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职场谈判经典书系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职场谈判经典书系

后记

书籍名:《职场谈判经典书系》    作者:艾莉卡·爱瑞儿·福克斯



生活不是寻找自己,

而是塑造自己。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每一只毛毛虫都要在生命的特定阶段经历这样的时刻,先抛掉过往,再认识将来。为了迎接生命的新阶段,它们转向内心,进入一个独特的孵化之所——茧。在茧的内部,它们原有的结构会瓦解,同时形成新的结构。各个部分有的保留,有的消失。到了适当的时候,它们又会破茧而出,再次来到这个世界。我们都知道,它们会变成蝴蝶,重新焕发生机。

无论作为个体还是人类中的一员,我们都会发现我们处在自己的茧中。我们感觉旧的结构在瓦解,我们甚至听到了它们崩塌的隆隆声。我们几乎可以感觉到,新的结构正在形成——但还没有形成。我们真的很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但是,那不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因为我们还没有从茧里出来。我们仍在茧中  。

处在孵化之中的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最好的结果呢?

卡尔·荣格有句名言,“黑暗里有黄金”。这句话意思是说,我们不喜欢进入黑暗的地方,但是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珍宝。今天,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工作和生活在黑暗里。在这个倏忽万变的世界里,规则是什么?一切都不稳定、不确定,复杂而彼此矛盾,我们如何在其中找到稳定与安宁?原来,表示茧的英文单词chrysalis源自chrysós,后者在希腊语里是黄金的意思。借用荣格的话,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我们觉得自己生活在黑暗里)正好是寻找黄金的最佳地点。

正如我们在这本书中所讨论的那样,“找到黄金”的方法之一就是睁开眼睛踏上你的生命之旅。当然,你可以选择自动巡航模式。你还可以使用相同的惯用策略,一次又一次地落入相同的表现落差。各种哲学、心理和精神传统把这样的状态叫作生活在恍惚中。你有自己的习惯性做法,不费力气地走过场。这没有那么糟糕——你仍然能过完一天。但是,你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出自你的本心。这样的生活如同梦游。

在这本书中,我们借助各种隐喻和一系列词汇,讨论了从恍惚中觉醒的各种方式。你的觉醒始于你认识到了真正激励你,吸引你的东西,始于你发现了从未意识到的机会,始于你激活了四大成员的所有技能——梦想家的希望、思想者的洞见、恋人的温暖和勇士的信念。你的觉醒始于你发现了自己的促变者,了解到你可以预见自己的反应,而且有能力塑造你的工作和生活。你意识到,当你发现你面前有表现落差隐约可见时,你就可以从旁边绕过去。

一位有先见之明的犹太拉比,教师雷布·扎尔曼(Reb  Zalman)曾对记者讲过一则关于觉醒的故事。

我女儿小时候,有一天晚上我哄她睡觉。她问我:“爸爸,你睡着以后,你会醒来,对不对?”

“对。”我说。

然后她说:“你醒来以后,你还能更醒一些吗?”

跟他一样,我们这本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能。”

觉醒的时刻

写在《传道书》中,并由民谣摇滚乐队飞鸟乐队在他们的单曲《转!转!转!》(Turn!Turn!Turn!  )中所纪念的一句话是:万物皆有定时。今天,我们有史以来第一次把东方哲学、西方心理学和世界范围内的精神感悟融合在了一起,让它们与科学,确切地说是脑科学,展开对话。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对一个所有人都熟知但叫法却不尽相同的领域展开开拓性的探索。这些叫法有心智、精神、心灵、道和大脑的本质,有基督意识、佛性、灵魂、印度教灵魂、灵光、有神形象的人(homo  imago  dei),有人的成长、新的神经通路,有激情和理性的作用、边缘系统与大脑皮层的联系。这一刻的美妙之处在于对话本身。

在这一时节,我们有幸经历了一场深入的交流。面对这一此刻正在进行的前所未有的广泛讨论,我们可能会问: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它对我们的深层意义是什么?在我们即将结束这本书的讨论的时候,我认为,讨论的目的是推动对如何觉醒的探索。换句话说,目的也许是鼓励我们觉醒。

觉醒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不可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对这个问题的完整回答,任何书里都没有这样的答案。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你打开一扇门。然后,你就可以自己做出探索和发现,选择你自己的道路。在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可以想一想,觉醒可能包括你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

四大成员中,你最喜欢听谁的话?你忽视了谁的声音?

你如何描述你此刻的自我映象?

哪些表现落差正在阻碍你前进?当你陷入其中的时候,它们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

你今天可能会设定什么目标,并可能采取哪些步骤来实现它们?

