但同时,他的睡意也一扫而空。

        完全睡不着了。

        一只睡不着的幼猫大概是只废猫。

        程澹委屈巴巴地想。

        玉璧凉,莫要贴着肚子。张玉凉冷不防开口,略带沙哑的嗓音把程澹吓了一跳。

        下意识扭头看向身旁,程澹的视线还没来得及落到张玉凉脸上,怀里的玉璧就被一只修长的手拿走。

        程澹想也不想便伸爪抱住张玉凉素白的手腕,四肢紧紧缠在他的小臂上,即使被提到半空也不放开。瞪得圆溜溜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玉璧,脸蛋委屈地皱成一团。

        睡不着就够痛苦了,为什么还要抢他的玉璧!

        变成猫加上睡眠不足而导致智商直线下降的程澹全然忘了玉璧原本就是张玉凉的东西。

        张玉凉却是让他胆大包天的举动惊得心头一颤,另一只手忙放下书托住他颤巍巍挂在自己手臂上的小身体。

        团团!他声线一沉,正要责备两句,但对上他控诉的小眼神后,责备的话又都咽了回去,些许气恼随之化成无奈的叹息。

        用力其实也不是很用力地搓了一把程澹的头,张玉凉将他捧在掌心,柔声道:你是渴了、饿了,还是觉得无聊?这玉璧太凉,你不能抱着睡,否则会受寒的。

        程澹看看玉璧又看看张玉凉,又想拿回玉璧又不想打扰他看书,犹豫再三,最后一扭头从他手上跳下,笨拙地爬进篮子,蜷起身子闭上眼,不再搭理他。

        程澹知道读书不易,况且张玉凉又有重任在身,所以不会拿这种小事去闹他。毕竟是成年人,事情的轻重缓急程澹还是可以分清的。

        不就是小小的失眠吗?他还不信自己克服不了了!

        这样想着,程澹将尾巴圈在身侧,努力地酝酿起睡意来。

        如此安静地躺了许久,睡意没有等到,程澹半边身子却开始微微发麻,于是他翻过身换一面睡。

        正所谓咸鱼翻身还是咸鱼,失眠的喵换一个姿势也不见得能睡着。程澹莫得办法,只能闭着眼来来回回地翻,争取在晚饭之前能够入梦。

        可惜事与愿违,他还是睡不着。

        不过,就在程澹第十五次翻身的时候,他突然感到身体悬空,竟是被本应在看书的张玉凉抱起,放到了自己的腿上。

        喵?程澹吓得睁开眼睛,恰好迎上张玉凉温柔的目光。

        睡不着吗?张玉凉轻抚他背上的绒毛,褪去沙哑的嗓音优美得犹如钟磬交响。

        被看出来了?

        程澹眨巴眨巴眼,不敢表露什么,脑袋埋进蜷缩的爪子间,装作自己要睡了。

        张玉凉微微一笑,也不把他放回篮子里,保持着给他顺毛的动作,一边撸猫一边看书。

        虽然专注度比先前差了一些,但惬意散漫的心境让张玉凉得以发散思绪,更从容平缓地思考书中真意,依然收获良多。

        而程澹不知为何,一躺进张玉凉怀里,之前怎么都等不到的睡意立刻翻涌袭来,不过片刻,他便成功摆脱失眠困扰,睡得打起了小呼噜。

        张玉凉看了看他,放下袖子盖在他身上。

        此时,书房中相互陪伴的程澹和张玉凉还不知道,一场风暴的导.火索,即将被人系到他们身上。

        程澹陪伴张玉凉的日子就像一块石子投入湖水,不起波澜,却处处是清淡的涟漪。

        张玉凉寸步不离踏红轩,每日把大部分心思放在读书上,剩下的心思则全给了程澹,与他同进同出,同寝同食,待他宠爱有加。

        最难得的是,张玉凉不似仆婢们一样,对程澹总有一种幸生而为人的优越感,而是以平等姿态和他相处。

        张玉凉会同他说话,而且时常能够猜中他抑扬顿挫的喵叫中表达的意思;会在与他相关的事上询问他的意见,也会算好时间,在看书之余记得按时喂他吃饭、哄他睡觉。

        张玉凉的举动,让程澹每时每刻都觉得自己被尊重着。并且他知道,张玉凉的尊重不是特例,他也会和枝头的麻雀说话,会在下雨时亲自将廊下不可经风雨摧折的盆栽搬进屋里,会随手拂开试图靠近烛灯的飞蛾。

