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缺陷也完美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缺陷也完美

尾声:肥胖致死

书籍名:《缺陷也完美》    作者:内森·H.兰兹



几十年来,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饮食书籍泛滥成灾。这反映出一种不祥的趋势。饥饿曾经对所有人造成严重威胁;现在,肥胖症正取代它成为世界上许多地区的灾难。

这直接源于进化对人体进行改造时的目光短浅。正如许多饮食书籍中所指出的,肥胖对我们的困扰是与生俱来的。然而,对于事情如何出错以及为什么会出错,最流行的解释忽略了人类进化的教训,而这个教训则是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的核心。

几乎人人都热爱美食。大多数人总是对食物充满了渴望,不管他们是否真的饿了,而且渴望的对象通常是高脂肪、高糖的食物。但是大多数能为人类提供必需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从水果到鱼类,再到绿叶蔬菜——糖或脂肪的含量都不高。(还记得上一次你特别想吃花椰菜是什么时候吗?)那么,为什么高卡路里的食物更受到人类本能的青睐呢?为什么即使我们已经吃得很饱,但仍然会对这类食物充满渴望呢?

因为直到最近的一两个世纪,肥胖率才开始急剧而稳定地上升,并成为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所以它很容易被认为是一个现代性问题,而不是生物学问题。不过,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确实是造成目前发达国家高肥胖率的罪魁祸首,但如果这样认为,那就是本末倒置了。人们吃得多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吃很多,还因为它们被“设计”成了这样。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类会被“设计”成这样呢?

人类不是唯一的贪吃者。如果你养狗或猫,你一定会注意到它们的食欲似乎永远都不能得到满足。它们总是想要更多的食物,更多的人类剩饭,更多的狗粮猫粮,而且相比吃绿色蔬菜,它们更喜欢吃丰富而美味的食物。事实上,我们的动物伙伴和我们一样容易患肥胖症。如果我们不注意给它们的食物量,而是一味地满足它们,它们很快就会超重。

科学家们对待实验动物也是如此。无论是鱼、青蛙、小鼠、大鼠、猴子,还是兔子,它们的食物必须是限定的,否则它们的体重就会超标。动物园里的动物也是一样。动物饲养员和兽医会持续监测圈养动物的体重和食物配给情况,这样它们的健康才不会因为暴饮暴食而受到损害。

这里值得思考的要点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尤其是人类,如果完全由自己来决定饮食,就会很容易变得病态肥胖。这与我们在野外看到的动物却形成了鲜明对比,至少可以说,在野生动物中,肥胖症是罕见的。生活在自然栖息地的动物几乎总是体形纤瘦,甚至瘦骨嶙峋。

曾经有人认为动物园、实验室和人类家园的人工环境是动物肥胖症的罪魁祸首。毕竟,动物已经花了数百万年的时间来适应它们的野生自然栖息地,而这些是人工栖息地无法替代的。也许是囚禁的压力导致了神经性暴饮暴食,或者是相对久坐的生活方式使代谢动力学失去了平衡。

虽然这些都是合理的假设,但是从多年来对它们进行的实验来看,这些似乎都不是导致圈养动物肥胖的主要原因。能运动的圈养动物仍然需要合理的食物配给。如果给它们的食物太多,它们仍然会变得肥胖。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野外却很难发现肥胖动物呢?答案相当令人不安,那就是大多数野生动物几乎一直在饥饿的边缘徘徊。它们生活在持续饥饿的状态中。即使是冬眠的动物,其余半年的时间仍在不停地挨饿。在野外生存是残酷的,也是一场永恒的斗争。自然界中根本没有能够满足所有动物的足够食物,所以不同物种为了争夺稀缺的资源,要不断地相互竞争。