本书的目的之一是点燃你的好奇心,鼓励你走上觉醒之旅,同时了解它对你的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一些核心原则

写到这里,我们已经共同讨论了很多内容。我们已经为你打好了迈出下一步的基础,现在来提醒你注意一些基本的原则。

只关注行为不会引发实质性的转变。  实践证明,这么做很难引发转变。认为把注意力集中在外部世界就可以实现转变,这是一种注定失败的思维模式。它不会起作用。

是的,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渐进式的改变或遇到困难就被打回原形的短期改变。但正如你从过往经验中所知道的那样,试图通过“改变”你周围的人来解决你自己的问题的做法是不会有效果的。那些不容易对付的同事或傲慢的表亲并不会因为你说他们错了就改变他们的行事方式。事情就是这么奇怪,不管你说多少次,结果就是不起作用。

即使你想“改变”自己,决心“这次换一种方式”,但如果你只考虑新的做法或行为,结果也不会很好。这就是“新年常立志”现象。你说你会去健身房锻炼,花更少的时间在脸书上,不会把工作带回家。你说你要减肥,不乱花钱,寻找新客户。你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更有价值的人。你发誓。到目前为止,这么做有用吗?

要想获得实质性的转变,你就要内外兼修。  当你把采取新做法的誓言与回归本心的练习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转变就会发生。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的人生是一次旅行,既有可预见的道路,又有完全无法预料的转折。如果你承认你不会第一次就做对,也不会每一次都做对,但你仍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事实上,即使发现你的生活正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这种发现也是走向正确的一步。那么最终,你就会得到更好的结果,更亲密的关系,在你内外兼修的同时得到生命更丰富的馈赠。

觉醒之一是意识到自己很复杂。  在生活中得到批评后,我们很容易这样想:“好吧,我很乐意那样做,但这就是我。”或者,你在回答配偶的要求时说:“对不起,但我就是这样。”然而,我们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我们要比看上去的更加复杂。努力放下那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你”。神经科学显示,人性有很多面。神经具有可塑性,意思是,成人的大脑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长。简单说:你有很多面,而且你每一刻都在变化。

最有效的做法是把四大成员视为一个团队,让它们互相制约。  四大成员中的每一位都代表着你的一部分,反映了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以及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它们不同的需求、优先事项、优势和风格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当你能够平衡它们之间的各种倾向和行动时,你就能获得长久的成功和满足。

你不只是你的四大成员。  西方世界尤其重视人的个性,我们通过各种评估得知自己属于什么“类型”。我们主要通过我们的人格面具(我称作你的自我映象)来确定我们是谁。实际上,这里的人格面具就是我们穿来向这个世界展示自己的心理外衣。正如我们在讨论促变者时所看到的那样,我们的自我映象虽然既真实又重要,但它不是全部的真相。守望者、船长和旅行者所指向的是比我们的需要、想法、情感和行为更加深刻的层面。觉醒的过程包括探索除四大成员之外的我们,用我们这本书里使用的语言来说,就是想方设法去体验我们本心中的美好。

所有人都需要一种静心练习。  在一天结束的时候,通过学习能帮你回归本心的静心练习,你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和在生活中所感受的幸福将能够得到深化。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会一直平静下去,或者你会一直运用正确的判断,说正确的话。这意味着,当你发现自己身处逆境时,你知道如何找到安全的海港,甚至只需要几分钟时间。这意味着,你知道你的安全港不在外部世界,而在你的心里。这也意味着,你明白,你在回归本心后所采取的行动更可能是战略性的、道德的和明智的。

最后一点想法

2012年10月27日,我参加了罗杰·费希尔的追思礼拜。礼拜在哈佛大学纪念堂举行,这是一个特别适合与他道别的地方。在礼拜期间,厄瓜多尔前总统哈米尔·马瓦德(Jamil  Mahuad)发表了讲话。马瓦德总统是罗杰的好朋友,也是我的一位好友。他一如既往地言出肺腑,道出了一个深受他尊敬和爱戴的人。在众人面前,哈米尔引用了阿玛多·内尔沃(Amado  Nervo)写于1915年的一首名为《长眠》(En  Paz  )的诗。他以罗杰的口吻念诵了下面的诗行:

生命,你未负我。

生命,你我相安。

我们点点头,忆起罗杰90多年的非凡人生之旅。

这两句诗完美地概括了罗杰最后的日子,我也想用它来作为我对你,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离别祝福。我希望,我们每一天都能擦亮眼睛做出选择。我希望,我们领导下属,爱他人,有意识地生活。我希望,我们有使命感,有智慧。我希望,我们能善用我们的直觉、理性、同情心和毅力。我希望,我们能在超越己身的事情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时刻关注我们所属的更广阔的世界。我希望,我们能找到通往圆满和本心的路,有所建树,同时用响亮的回答回复狄更斯——我们确实成了我们生命之旅中的英雄。到了那时,我们就可以对自己说:生命,你未负我。生命,你我相安。

但愿如此。