        他对世间所有生物一视同仁,鄙者不轻视,贵者不过分看重,颇为契合道家万物平等的思想。

        但是,张玉凉善待一切生物,却只钟爱程澹。

        深秋的萧索渐渐褪去,冬日姗姗来迟。

        今早起床,程澹跳上低矮的窗台举目眺望,天地间落雪纷纷的景象霎时映入眼底。

        水面结着半透明的冰凌,阳光洒在上面,腾起一片粼粼银光,从远处看,如同白日银河,人间星流,熠熠生辉。

        这是初冬第一场雪。

        团团。

        温柔的轻唤在背后响起,程澹还未回头,就被一双温暖的手抱了起来,正是刚刚梳洗完毕的张玉凉。

        程澹顺势仰头,软软地喵了一声。

        张玉凉心领神会:想看雪?

        喵

        也好。再过几日便是盈风生辰,她不爱那些富贵俗物,我便送她一幅晴雪图吧。张玉凉颔首,让婢女带上画具,抬脚往书房方向走。

        踏红轩视野最好之处,在书房前的回廊。

        回廊下立着一面屏风,雕花绘鸟,阳光倾斜着穿过上面的细孔,打落满地流动的光影。

        桌案摆在屏风前,笔墨纸砚齐备,恰好对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和天地一白的飞雪。墙角探出的一枝红梅是点睛之笔,似一笔浓墨划过素白的纸,灼灼艳烈与清寡素淡交织出空深的意境。

        临近案前,程澹跃出张玉凉臂弯,稳稳落在案角。年龄终于突破三个月大关的他身手格外矫健,堪比一部分成年野猫,跳下这点高度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转过身趴下,程澹仰头看向张玉凉。

        今日的张玉凉换上了崭新的冬装,以浅色方巾束发,气度温雅而又不失清傲,可谓赏心悦目。

        抚袖跪坐在书案后,张玉凉点了点程澹鼻尖,笑道:不是要看雪吗?

        程澹挠挠耳朵,乖巧地转身看雪。

        可没看片刻,张玉凉又将他转过来面向自己,屈指轻弹他的耳尖:罢了,还是看我吧。

        程澹傲娇地伸出一只前爪:丑咳,拒绝。

        张玉凉轻笑着捏捏他粉嫩的肉垫,随即铺纸研墨,拿笔蘸了墨水,在纸上细细描绘起来。

        程澹好奇地伸长了脖子去看,发现被他宽大的袖子挡着看不着,于是往前走了两步躺在纸张一角上,光明正大地看。

        张玉凉瞟了他一眼,但笑不语。

        少顷,一只蜷缩酣眠的小黑团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他笔下。

        咦?不是说画雪吗?

        程澹不解地眨眨眼。

        画完猫的张玉凉再次舔墨,先是以细腻的笔法勾勒出一张书案、一面屏风,及书案上已完成的一幅画作,于细节处精雕细琢,使之纤毫毕现。

        之后,他又以较为疏阔的笔锋草草绘成天地飞雪、水面结霜的远景,笔势几度舒转,将梅枝也描在纸上,犹如一道分割线,泾渭分明地隔开飞雪、水面与廊下缩影。

        程澹探头去看画,又对照着左右查看,一时间竟有种不知身在画中,还是跳脱画外的恍惚感。

        团团,借你爪子一用。

        张玉凉放下笔,捏起程澹那只拒绝自己的小爪子蘸上墨,啪啪几下印在纸上,梅枝旁立时多了三五朵极富意趣的花。

        随后,他重新拿笔在画中书案上的画里摹出几朵缩小版的梅花,与程澹的爪印一模一样。

        程澹还没反应过来,自己就已成了这幅日后会名垂千古的作品的第二作者。

        喵!

        程澹眼睛一亮,站起身,举着染了墨汁的爪子,三脚小跑到张玉凉的手臂中间,以第一视角仔细欣赏张玉凉新鲜出炉的画作。

        廊下剪影,廊外初雪。

        开得正艳的红梅,画了红梅的猫。

        喵

        程澹眯起眼,露出萌萌的猫式笑颜,歪头在张玉凉手上蹭了蹭,然后伸出还没干透的爪子,在他留出题字的空白处盖上爪印。

        张玉凉轻笑一声,接着爪印提笔写下一句:辛酉年早冬,吾与狸奴共赏雪,作画一幅。画上有狸奴,而狸奴亦在画外与吾同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