除了现代人类,食物稀缺是所有动物的生存常态。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认为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便利是肥胖出现的罪魁祸首。办公室工作开始取代体力劳动,广播和电视取代了体育运动和其他形式的运动休闲活动。人们认为,上一代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业余生活中,都比现在的人们有更多锻炼身体的机会。越来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和远离体力劳动的转变是现代人腰围增加的元凶。通过这种推理,肥胖不是设计缺陷的结果——这是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结果。

虽然这种说法似乎有道理,但这并不是全部。靠体力劳动维生的人并不能避免肥胖症的发生。实际上,肥胖和体力劳动都与低收入有关。另外,花更多时间从事体育运动而不是室内游戏的儿童并不能减少其成年后出现肥胖的可能性。在童年、青春期,甚至成年时曾是活跃的运动员的人们,更容易在30~50岁时发生肥胖,特别是当他们的体力活动减少时。这不是生活方式造成的,而是对高卡路里食物的过度消耗,这成了他们肥胖的主要原因。

很不幸,这解释了人们为什么单凭运动很少能实现持续减重。确切地说,运动弊大于利。剧烈的运动会导致强烈的饥饿,这反过来又会导致糟糕的饮食选择和削弱减肥的决心。每当有人决定靠节食来减肥时,他就会更接近于完全放弃。

最残酷的事实是,发达国家的人们被高热量的食物包围,他们根本无法抵御这种诱惑。对于大多数物种的历史来说,这并不是任何人都需要担心的事情。直到过去的几百年,大多数人都还没能获得足够的肉类和甜食。工业革命开始后大众才有了丰富的饮食。在此之前,男人的壮硕和女人的丰满是财富、权力和特权的标志,平民就像野生动物一样,常常受到饥饿困扰。

当人们不可能经常得到足够的食物时,偶尔一次暴饮暴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当人们一天3次或4次过度饮食,且日复一日时,他们薄弱的意志力就不可能让他们做到通过控制食物的摄入来避免体重增加了。人类的心理与生理是不匹配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把每顿饭都当作在漫长冬天之前的最后一顿饭,好像他们在狼吞虎咽的同时预想到自己将面对几乎找不到任何食物的状况。

情况变得更糟了。正如最近的研究表明,我们的身体负责调节新陈代谢率,所以我们的体重很容易增加,而减肥却非常困难。那些曾与自身体重做斗争的人会告诉你,坚持几周的节食和锻炼带来的减肥效果往往收效甚微,而一个周末的大吃大喝却可以立刻让你增重数磅。因此,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都是最典型的进化失配性疾病,这些疾病是由于人类现在的生活环境与他们在进化过程中所处的环境的完全不同造成的。

由于现代食物的充足供应,发达国家的人们可能永远不必担心维生素C缺乏病、脚气病、佝偻病或糙皮病。然而,肥胖将会对他们的意志力和习惯发起持续性的挑战,并且没有任何快速的解决办法。这个宿命论的真相让我们想起将要探索的另一种人类缺陷——基因组中的缺陷。

Morimitsu  Nishikimi  and  Kunio  Yagi,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Deficiency  in  Humans  of  Gulonolactone  Oxidase,  a  Key  Enzyme  for  Ascorbic  Acid  Biosynthesis,”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54,no.  6  (1991):  1203S–8S.

Jie  Cui  et  al.,  “Progressive  Pseudogenization:  Vitamin  C  Syn-thesis  and  Its  Loss  in  Bats,”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8,  no.  2(2011):1025–31.

V.  Herbert  et  al.,  “Are  Colon  Bacteria  a  Major  Source  of  Cobalamin  Analogues  in  Human  Tissues?,”  Transac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hysicians  97  (1984):  161.

This  section  is  adapted  from  a  passage  in  chapter  8  of  my  first  book,Not  So  Different:  Finding  Human  Nature  in  Animal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6).

Amy  Luke  et  al.,  “Energy  Expenditure  Does  Not  Predict  Weight  Change  in  Either  Nigerian  or  African  American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89,  no.  1  (2009):  169–76.

1磅约为453.59克。——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